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寺声景观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
王芳+韩丹+周灵飞
摘要:声景观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寺庙园林中声景观因其特有的宗教文化属性,更值得深入探究。将泉州开元寺声景观作为研究案例,现场测试分析其声压级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法探究访客对单个声音元素、主要节点声景观、整体声景观的感知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炼出3种影响声景观感知的主要因子:放松感、形象性、静谧感。归纳总结寺庙园林声景观的优化对策:即利用自然声景观,增强声景观放松感;突出宗教声景观,重塑声景观形象性;减缓旅游活动声,适当平衡声景观静谧感。
关键词:寺庙园林;声景观;感知评价;泉州开元寺;泉州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5-0070-07
收稿日期:2017-05-08
修回日期:2017-07-12
Abstract: Soundscape involves multi-disciplinary fields, the sound of monastery garden is worth exploring because of its unique religious and cultural attributes. Taking Kaiyuan Temple soundscape in Quanzhou as a study case, we analyze the shape of SPL through on-site test. In addition, we evaluate individual sound elements, soundscape of main spots and the integral sound environment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fterwards u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get thre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sound landscape: relaxation, habitability and a sense of quiet. Finally,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soundscape of monastery garden: using natural soundscape to increase the relaxation of soundscape, emphasizing temple soundscape to rebuild the image of soundscape, reducing tourism soundscape and balancing quiet sense.
Key words: Soundscape; Temple garden; Evaluation analysis; Kaiyuan temple; Quanzhou
引言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寺庙园林也成为宗教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园林中声景观往往对于游览氛围营造、宗教文化感呈现,甚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声景概念最早由加拿大作曲家、科学家R. Murray Schafer于1976年明确提出,声景是相对于视觉风景的声音风景[1], 并提出了声生态学(Acoustic Ecology)。声生态学更关注人在环境中的感知作用,强调人、声音、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区域声景观分成:基调声、信号声和标识声[2]。Soundscape最早在2000年由中科院引入中国,并将其译为“声景观”[3]。葛坚等人对声景观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行了归纳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主观声音领域,强调了声音的主观感知特性[4]。声景观研究的应用目的在于创设声环境、优化声景观,其应用研究从环境学、生态学、景观学、文化地理学[5]等各个学科角度出发,在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旅游规划[6]等领域均有应用。目前主要研究包括声景观评价[7~10]、声景观感知研究[11~13]、声景观设计方法[14]以及声景观设计操作实践[15]。根据声景观的多重属性特征,结合多门交叉学科,从到访者感知体验的视角,将客观测量与主观评价相结合,提炼出适宜旅游地声景观发展的设计原则以及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是未来景观设计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1案例地选择及研究方法
1.1案例地选择
开元寺位于“泉南佛国”泉州市鲤城区西街的繁华地带,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占地面积7.8 hm2,是中国传统的寺庙园林。
1.2研究方法
现场调研提取开元寺内主要声音元素,2016年3月对开元寺声景观进行声压级现场测试,将测试区域平均划分成135个方形网格,利用THX-8928声级计测量各网格中心点声压级,测量高度控制在1.2~1.6 m,在10:00、12:00、16:00点分三次测量声压级,每个测量点每隔10 s读取一次,共读取10个声级数,取其平均值。选取平日和礼佛日各测量一次。
声景观感知评价调查采用调查问卷法的形式从单个声元素、主要节点聲景观和整体声景观三个层面进行。首先对18种声元素按照“印象度”“响度”“协调度”“喜好度”“联想度”5个指标进行评价。其次以其佛教文化历史和游览价值为区分依据,划分5个主要节点(图1),为大雄宝殿区域(文化属性人工声区域)、西塔—桑莲古迹区域(自然声区域)、弘一法师纪念馆区域(社会属性人工声区域)、东塔—放生池区域(半开放自然声区域),按照上述5个指标进行评价。整体声景观感知评价采用SD语义细分法,取8对可较全面评价开元寺声音环境的反义形容词:“安静—热闹”“自然—人工”“含信息—无信息”“平静—激动”“简单—复杂”“放松—紧张”“易联想—无共鸣”“特色—普通”。
2案例地声景观形态
2.1声景元素
通过现场调研获取开元寺主要声音元素,并将其分类记录如表1。
2.2声压级形态
声景观的物理属性主要从响度进行研究。开元寺声压级范围分别为45~70 dB(A)和55~80 dB(A),开元寺声压级值主要分布在45~80 dB(A)区间(图2)。开元寺礼佛日声压级大于平日,平均差值在8.27 dB,峰值达到25.8 dB,大雄宝殿周围以及前广场区域差距最为明显(图3)。
平日开元寺声压级由南向北先增后减,东西向声压级变化平缓,至大雄宝殿达到高峰(图4~6)。这与开元寺布局有一定关系,大雄宝殿前广场游人活动多,并以建筑和铺装为主,北部为僧舍区,游人活动较少;东西两侧为植被丰富的园林区,对声音的屏障、吸收作用较明显。
3开元寺声景观感知评价
开元寺声景观感知评价调查采用调查问卷法,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159份有效问卷。本地访客占总人数39.6%,外地游客占60.4%;被访者年龄多集中在45岁以下,其他年龄占11.3%;被访者高中以上学历占83%;被访者中有佛教信仰的占55.7%。
3.1单个声元素评价分析
根据开元寺单个声音元素“五维”评价比较(图7),开元寺单个声音元素之间“五维”评价存在一定对应关系。最终将开元寺内单个声音元素以“联想—喜好”得分值为主要依据,将声音元素在3个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再分为3类(表2)。
开元寺内自然环境声一般属于正面及中性元素;佛教文化声因其地方性和特色性,属于正面及中性元素;而旅游活动声中只有扫地声属于中性声元素,其他都属于负面元素。
3.2主要节点声景观评价分析
将开元寺各主要节点“五维”的评价得分进行比较(图8),发现大雄宝殿区域在各项指标中排名第一,其突出的佛教文化声景观给游人深刻印象。其他区域“五维”指标变化不明显,得分低,游人感知度较低。开元寺各节点整体联想度评价得分相比其他维度得分较低,可见开元寺内声景能带给游人的联想度和共鸣感不够。
3.3开元寺整体声景观评价分析
开元寺整体声景观评价(图9)倾向于安静、自然、平静、简单、放松。游人對于声景观的信息含量、共鸣度、特色值保持中立,而对于开元寺整体声环境满意度较高。
将每一对形容词作为影响开元寺整体声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子,分析其中因子影响值的高低和主次程度(显著性水平小于0.01,检验值 KMO =0.675),利用SPSS22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要因子,再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从而探索开元寺整体声环境的影响因素(表3)。
在开元寺各语义评价方差解释表中,主成分1~3的特征值在1以上,累加特征值达到72.7%,最终提取前3个作为主成分(表4)。
开元寺各语义评价主成分旋转后根据各语义的主成分荷载值进行归类,将主成分1、2、3重新命名为:主成分1—放松感{放松、自然、平静}、主成分2—形象性{特色、易联想、含信息}、主成分3—静谧感{简单、安静}。三个集合在解释总方差中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6.4%、23.5%、12.8%。
将分析得到的3项主成分作为自变量,游人对开元寺声景观满意度作为因变量,对四项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开元寺声景观满意度回归分析(表5),得出主成分回归公式:Zy=0.342X1+0.317X3+0.053X1+2.132。其中,yZ表示游人对开元寺声景观满意度(简称满意度),1X表示放松感{放松、自然、平静},2X为形象性{特色、易联想、含信息}, 3X为静谧感{简单、安静},这三个成分对满意度影响比例约为13:12:2。
综上可得,开元寺声景观满意度最大影响因素是其带给游人放松感的程度,开元寺舒适放松的声音环境成为当前游人出行对声景观享受的首要因子。其次是形象性,寺庙园林的声音带有宗教文化性质,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发游人共鸣,并与视觉景观相结合,产生完美通感,有利于游人对所听到的声音进行构建形象。而声景观的静谧感对满意度影响值较低,说明在寺庙中并不是越安静或者越单纯的声音就越令人喜爱,与之相比,声景观组合性、协调性更为重要,具有层次感搭配和丰富组合的多种声音对于声景观的整体营造具有更佳的提升效果。
4开元寺声景观的优化建议
开元寺声景观优化提升可从改进声音元素、改善分区声景观和提升整体声景观三个角度出发,并且考虑访客对声景观满意的3个影响因子:“放松感”“形象性”“静谧感”。
4.1改进声音元素
自然环境声往往表现为正面声元素,由此充分利用场所内现有自然环境声,适时利用潜在声元素:优化开元寺内树种丰富度和规模,通过布置招鸟树等措施吸引鸟类,引导产生不同的集中鸟鸣声景观;设置风铃等风声作用物;使虫鸣声结合草地等布置形成集中音;引入如跌水等动态水声景;强化时间性特殊声元素,如自然天气变化产生的声元素——雨声等,并积极布置声音作用装置,使之放大形成特殊声景。通过集中放大自然声景观,使游客感受到仿佛置身自然环境中的放松感。其次,强化宗教文化声:定时化典型声(如晨钟暮鼓等),形成固定声景形象,设置扩音设备放大宗教文化声,播放佛乐引发游客共鸣。最后,减弱旅游活动声:将游人活动进行分区,引导部分东塔区域的集中游人活动至西塔区域,分散游人活动量,从而弱化其音量;弱化生产生活声,纳入声音组合以使旅游活动声音后退成为背景音,通过趣味设计、声景小品设计(如回音壁等)将旅游活动声转化为互动性的声景体验。
4.2改善分区声景观
宗教文化区以大雄宝殿为代表,可在平日增加诵经声、佛乐等有宗教文化代表性的声音元素,塑造佛教声景观形象性;纪念文化区以弘一法师纪念馆为代表,设置相关人文音乐作为背景声,增加电子讲解声,重现相关人物生活声音场景,充分引发声音联想;自然区以西塔—桑莲古迹区域为代表,放置自然补声装置和设置集中听声点,营造多层次感自然声景观和增强优美声景观体验,使游人放松身心,并设计多层植物群落,形成隔离外界噪音的树林屏障,闹市中取静谧之感。
4.3改进整体声景观
在改进单个声音元素和分区声景观基础上,注重各个区域之间声景观的差异性和协调性,从而营造出具有整体感和主题性的声景观,其中着重营造整体声景观的放松感。其次,注重各个区域之间的声景空间分隔、整体声景观时间维度变化,产生日变化及季度变化;设计开元寺声景观导览路线图,引导游人自主发现声景观。
5结论与展望
5.1寺庙园林声景观优化对策
5.1.1利用自然声景观,增强声景观放松感
寺庙园林的声景观塑造在一定程度上追求自然愉悦感和放松感,使人进入空间后,迅速消除因不熟悉而产生的紧张情绪;自然环境声是优良正向的背景音,在部分园林核心节点可适当补充自然声成标识音;自然环境声可与园林要素相结合,减弱或屏蔽部分噪音,使游人身心放松。
5.1.2突出宗教声景观,重塑声景观形象性
寺庙园林可适当突出以宗教文化声为标识音,注重在无宗教活动时間内宗教文化声景的营造;提升宗教文化区内不同区域的声景区分度,形成整体宗教感下的细微差别;把宗教文化中可能存在的仪式感声景观(追求声音纯粹、遥远)和世俗感声景观(追求声音多层次组合和贴近生活)在不同时空维度分别发挥到极致;注意营造不同地域和宗教流派的声景观特色性,拒绝千佛一面;设置解说型或者叙事型的声景观,提升声景观的宗教文化内涵、游人情感共鸣度和特色值,使声音景观与视觉景观完美结合,所闻所见皆是所想。
5.1.3减弱旅游活动声,适当平衡声景观静谧感
旅游活动声往往是负面声音元素,应减弱其频率,或将其加入宗教文化声环境中,从而在感觉上弱化其感知度,甚至可适当将旅游活动声进行转化。同时,寺庙园林分区应营造不同的静谧感,自然区、半自然区倾向于物理意义上的静谧感,人文及宗教区则倾向于心理意义上的静谧感。
5.2研究展望
旅游声景观研究涉及多学科,寺庙园林声景观研究必须关注其宗教文化背景,在让游客享受旅游更优环境的同时,宣传其文化内涵。未来可对案例地内部空间布局形态、园林要素和宗教经典活动进行探究,结合声音设计、园林设计和旅游规划等多方面考虑优化对策;选取多个不同地域不同宗教流派的典型案例地对宗教声景观进行对比研究,探究宗教场所声景观特殊性营造手法等。
注:本文图表均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R. M. Schafer. The Tuning of the World[M]. New York:Knopf,1977:55-56.
[2] K. Wrightson. An introduction to acoustic ecology[J]. Soundscape:The Journal of Acoustic Ecology,2000(1):10-15.
[3] 李国棋. 声景研究和声景设计[D]. 北京:清华大学,2004.
[4] 葛坚,赵秀敏,石坚韧.城市景观中的声景观解析与设计[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8(8):994-999.
[5] 刘爱利,胡中州,刘敏,等. 声景学及其在旅游地理研究中的应用[J]. 地理研究,2013,32(6):1132-1142.
[6] 仇梦嫄. 宗教文化旅游场所声景观研究一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7] Baloglu S. Image variations of Turkey by familiar index:informational and experiential dimensions[J]. Tourism Management,2001,22(2):127-133.
[8] 王丹丹. 城市公园声景观声景元素量化主观评价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7.
[9] 秦华,孙春红. 城市公园声景特性解析[J]. 中国园林,2009(7):28-31.
[10] 岳淼. 杭州西湖风景区人文类景点声景观形态及评价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2.
[11] Mostafa Refat Ismail. Sound preferences of the dense urban environment:Soundscape of Cairo[J].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2014(3):55-68 .
[12] 吴颖娇,张邦俊. 环境声学的新领域[J]. 科技通报,2004,11(20):565-568.
[13] 陈克安. 环境声的听觉感知与自动识别[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40.[14] 陈萍萍. 体验视阈下的旅游场所声景营构[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2):63-67.[15] S. Fuda,F. Aletta,J. Kang,et al. Sound Perception of Different Materials for the Footpaths of Urban Parks[J]. Energy Procedia,2015,78:13-18.
作者简介:
王芳/1978年生/女/湖北随州人/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
*通信作者:
韩丹/E-mail:583428928@qq.com
摘要:声景观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寺庙园林中声景观因其特有的宗教文化属性,更值得深入探究。将泉州开元寺声景观作为研究案例,现场测试分析其声压级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法探究访客对单个声音元素、主要节点声景观、整体声景观的感知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炼出3种影响声景观感知的主要因子:放松感、形象性、静谧感。归纳总结寺庙园林声景观的优化对策:即利用自然声景观,增强声景观放松感;突出宗教声景观,重塑声景观形象性;减缓旅游活动声,适当平衡声景观静谧感。
关键词:寺庙园林;声景观;感知评价;泉州开元寺;泉州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5-0070-07
收稿日期:2017-05-08
修回日期:2017-07-12
Abstract: Soundscape involves multi-disciplinary fields, the sound of monastery garden is worth exploring because of its unique religious and cultural attributes. Taking Kaiyuan Temple soundscape in Quanzhou as a study case, we analyze the shape of SPL through on-site test. In addition, we evaluate individual sound elements, soundscape of main spots and the integral sound environment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fterwards u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get thre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sound landscape: relaxation, habitability and a sense of quiet. Finally,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soundscape of monastery garden: using natural soundscape to increase the relaxation of soundscape, emphasizing temple soundscape to rebuild the image of soundscape, reducing tourism soundscape and balancing quiet sense.
Key words: Soundscape; Temple garden; Evaluation analysis; Kaiyuan temple; Quanzhou
引言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寺庙园林也成为宗教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园林中声景观往往对于游览氛围营造、宗教文化感呈现,甚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声景概念最早由加拿大作曲家、科学家R. Murray Schafer于1976年明确提出,声景是相对于视觉风景的声音风景[1], 并提出了声生态学(Acoustic Ecology)。声生态学更关注人在环境中的感知作用,强调人、声音、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区域声景观分成:基调声、信号声和标识声[2]。Soundscape最早在2000年由中科院引入中国,并将其译为“声景观”[3]。葛坚等人对声景观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行了归纳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主观声音领域,强调了声音的主观感知特性[4]。声景观研究的应用目的在于创设声环境、优化声景观,其应用研究从环境学、生态学、景观学、文化地理学[5]等各个学科角度出发,在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旅游规划[6]等领域均有应用。目前主要研究包括声景观评价[7~10]、声景观感知研究[11~13]、声景观设计方法[14]以及声景观设计操作实践[15]。根据声景观的多重属性特征,结合多门交叉学科,从到访者感知体验的视角,将客观测量与主观评价相结合,提炼出适宜旅游地声景观发展的设计原则以及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是未来景观设计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1案例地选择及研究方法
1.1案例地选择
开元寺位于“泉南佛国”泉州市鲤城区西街的繁华地带,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占地面积7.8 hm2,是中国传统的寺庙园林。
1.2研究方法
现场调研提取开元寺内主要声音元素,2016年3月对开元寺声景观进行声压级现场测试,将测试区域平均划分成135个方形网格,利用THX-8928声级计测量各网格中心点声压级,测量高度控制在1.2~1.6 m,在10:00、12:00、16:00点分三次测量声压级,每个测量点每隔10 s读取一次,共读取10个声级数,取其平均值。选取平日和礼佛日各测量一次。
声景观感知评价调查采用调查问卷法的形式从单个声元素、主要节点聲景观和整体声景观三个层面进行。首先对18种声元素按照“印象度”“响度”“协调度”“喜好度”“联想度”5个指标进行评价。其次以其佛教文化历史和游览价值为区分依据,划分5个主要节点(图1),为大雄宝殿区域(文化属性人工声区域)、西塔—桑莲古迹区域(自然声区域)、弘一法师纪念馆区域(社会属性人工声区域)、东塔—放生池区域(半开放自然声区域),按照上述5个指标进行评价。整体声景观感知评价采用SD语义细分法,取8对可较全面评价开元寺声音环境的反义形容词:“安静—热闹”“自然—人工”“含信息—无信息”“平静—激动”“简单—复杂”“放松—紧张”“易联想—无共鸣”“特色—普通”。
2案例地声景观形态
2.1声景元素
通过现场调研获取开元寺主要声音元素,并将其分类记录如表1。
2.2声压级形态
声景观的物理属性主要从响度进行研究。开元寺声压级范围分别为45~70 dB(A)和55~80 dB(A),开元寺声压级值主要分布在45~80 dB(A)区间(图2)。开元寺礼佛日声压级大于平日,平均差值在8.27 dB,峰值达到25.8 dB,大雄宝殿周围以及前广场区域差距最为明显(图3)。
平日开元寺声压级由南向北先增后减,东西向声压级变化平缓,至大雄宝殿达到高峰(图4~6)。这与开元寺布局有一定关系,大雄宝殿前广场游人活动多,并以建筑和铺装为主,北部为僧舍区,游人活动较少;东西两侧为植被丰富的园林区,对声音的屏障、吸收作用较明显。
3开元寺声景观感知评价
开元寺声景观感知评价调查采用调查问卷法,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159份有效问卷。本地访客占总人数39.6%,外地游客占60.4%;被访者年龄多集中在45岁以下,其他年龄占11.3%;被访者高中以上学历占83%;被访者中有佛教信仰的占55.7%。
3.1单个声元素评价分析
根据开元寺单个声音元素“五维”评价比较(图7),开元寺单个声音元素之间“五维”评价存在一定对应关系。最终将开元寺内单个声音元素以“联想—喜好”得分值为主要依据,将声音元素在3个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再分为3类(表2)。
开元寺内自然环境声一般属于正面及中性元素;佛教文化声因其地方性和特色性,属于正面及中性元素;而旅游活动声中只有扫地声属于中性声元素,其他都属于负面元素。
3.2主要节点声景观评价分析
将开元寺各主要节点“五维”的评价得分进行比较(图8),发现大雄宝殿区域在各项指标中排名第一,其突出的佛教文化声景观给游人深刻印象。其他区域“五维”指标变化不明显,得分低,游人感知度较低。开元寺各节点整体联想度评价得分相比其他维度得分较低,可见开元寺内声景能带给游人的联想度和共鸣感不够。
3.3开元寺整体声景观评价分析
开元寺整体声景观评价(图9)倾向于安静、自然、平静、简单、放松。游人對于声景观的信息含量、共鸣度、特色值保持中立,而对于开元寺整体声环境满意度较高。
将每一对形容词作为影响开元寺整体声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子,分析其中因子影响值的高低和主次程度(显著性水平小于0.01,检验值 KMO =0.675),利用SPSS22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要因子,再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从而探索开元寺整体声环境的影响因素(表3)。
在开元寺各语义评价方差解释表中,主成分1~3的特征值在1以上,累加特征值达到72.7%,最终提取前3个作为主成分(表4)。
开元寺各语义评价主成分旋转后根据各语义的主成分荷载值进行归类,将主成分1、2、3重新命名为:主成分1—放松感{放松、自然、平静}、主成分2—形象性{特色、易联想、含信息}、主成分3—静谧感{简单、安静}。三个集合在解释总方差中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6.4%、23.5%、12.8%。
将分析得到的3项主成分作为自变量,游人对开元寺声景观满意度作为因变量,对四项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开元寺声景观满意度回归分析(表5),得出主成分回归公式:Zy=0.342X1+0.317X3+0.053X1+2.132。其中,yZ表示游人对开元寺声景观满意度(简称满意度),1X表示放松感{放松、自然、平静},2X为形象性{特色、易联想、含信息}, 3X为静谧感{简单、安静},这三个成分对满意度影响比例约为13:12:2。
综上可得,开元寺声景观满意度最大影响因素是其带给游人放松感的程度,开元寺舒适放松的声音环境成为当前游人出行对声景观享受的首要因子。其次是形象性,寺庙园林的声音带有宗教文化性质,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发游人共鸣,并与视觉景观相结合,产生完美通感,有利于游人对所听到的声音进行构建形象。而声景观的静谧感对满意度影响值较低,说明在寺庙中并不是越安静或者越单纯的声音就越令人喜爱,与之相比,声景观组合性、协调性更为重要,具有层次感搭配和丰富组合的多种声音对于声景观的整体营造具有更佳的提升效果。
4开元寺声景观的优化建议
开元寺声景观优化提升可从改进声音元素、改善分区声景观和提升整体声景观三个角度出发,并且考虑访客对声景观满意的3个影响因子:“放松感”“形象性”“静谧感”。
4.1改进声音元素
自然环境声往往表现为正面声元素,由此充分利用场所内现有自然环境声,适时利用潜在声元素:优化开元寺内树种丰富度和规模,通过布置招鸟树等措施吸引鸟类,引导产生不同的集中鸟鸣声景观;设置风铃等风声作用物;使虫鸣声结合草地等布置形成集中音;引入如跌水等动态水声景;强化时间性特殊声元素,如自然天气变化产生的声元素——雨声等,并积极布置声音作用装置,使之放大形成特殊声景。通过集中放大自然声景观,使游客感受到仿佛置身自然环境中的放松感。其次,强化宗教文化声:定时化典型声(如晨钟暮鼓等),形成固定声景形象,设置扩音设备放大宗教文化声,播放佛乐引发游客共鸣。最后,减弱旅游活动声:将游人活动进行分区,引导部分东塔区域的集中游人活动至西塔区域,分散游人活动量,从而弱化其音量;弱化生产生活声,纳入声音组合以使旅游活动声音后退成为背景音,通过趣味设计、声景小品设计(如回音壁等)将旅游活动声转化为互动性的声景体验。
4.2改善分区声景观
宗教文化区以大雄宝殿为代表,可在平日增加诵经声、佛乐等有宗教文化代表性的声音元素,塑造佛教声景观形象性;纪念文化区以弘一法师纪念馆为代表,设置相关人文音乐作为背景声,增加电子讲解声,重现相关人物生活声音场景,充分引发声音联想;自然区以西塔—桑莲古迹区域为代表,放置自然补声装置和设置集中听声点,营造多层次感自然声景观和增强优美声景观体验,使游人放松身心,并设计多层植物群落,形成隔离外界噪音的树林屏障,闹市中取静谧之感。
4.3改进整体声景观
在改进单个声音元素和分区声景观基础上,注重各个区域之间声景观的差异性和协调性,从而营造出具有整体感和主题性的声景观,其中着重营造整体声景观的放松感。其次,注重各个区域之间的声景空间分隔、整体声景观时间维度变化,产生日变化及季度变化;设计开元寺声景观导览路线图,引导游人自主发现声景观。
5结论与展望
5.1寺庙园林声景观优化对策
5.1.1利用自然声景观,增强声景观放松感
寺庙园林的声景观塑造在一定程度上追求自然愉悦感和放松感,使人进入空间后,迅速消除因不熟悉而产生的紧张情绪;自然环境声是优良正向的背景音,在部分园林核心节点可适当补充自然声成标识音;自然环境声可与园林要素相结合,减弱或屏蔽部分噪音,使游人身心放松。
5.1.2突出宗教声景观,重塑声景观形象性
寺庙园林可适当突出以宗教文化声为标识音,注重在无宗教活动时間内宗教文化声景的营造;提升宗教文化区内不同区域的声景区分度,形成整体宗教感下的细微差别;把宗教文化中可能存在的仪式感声景观(追求声音纯粹、遥远)和世俗感声景观(追求声音多层次组合和贴近生活)在不同时空维度分别发挥到极致;注意营造不同地域和宗教流派的声景观特色性,拒绝千佛一面;设置解说型或者叙事型的声景观,提升声景观的宗教文化内涵、游人情感共鸣度和特色值,使声音景观与视觉景观完美结合,所闻所见皆是所想。
5.1.3减弱旅游活动声,适当平衡声景观静谧感
旅游活动声往往是负面声音元素,应减弱其频率,或将其加入宗教文化声环境中,从而在感觉上弱化其感知度,甚至可适当将旅游活动声进行转化。同时,寺庙园林分区应营造不同的静谧感,自然区、半自然区倾向于物理意义上的静谧感,人文及宗教区则倾向于心理意义上的静谧感。
5.2研究展望
旅游声景观研究涉及多学科,寺庙园林声景观研究必须关注其宗教文化背景,在让游客享受旅游更优环境的同时,宣传其文化内涵。未来可对案例地内部空间布局形态、园林要素和宗教经典活动进行探究,结合声音设计、园林设计和旅游规划等多方面考虑优化对策;选取多个不同地域不同宗教流派的典型案例地对宗教声景观进行对比研究,探究宗教场所声景观特殊性营造手法等。
注:本文图表均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R. M. Schafer. The Tuning of the World[M]. New York:Knopf,1977:55-56.
[2] K. Wrightson. An introduction to acoustic ecology[J]. Soundscape:The Journal of Acoustic Ecology,2000(1):10-15.
[3] 李国棋. 声景研究和声景设计[D]. 北京:清华大学,2004.
[4] 葛坚,赵秀敏,石坚韧.城市景观中的声景观解析与设计[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8(8):994-999.
[5] 刘爱利,胡中州,刘敏,等. 声景学及其在旅游地理研究中的应用[J]. 地理研究,2013,32(6):1132-1142.
[6] 仇梦嫄. 宗教文化旅游场所声景观研究一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7] Baloglu S. Image variations of Turkey by familiar index:informational and experiential dimensions[J]. Tourism Management,2001,22(2):127-133.
[8] 王丹丹. 城市公园声景观声景元素量化主观评价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7.
[9] 秦华,孙春红. 城市公园声景特性解析[J]. 中国园林,2009(7):28-31.
[10] 岳淼. 杭州西湖风景区人文类景点声景观形态及评价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2.
[11] Mostafa Refat Ismail. Sound preferences of the dense urban environment:Soundscape of Cairo[J].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2014(3):55-68 .
[12] 吴颖娇,张邦俊. 环境声学的新领域[J]. 科技通报,2004,11(20):565-568.
[13] 陈克安. 环境声的听觉感知与自动识别[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40.[14] 陈萍萍. 体验视阈下的旅游场所声景营构[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2):63-67.[15] S. Fuda,F. Aletta,J. Kang,et al. Sound Perception of Different Materials for the Footpaths of Urban Parks[J]. Energy Procedia,2015,78:13-18.
作者简介:
王芳/1978年生/女/湖北随州人/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
*通信作者:
韩丹/E-mail:5834289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