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英语教材文化知识的编排及教学策略
朱媛媛
摘要:语言的学习与文化不可分离,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小学英语教材文化知识的编排和教学需要重视的。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要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范围,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统编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知识点存在着文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教师在使用时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把语言学习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融合起来。
关键词:小学教育 英语教材 文化知识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因此,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知识的学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文化意识”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并提出“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中母语以外的语言素养,这对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把语言学习与文化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材建设是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说,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内容编排要符合语言学习的基本要求,也要能够支撑小学阶段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利于在跨文化比较中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因此,分析和研究教材中的文化知识,能够更加细化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特点,为教材中的文化知识编排和教学提供参考策略。
一、英语语言学习与文化知识密不可分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日常生活,文化意识的培养也要根植于日常生活。文化的形成与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分不开,英语文化也有其产生的基础和背景。增强文化意识,最基础的是从日常生活开始。因此,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构成中,要能够展示或者关联一些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与小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日常生活,比如,生活方式、传统风俗、言行举止的规范,以及儿童文学艺术、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等等。这些鲜活的教学内容,对促进语言学习有着重要的支撑和互补作用。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语言学习需要利用已知的本国文化去解释未知的外国文化,在感知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加深对所要学习的语言知识的理解,变狭隘的语言学习为语言加文化式的学习。因此,在语言学习时,不能仅仅关注语言结构的重要性,还要了解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重构语言知识所依存的文化图谱,二者有机融合,才能实现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目标。
二、小学英语教材中文化知识编排情况的透视
(一)小学英语教材文化知识设置比重
本研究根据Crotazzi&Jin(1999) 的研究,把文化分为三个领域:学习者本族语方面的文化(source culture),将英语作为目的的语文化(target culture)以及包含各种语言的国际文化(international culture)。
运用这种文化分类法,可把现行人教社主持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知识部分挑出来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比较统计和分析,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广泛使用,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全册共8本,每册6个单元(其中六年级下册4个单元),一共46个主题单元。统计方法是先对教材中出现的三类文化逐个标记,再进行合计,最后进行百分比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二)统计结果分析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重视文化知识教学,46个主题单元中包含34个文化知识点,占教材內容的73.9%。这些文化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外国节日文化、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生活习俗、饮食习惯、行为方式等等,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比如五年级下册Unit4 When is Easter?介绍了西方复活节的由来和习俗,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年级下册Unit3 Weather介绍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从表1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现行小学英语教材在文化知识的设置上存在比例失调的现象,目的语文化知识、国际文化知识都得到重视,两者在教材中的比重高达85.3%。与此相对的是,本族语仅为14.7%,所占比重较少。这种编排的逻辑起点是:英语学习要突出异国文化知识的学,突出英语语言学习的文化背景。然而,这种编排忽视了学习者的因素,因为这些学习者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儿童,对异国生活生产知识不了解,文化接受难度很大;更重要的是,这违背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增强跨文化意识的课程目标。并且,通过统计分析,可发现这些文化知识虽然覆盖面广,但是内在联系性不强,不利于学生理解文化知识、体会文化内涵。
三、提高小学英语课程文化知识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优化教材中的文化知识编排
1.增加本族文化内容,优化教材文化知识结构
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差异,但也有很多互通之处,因此,语言学习离不开本族文化知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离不开语言这一工具。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三类文化比重失衡,本族语文化所占比重较少,需要把学习英语语言与学习中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增强语言学习的鲜活性,又不至于停留在为学习语言而学习的简单学习层面上。并且,通过加强本族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对东西文化差异性的理解,从而强化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
针对我国小学生在校时间多、活动时间少,以及我国疆域辽阔、文化丰富的特点,建议在民族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方面增加学习内容,这样便于把语言文化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起来,更能够进行东西方日常生活文化对比,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2.加强文化内在联系,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文化知识涉及面广,丰富多样,但是各种文化知识的编排较为零散,缺乏内在联系性。因此,加强不同文化知识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使教材编排更加科学。此外,教材编排还可以结合所要呈现的文化内涵、文化知识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产生和应用的基本特点,用文化这个点金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加深学生的记忆,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对教材中文化知识的教学建议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开展文化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但又存在生活经验不丰富、心智水平不高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也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快速提升的时期。因此,尊重学生,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是小学英语文化知识教学必须遵守的原则。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及深,从易到难,以多种形式推动小学英语文化知识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文化知识的收集与整理,即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神话故事等,在每节课前依次向全班同学做展示。这样能促使每位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就将牢牢将知识掌握,而且能促使全班同学在听汇报时有所收获。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有效组织文化活动
所谓教材,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学时所用的所有资料。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材包括教科书、练习册、磁带、光盘、教学讲义、教学资料等。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恰当的课堂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对话材料,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这样,学生在融入角色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英语文化的魅力,增强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加深对英语文化的喜爱。
四、结语
英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存在一定的不足,包括本族文化知识偏少、文化间的内在联系不强等。因此,教材编写者应该增加教材中本族语文化内容,同时加强不同文化的内在联系。教师和学生在教授和学习英语知识时,既要立足教材,尊重教材,又不能受教材拘囿,从教材出发,积极吸收本土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等多种资源,以帮助小学生养成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马俊波.社会文化理论及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