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历史悠久,蓬勃发展至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主要从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文化缺失现象及原因,进而提出了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具体运用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语;中国文化;策略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287
1 引言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历史悠久,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宗教传播,一种是学校教育。早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对外汉语的学校教育雏形---“四姓小侯学”,之后朝代的国子监的国学馆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场馆。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形成了系统性的按照国别分类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系统化、国别化过程中,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教学是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比如,元代末期著名的对外汉语教材《老乞大》和《朴通事》,包含了元末百姓的社会生活及文化知识。当今的对外汉语教学通用教材《发展汉语》也包含了诸多中国文化的元素。可见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2 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是相辅相成的,语言蕴含着文化,文化依托于语言而延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也是如此。汉语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不仅扎根在中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之中,而且也深深地渗透在汉语语言之中,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将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势必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比较可观的教学水平。我国许多语言研究者也十分关注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例如,学者刘珣提出的教学理念--“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则充分强调了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3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缺位现象分析
1)对外汉语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过于单薄。当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内容过于肤浅,教学过程往往是以语言教学为主,课程设置形式较为单一,往往只重视学生汉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只满足于日常生活中汉语语言交流方式的讲授,而对于中国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缺乏必要的讲解。在对外汉语课程设置上内容较为单一,教学大纲制定不太规范,没有从中国文化和学生发展的客观角度出发,没有遵循对汉语的认知规律,仅仅凭主观意愿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外汉语的整体教学效果。
2)对外汉语专业教师专业素养不够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蓬勃发展,国内留学生数量逐年递增。然而,对外汉语教师队伍难以满足当下的需要,对外汉语专业教师比较缺乏,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存在如教学经验不足,中国文化修养较低等问题。对外汉语教师的师资队伍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包括外语专业教师、汉语专业教师和对外汉语专业教师。显而易见,外语教师和汉语教师在從事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瓶颈问题。比如,汉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和第二语言教学方面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外语教师在汉语语言系统知识以及汉语语言使用习惯上也存在欠缺。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授汉语语言知识时,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还有待改善。
3)对外汉语专业教学方式和方法过于陈旧。常见的对外汉语教学方式趋于传统,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几乎是所有课程教学的通病。作为一门第二语言类学科,对外汉语教学旨在培养专业学生的跨语言交际能力。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难以促成交际能力的养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一味地机械记忆,而不与学生展开深入的交流,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是文化的教学,离开文化本身进行教学,也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对外汉语综合素养。长此以往,便容易阻碍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4 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具体运用策略
1)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具体内容。第一,中国风俗习惯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汉语语言基础知识外,风俗习惯文化的融入也不可或缺。风俗习惯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容易引起误解。目前,关于风俗习惯文化的内涵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包括基本的语言手段、价值观念、称谓用语、问候语表达、委婉语和禁忌语等的恰当运用。在讲授中国风俗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其与国外一些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行相应的对比,通过分析不同民族间风俗习惯的差异,加深对中国风俗习惯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学生在今后的国际交流中,通过所学的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差异,才能真正理解对外体态语意义。二是中国体态交际文化融入。在对外汉语的教之中,对专业学生进行汉语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必须融入中国体态交际文化教学。体态交际文化涵盖面较广,主要是指日常问候语、委婉语以及一些禁忌语和体态语等。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体态语文化,进而更深层次了解其与本民族体态文化的差异,能够有效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诸多疑虑和误解。三是中国历史宗教文化融入。中国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精华所在,对中华民族的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汉语语言文化中地位十分显著。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中国历史宗教文化已形成了具有中国典型地域特色的宗教文化。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适时融入中国历史宗教文化知识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当用跨文化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历史宗教文化,并将其与外国宗教文化进行对比,使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宗教文化孕育出的语言差异,充分理解世界宗教文化的多样性和和谐性,逐步地去理解和学习不同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知识。
2)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策略。中国文化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演变,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所以,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策略,循序渐进地将中国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去。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式和方法:一是专题讲座法。对外汉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中国文化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的形式传授汉语语言文化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时,可以邀请汉语专家学者做一些有关汉字起源方面的讲座,讲述一下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使汉语初学者对汉字的基础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可以针对汉字的“六书”的来源进行细致的讲解和介绍,使学生从汉字的源头上来认识汉字,既有趣又有效。二是文化异同对比法。文化异同对比法是将学生的母国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帮助学习者摆脱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干扰,学懂弄通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客服学习障碍。三是背景阐述法。语言依附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存在,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着特定的含义。所以,汉语语言知识词语的掌握并不难,中国历史文化的最深层次的内涵是最令人难以捉摸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汉语词语的讲解,可以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四是融媒体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和手段,使课堂教学立体化、生动化,更加直观地讲授汉语语言文化知识,营造学习汉语的良好环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会中国的灿烂历史文化。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当注重中国文化素养的提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方面深入研究,广泛实践,最终不断提高自己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19-30.
[2]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赵惟一.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中国文化课中的应用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18,(4):98-102.
作者简介
刘田田,助教,硕士研究生,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