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机场演变及历史作用探讨
唐明瑞 鲜燕 李兰瑛
摘要: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新津机场落成也近93年。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成长,新津机场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文主要以时间发展为脉络,通过对新津机场历史演变和发展的研究,探讨新津机场在发展演变中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密切联系和重要历史作用;旨在总结和展示党领导中国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伟大成就,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从而助推民航强国建设战略的快速发展和有效落实。
关键词:新津机场;发展演变;历史作用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3-0013-03
1新津机场发展演变
1.1 机场初型
新津机场(又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新津分院,简称新津分院或分院;下同)坐落于美丽富饶的川西平原、享有成都市南大门之称的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境内,具体地理坐标为30°25′13.25″N 103°50′41.88″E,海拔高度460m。上世纪20年代,为增加空中优势,时任中华民国陆军上将、24军军长刘文辉决定成立空军基地,于1928年秋选址新津县下街1000亩农田,经过4个月加班加点修建,次年初形成了新津机场原型。
1.2 机场扩建
1939年,国民政府为增强空军力量,决定扩建新津机场。遂征用民田3200余亩,延长机场跑道,新建机棚;历时10个月,于1940年2月竣工完成机场的第一次扩建。
上世纪40年代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新津机场被指定为同盟国远东战场重要的空军基地。为抗战需要,作为国际“特种工程”再次扩建,机场面积高达9035亩,加上与之配套修建的招待所、发电厂、隐形机库等,整个新津机场面积近10000亩,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轰炸机机场。
1.3 机场易名
1950年4月,新中国统一规划,新津机场组建了西南军区司令部航空空运队;为进一步加强空防能力,次年4月,组建了国家空13师。1956年,“空13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开启了民航飞行员摇篮的第一步。1957年4月11日,新津机场整编为中國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第二训练团。1958年2月8日,新津机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第二训练团”改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第一训练团”,同年9月19日,第一期64名雅克18飞行学员毕业。1963年10月25日,新津机场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第一训练团”,成为培养飞行人员的培训学校。1981年,新津机场为响应国家号召和发展需要,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专科学校第一分校”,担负中国飞行员的教育培养。1987年底,由“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专科学校第一分校”改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第一分院”。1993年,新津机场由“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第一分院”改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新津分院”,且沿用至今,与新津分院所在地理位置相呼应。(新津机场发展沿革见表1)
2新津机场历史作用
2.1新中国成立以前
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国际局势发生急剧变化。欧洲、亚洲分别被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挑起战争,战事不断。1941年12月7日,美国太平洋海军空军基地遭到日军空袭,发生了令世界各国震惊的珍珠港事件。一向保持孤立主义外交和防务政策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向日本宣战。1942年3月,美国、中华民国、英国、苏联、加拿大、新西兰等同盟国正式开辟亚洲战场,全力阻击日本以遏制日军侵略。中华民国为了配合同盟国美国为首的空军来华助战,特将新津机场指定为空军基地,成为同盟国远东战场重要的空军基地之一。作为国际“特种工程”,新津机场改建为了能起降B-29重型轰炸机的战斗机场,占地10000亩,成为当时亚洲著名的最大机场。
1943年下半年,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军轰炸机陆续安全降落新津机场,美军第十四航空队,美国58轰炸团成功进驻,作为美国空军援华指挥部所在地[1],美军14航空大队40队将作战指挥部直接设在新津机场,40队配有高射机枪和流动式的高射炮、大探照灯、导航通讯、雷达等各种作战设备,共有飞行人员和飞机维修人员近300名。次年春天,当时国际上各种先进的作战设备纷纷降落新津机场,如俗称“黑寡妇”的P38、P61型驱逐飞机,飞机上配有当时最先进最富含科技含量的各种雷达设备。这些先进的作战设备、作战飞机直接从新津机场起飞,直飞几千公里外的亚洲战场,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
1944年6月15日,由B-29轰炸机为首的68架轰炸机组成作战机群,直接从新津机场起飞,飞至日本九州岛上空,开启了反法西斯的正义轰炸;同日,邛崃、广汉、彭山三个飞行大队7架轰炸机也同时起飞,在预定空域予以编队后直飞几千公里外的日本九州。从四座机场起飞的75架轰炸机飞越驼峰航线,飞抵日本本土上空,直接轰炸日本本土和日占区的军事目标,精确轰炸了位于日本九州的八幡帝国钢铁制造厂。该厂是日本当时钢铁工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钢铁年产量达225万吨。击毁制造厂,为对日作战胜利取得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次日,即6月16日,国际各大媒体在各大报刊显要位置报道了这条空袭成功的消息,称之为“继杜立特航空队1942年空袭日本以来,国际盟军在对日远程作战中取得的又一次伟大胜利”。
70多年后的今天,回顾那段历史,一架架美式战机从新津机场起飞,给予日本法西斯迎头痛击,英勇壮举永远镌刻在了新津机场的历史上[2]。毋庸置疑,新津机场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重要价值和做出的世界贡献不可低估[3]。
2.2 新中国成立以后
2.2.1解放西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津机场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使用。1950年4月,受国家统一规划,新津机场组建了西南军区司令部航空空运队,主要支援陆军十八军进藏,为陆军空运空投作战物资以及生活用品补给。1950年10月24日,解放西藏昌都。1951年4月,为进一步加强空防能力,新中国国防部决定抽调吉林长春第二航校的部分运输机和高空运输队的空勤地勤人员,前往四川新津机场,组建了国家空13师,刘绍棠担任第一任师长;参与康藏地区配合地面部队剿匪作战,1951年5月23日,和平解放西藏;同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2.2.2培养飞行员
1956年,经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批准,军用飞机场新津机场和广汉机场改作民用机场,并作为国家专门培养民用航空飞行人员的学校,新津机场由“空13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开启了民航飞行员摇篮的第一步。
1957年4月,修建一新的新津机场迎来了第一批开拓者,并以热血之躯担当起了中国民航飞行员教育事业的拓荒者。至此,享誉民航的“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的九字经作风从这里生根发芽、代代弘扬。1958年9月19日,第十四航校第一训练团第一期64名雅克18飞行学员全部毕业。
1964年,共和国经济发展困难,各项条件依然艰苦,但国家仍然高度重视飞行人才的教育培养, 新津机场于2月7日启用 “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第一训练团”印章,标志着新津机场正式脱去军装,成为培养飞行人员的培训学校。新津机场的建设者们满怀报效祖国、扎根西部的豪情,为培养国家飞行人才艰苦奋斗、拼搏建设。为了完善和保障飞行教学训练环境,继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陆续修建了专门的油车车库、定检机库、航材库、调度室,还新建了大礼堂和通信办公楼,首次修建了砖砌围墙、两层楼的砖瓦办公楼和水泥道路等,为新津机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3 改革开放以来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实行改革开放,进行体制改革。新津机场改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专科学校第一分校”,继续担负中国飞行员的教育培养任务。为此,曾经的抗战“空中堡垒”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变迁,终于华丽转身,成为中国民用航空的“飞行员摇篮”。
伴随国家改革发展机遇,新津机场各项事业快速发展。1984年成立了直升机中队,1985年飞行和机务人员出国改装(美国),1986年引进了6架BELL-206 BⅢ型直升机,1987年从英国购买飞行练习器。1987年9月到1988年9月,首批养成学员完成学习。
随着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1987年底,新津机场由“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专科学校第一分校”专升本、改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第一分院”。为了适应国家对飞行人才的快速发展需要,学院不断发展壮大,成立飞行训练分院,为区分每一个分院所在地理位置,1993年新津机场由“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第一分院”改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學院新津分院”并沿用至今。
新津机场正式命名为新津分院后,在承担飞行人才培养的同时,分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发生历史性的变化。21世纪初,新津分院把“建一流基地、创和谐分院”作为发展目标,现代标准化的校园基础设施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逐步完成,飞行训练条件、训练能力、训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高。2002年9月引进S269直升机3架,初步形成初高梯度;2004年,率先运行“4+2”模式,飞行训练教学更加规范、科学、先进、高效;2005年,完成机场跑道助航灯光安装,恢复间隔19年的夜航训练;2011年陆续开辟新航线。新津分院不断实现量的累积和质的飞跃,为民航发展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飞行人才。
2.4 新时代以来
进入新时代,新津机场在国家“五位一体”整体布局下,在开辟南航线、东航线,不断优化平行航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方机场不断构建完善自己的训练网络(如创翼、洛带等地),飞行训练量不断攀升。2013年3月飞行时数9078小时,创造全学院单月训练记录并保持至今;2015年彭山机场搬迁,新津分院利用这一契机,加速优化南航线,使新津分院的飞机容量提高了40%;2018年年初,新津分院“开疆拓土”,开辟四川自贡机场,着手“分院+”模式的运行。2018年10月,新津分院入驻自贡机场,2020年12月初,自贡基地训练时数突破10000小时。
在党的领导下,新津机场已为中国民航培养了近7000名优秀飞行人才。如今新津机场,占地4100余亩,具有良好的飞行资源和雄厚的教学实力,能够承担固定翼初教机、中教机和直升机驾驶员培训任务,年培养输出学生350余人,年训练时数6万多小时。
3 未来发展探讨
纵观新津机场历史演变,无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新津机场在党的领导下围绕“为国育才为党育人”根本任务,为中国民航教育事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新时代,随着国家对民航强国建设战略高瞻远瞩的定位背景下,新津机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民航强国新需要,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根本问题,继续秉承“九字经”内涵的文化育人功能和传承人民解放军光荣传统的政治大学的红色基因,打造出一批又一批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飞得高、飞得远、飞得正”的社会主义民航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完美诠释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中国机长的内涵意义。
时至今日,作为抗日战争胜利历史博物馆,航空科普知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中国机长的起航地等,新津机场仍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新津分院现有的训练机型以及现有的训练条件都具有相当优势,为新时代培养一批批优秀的飞行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新津机场所发挥的历史重要作用和时代意义,尤其是党领导下新津机场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伟大成就,必将为新时代强国建设者提供有益借鉴,也必将激发新时代新津机场人的斗志、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怀,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在“安全立校、质量强校、人才兴校、民生建校、文化荣校、党建凝校”等方面助推机场高质量发展,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毋庸置疑,未来的新津机场必将为民航强国的建设、“两个百年”中国梦的实现继续建功立业,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挥重要作用。
注释
(1)该文大量数据、史料等分别来源于四川省档案馆,新津区档案馆,新津分院档案室。
参考文献
[1]周小粒,李鸿生.四川人民在抗战中的贡献[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26-30.
[2]周斌,田双喜.中国的天空:中国抗日战争实录(46)[J].现代兵器,2007(6):38-41.
[3]新津县档案馆.为甘本祓提供档案资料并录制口述资料[J].四川档案,2015(6):59.
[4]史晓静.民航飞行学员飞行训练的应激源研究[J].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学报,2016(3):83.
(责编: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