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体的探索与突破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媒体的生产方式迎来了智能化变革。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顺应趋势,推出了全新的新闻媒体平台——封面新闻。封面新闻在上线不到四年的时间里,通过内容生产流程重构、全息智媒体验、智能化推送、可视化管理、营销模式创新等策略,将自身打造成一个集智慧、智能、智库于一体的智媒体。作为我国新闻媒体智能化建设的领头羊,封面新闻的成功经验对其他新闻媒体的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智媒体;封面新闻;新闻媒体;人工智能

    【作者单位】赵琼,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0.019

    自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提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社会各领域的高度融合,我国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人工智能的战略规划。传媒业作为与外部环境紧密联系的产业之一,很快投入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2018年11月16日,在第十三届中国传媒年会“迈向智媒体”的主题论坛上,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实现融媒体向智媒体的飞跃”展开了深入讨论,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未来发展应当立足智媒体方向进行重新布局[1]。目前,我国新闻媒体的策、采、编、发各个领域已经逐渐被智媒体技术渗透。在当前融媒体建设已经完成基础性工作的背景下,智媒体作为未来互联网媒体的主要形态,正在开启深度媒体转型的新征程。封面新闻作为“人工智能+媒体”的探索者之一,在智媒体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升级,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思维将智媒融合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一、智媒体为新闻媒体带来新机遇

    智媒体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2016年,我国学术界就对该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学者郭全中将智媒体理解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新技术,实现内容与用户智能匹配的智能化媒介系统,其本质属性体现在智慧、智能、智力三个方面。简单地说,智媒体就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对信息传播全流程进行智能化重构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目前,我国的智媒体建设主要包括智能媒体、智慧媒体、智库媒体三大层面。

    第一,智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我国传媒行业内容生产的传统流程。人机交互下的新闻生产和分发模式,为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首先,新闻生产更高效。在信息收集方面,传感器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大大拓宽了信息采集的时空维度,这种高效准确的数据采集单纯依靠人工手段是无法实现的。比如,2018年“媒体大脑”制作的《2018两会MGC舆情热点》,全部内容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从5亿网页中整合形成的。此外,在突发新闻领域,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新闻工作者快速梳理事件脉络、提供写作思路、预测舆情走向,从而缩短新闻生产时间,大大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目前,在金融、体育等数据繁多、写作相对模式化的新闻领域中,人工智能甚至能够在几秒钟内完成内容生产,这极大地提升了新闻生产的速度和数量。

    第二,新闻分发更精准。新的信息传播技术改变了过去受众必须通过手动搜索才能获取相关信息的传播方式,让新闻的定制化传播成为可能。

    第三,用户体验更多样。智媒体时代的到来,颠覆了新闻媒体“图+文”的传统报道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新闻信息的传播形态。新闻生产中VR、 AR、 MR技术的投入使用,可以将现实环境与虚拟场景结合,让受众获得新闻现场参与感,从而增强用户的媒体体验。2019年3月,新华社推出的全球首位AI合成女主播正式上岗,丰富了用户的新闻视听体验。总而言之,人工智能为新闻媒体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二、封面新闻的智媒化实践策略

    2015年10月28日,为了应对传统媒体在开发互联网产品中的不足,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手,以《华西都市报》为主体成立了封面传媒,并于2016年5月4日正式推出核心产品——封面新闻。封面新闻作为“中国第一智媒体”,自上线以来始终坚持“以技术驱动转型”的发展理念,通过1.0版本至5.0版本的产品迭代升级,全方位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泛内容生态平台。截至2019年,封面新闻的用户规模已超过5000万,日活190多万,客户端下载量突破2000万,成为当之无愧的现象级新闻智媒体平台[2]。

    1. “封巢”系统开启智能化内容生产

    2017年10月28日,封面新闻正式上线由封面传媒自主研发的新型人工智能媒体融合平台——“封巢”智媒体系统1.0(以下简称“封巢”系统),通过“AI+媒体”、全网采集等技术,全面开启了智能化的新闻生产阶段。实际上,2016年12月,封面新闻的机器人小封就投入了机器写作的领域,并顺利完成了首条新闻的编发工作。在“封巢”系统上线后,小封随之被植入该系统中,正式成为封面传媒的第240号员工。目前,小封每天的发稿量达到300多篇,内容涉及财经、体育、灾害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机器人写作的常态化。在世界杯期间,小封共编写新闻稿件约670篇,阅读总量突破2亿。除了独立写作,小封还能提供资料梳理、敏感词检测等多种协助功能,实现了人機协同生产,极大地提高了采编人员的写作质量和效率。此外,“封巢”系统以数据为核心,通过内置的四大系统——“抓取全网线索、可一键派发的热点监控系统,急速获取、按需定制的全网采集系统,一次生成、多样分发的内容管理系统,全网流量监控的自动化传播检测系统”,将人工智能融入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新闻生产传播全流程的智能化。

    2. “视听读聊”全覆盖的智媒体验

    2018年5月,封面新闻4.0版本迭代,平台开始着力构建覆盖“视听读聊”的全场景内容新生态。其一,“视”。“视频优先”一向是封面新闻在智媒体建设中坚持的策略。近两年来,小封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不断增加视频新闻的比重,着重为用户提供即时的视频新闻。封面新闻不仅专门推出了“直播”和“30秒”两大视频板块,还在其他各个板块融入了视频内容,实现了全频道的视频化传播。其二,“听”。2017年初,封面新闻在“新闻早知道”栏目中进行新闻音频化的初尝试,2018年正式推出独立的音频板块“听封”,并在全频道上线了“播报摘要”的功能。在这个功能的支持下,封面新闻所有的MGC新闻都能自动合成语音,用户只需点击语音播报按键,即可快速进入“听新闻”模式。其三,“读”。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推送或者自行搜索的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阅读。其四,“聊”。2017年5月小封1.0版本上线,首次在客户端中加入了聊天机器人的功能。同年7月,封面新闻和微软合作创造的机器人小冰正式入驻客户端,通过人机交互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聊天服务,充分满足了用户的情感互动需求。封面新闻利用人工智能的多场景赋能,实现了用户“视听读聊”全方位的智能化体验,有效提升了平台的使用率和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