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性幼儿园基于本土资源的课程建构
廖惠芳
摘要:普惠性幼儿园利用当地丰富的本土资源,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本课程,是符合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政策、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传承本土文化的重要举措。普惠性幼儿园基于本土资源的课程建构,要走园本化课程的道路;把握课程建构的基本思路,制定适宜的课程目标,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在實践中组织实施和检验课程;处理好课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环境、材料与幼儿的互动作用;遵循课程建构的基本原则,确保课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使师幼共同成为课程建构的主体。
关键词:普惠性幼儿园;本土资源;园本化课程;课程建构
普惠性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本土资源,建构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传承本土文化的园本课程,有着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的政策依据,而且能够办出低成本、高效益的成果,切合普惠性幼儿园的特征和内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普惠性幼儿园
“普惠”即普遍优惠,它具有公益性、公平性和非营利性等特征。衡量普惠性幼儿园的标准有以下三点:一是要面向大众,对每名适龄幼儿开放;二是要收费合理,幼儿园教育质量有保障;三是要园舍建设标准且安全,教师队伍素质高,财政体制科学。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对于缓解优质学前教育的供需矛盾起着重要的作用。
2.本土资源
本土资源指在当地的各种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具体包括地方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活、生产经验,以及社会科技进步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本土资源立足于地方实际和本园实际,贴近幼儿的生活。
3.园本化课程
园本化课程是以某套科学的幼儿园课程为蓝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根据本园的教育需要进行课程调适、课程整合等处理之后形成的具有该园特点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二、普惠性幼儿园基于本土资源建构课程的意义
1.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建构的基本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双普”的目标,即普及、普惠,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是我国主要的办园形式,是我国幼儿园的主体。
《意见》同时也指出,支持引导幼儿园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合理布局空间、设施,为幼儿提供有利于激发学习探索、安全、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和玩教具。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普惠性幼儿园利用当地丰富的本土资源建构园本课程,是学前教育课程建构的重要方向。
2.提高幼儿园办园内涵的重要举措
普惠性幼儿园利用在周边闲置的、经济便利的课程资源,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本课程,有利于节省办学成本,形成办园特色。建构低成本、高质量的课程内容,更符合普惠性幼儿园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基本特征,有效缓解优质学前教育的供需矛盾,充实课程内容,丰富幼儿体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影响。
3.实现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把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念、民俗礼仪、风土人情等渗透给幼儿,从小培养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是幼儿园实施德育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地处乡镇、村居的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幼儿大多来自同一个文化圈,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乡村的振兴,符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
三、普惠性幼儿园基于本土资源建构课程的思路和方法
1.普惠性幼儿园利用本土资源建构课程的最佳途径是使课程园本化
对于普惠性幼儿园而言,在师资力量、能力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利用本土资源建构课程的最佳途径是使课程园本化,而不一定要原创地进行课程开发。普惠性幼儿园可以先进行本土资源的筛选,选择科学、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再进行课程选择,在优质教材或课程蓝本的基础上,把本土资源融入其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以改编、整合与创新,不需要每个活动设计都要原创性地编写。
例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鹤峰大地幼儿园把顺德著名的饮食文化渗透到健康领域课程中,在原有的活动设计上进行创新与改编,逐渐生成本园的食育主题活动课程,使课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这也是课程建构的一个好方法。
2.把握课程建构的基本思路,在实践中检验课程
较为完整的课程建构必须有相对独立的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这是一个严谨的、系统的、漫长的过程,不是简单开展一些活动或者通过两三年的课题研究就能完成的。
首先,要制定适宜的课程目标。在对幼儿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课程目标,能较好地满足幼儿对本土文化、周围生活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发展。课程目标要有针对性,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分层次、分阶段实现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次,科学安排课程内容。要实现本土资源的园本化,经过筛选、吸收与创造,把本土资源有机地整合到课程中去,并合理分配时间和比例,与其他课程相互交融,逐渐积淀为本园的办园文化。再次,有效地实施课程。在各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家园互动中加以组织实施,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幼儿感受、理解、积极探索本土文化和资源。最后,还需要课程评价。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从幼儿学习经验的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等方面,检验其可行性和适宜性。
例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大门幼儿园拥有广阔的户外活动场地,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建构适合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课程。首先,该幼儿园从幼儿的需求和本园的特点出发,对户外场地进行开发和创设,划分体能循环活动场地;其次,根据小、中、大班各年龄段的特点制定动作发展目标,科学设计体能大循环活动内容,锻炼幼儿走、跑、跳、投掷、爬、钻、平衡等各种基本动作;再次,在确保安全、科学、规范、高效理念的指导下,利用操场、楼梯、走廊的立体空间进行立体体能大循环活动;最后,通过测量、调查幼儿身高、体重、动作发展等指标来检验课程的有效性。
3.处理好课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环境、材料与幼儿的互动作用
普惠性幼儿园在利用本土资源建构课程时,要把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各要素相互协调,把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有机整合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五大领域中去,同时还需要与环境、材料有机构成一个整体。虞永平教授指出,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根基,环境和材料是幼儿学习的对象和背景。教师应重点关注环境材料和活动空间的作用,而不是讲解的作用。因此,要在环境中体现课程的实施,需要提供支持性的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
例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陈涌幼儿园利用当地传统的龙舟文化资源建构园本课程。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龙舟文化,该幼儿园把可用场地都盘活起来,利用操场、阳台、玩水池打造“龙舟训练基地”,使幼儿亲身体验龙舟运动的乐趣,同时在户外建成了“彩龙道”龙舟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把龙舟发展史呈现在幼儿面前。
又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雅正幼儿园利用北滘镇家电资源建构园本课程——家电王国,创设家电生活区和科学探索室,逐步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家电的功能和运作原理,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了多个实操性强的区域,让幼儿操作实验、设计拼搭、拆装家电等,使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积极互动中感受、理解本土文化,主动积累知识和经验。
4.遵循课程建构的基本原则,确保课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课程建构必须落实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遵循《纲要》和《指南》的基本理念,确保课程建构不偏离国家课程的总方向,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幼儿为本,立德树人。
了解幼儿是课程设计的起点。幼儿园必须首先了解本园幼儿的发展水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来设置课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优秀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开拓者。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幼儿园课程是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普惠性幼儿园应该利用本土课程资源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建构活动课程,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去获得经验。幼儿园可以利用本土资源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区,制作具有本土特色、供幼儿探索的玩具,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3)亲近自然,直接感知。
让幼儿亲近大自然,热爱自然环境,提供丰富的自然游戏材料,并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独特的、有价值的经验。
5.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使教师和幼儿共同成为课程建构的主体
利用本土资源来建构课程,对普惠性幼儿园是一种挑战。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等会影响课程的建构和实施。但是,当前普惠性幼儿园的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能,缺少对本土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系统研究,缺少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因此,必须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師的专业素养,使教师能够胜任课程建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园本教研制度,确保每周有固定的时间使教师静心教研,使教师在教研过程的思维碰撞中反思成长。
要在课程建构中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并以此为依据支持、扩展幼儿的学习活动,使教师、幼儿共同成为课程建构的主体。
基金项目:佛山市顺德区“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普惠性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SDGH2017024)。
参考文献:
[1]秦旭芳,王默.普惠性幼儿园的内涵、衡量标准及其政策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2(7).
[2]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3]李云淑.关于园本课程、课程园本化、园本课程开发等概念的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
[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虞永平.虞永平: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J].幼儿100(教师版),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