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张文然
[摘要]我国正面临着一系列治理困境。这些治理困境正日益挑战着党的执政基础,迫切需要执政党以马克思国家理论为指导,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破解治理困境,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马克思;国家理论;治理现代化
中国作为后发展型国家,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也非常多,这些问题正在日益挑战着党的执政基础,迫切需要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改善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较多文本详细阐释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国家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无产阶级国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等一系列国家理论,对于破解我国当前的治理困境,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认为: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才出现了国家,国家只是一个虚幻的共同体,它的基础是市民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最终会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公有制社会,无产阶级在获得了自身解放的同时解放了整个人类,担负着阶级压迫任务的国家将会自行消亡。
一、国家具有调和阶级矛盾的社会功能
最初的人类时期,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为了更好地抵御自然界的各种困难,不得不在一起抱团取暖,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获取食物,那时的人类时期并没有自己的家庭。后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一方面,逐步出现了氏族内部的剩余产品,另一方面,男人在狩猎、保护族人的功能中逐渐显示出了自身的优越性,男人的地位逐步提高,男人为了保证自己的财产不会落入他人之手,逐渐出现了一夫一妻制家庭。这说明了原始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再适应日益提高的生产力了,一夫一妻制这种新的社会关系应运而生,它是对公有制为基础的氏族制度的对抗和破坏,随着生产工具的日益改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产生了几次大分工,逐步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的阶级,没有任何强制手段,更多的依靠舆论约束的氏族制度出现了更大的危机,因为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阶级矛盾比较尖锐,有时候斗争非常激烈,而氏族制度解决不了这种矛盾,只能退出历史舞台,为了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国家便产生了。可见,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时,从国家的产生过程也能看出:国家又具有调和阶级矛盾的社会功能,它避免相对立的阶级矛盾激化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通过国家的调节功能,让充满矛盾的各阶级能够相对平衡的生活在一起。特别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它通过一系列国家政策限制高收入,使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尽量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它通过社会保障,使弱势群体能够额外地获得一些收入,使他们的生活不至于一贫如洗,难以继日。可以说,国家起到了平衡各阶层,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使各阶层可以较为“和谐”的生活在一起。
二、国家同社会的对立统一
马克思认为: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出现了个人利益和普遍利益之间的矛盾,为了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把阶级斗争保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产生了国家,整个社会也随之分成了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两个部分。但是,由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奴隶主和封建主是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等级,奴隶对于奴隶主、农民对于封建主来说,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这样,代表政治国家的奴隶主和封建主几乎把持了所有的权力,而代表社会的奴隶和农民几乎没有任何权利,人们依据经济地位和政治身份建立了一整套等级制度,弱势的社会被强大的国家所淹没,构成了国家吞噬社会、国家混同于社会的畸形统一。
社会在不断发展,有些农奴为了争取自身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力,脱离了封建主来到城市,这些农奴中有一部分成为了城市市民,他们依靠出卖劳动力生存,是工人的来源之一。随着世界范围的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和开辟,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要求变革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前封建社会的工业经营方式被工场手工业代替,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又被机器大工业所代替。这样,以商品货币为核心的资本关系逐渐代替了以自然地域和农业经济为核心的政治关系,金钱成为一种赤裸裸的价值,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变得非常直接和冷酷无情,造成了资本主义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对立和分离,并造成了物控制人的异化现象,但是,它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因为,现代资本打破了原有的政治等级制度,财产关系成为社会成员之间最主要的关系,以资本为核心的社会生活领域从政治国家的严格控制中分离出来,与古代的等级制度相比,具有重大的现代意义。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按照社会地位的不同,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实际上剥夺了被统治者的个性自由,被统治者没有权利,没有自由个性,甚至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依附于享有特权的统治者,每个人的社会等级其实就是他的政治等级,而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阶级,虽然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方式代替了旧的阶级对立,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阶级和古代社会中的等级具有显著的不同:阶级是以占有生产要素的不同为标准划分的一个经济概念,而等级却是反映人身依附关系的政治概念,它打破了等级制和特权制,使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变成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等价交换关系,“平等意义”上的金钱社会代替了原来“权力本位”的人情社会,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并且诚信经营,就可以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所向披靡,相对于古代的登记制度,这无疑是社会的巨大进步。
在看到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概念进步性的同时,还要看到它的局限性。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占有者保障自身财产和利益的一种形式,它是一个资本奴役劳动的社会,它使资本家获得了大量剩余价值的同时让工人失去了许多本该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资产阶级得到了较多的剩余价值,而工人只得到了自身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生活用品(特别是资本主义初期表现的最明显),相对于资产阶级来说,无产阶级成为“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阶级,伴随着工业进步,越来越多的工人加入到无产阶级的行列,他们不愿意忍受这种剥削压迫,会联合起来反抗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在得到了大量的剩余价值的同时也生产了“它自身的掘墓人”,即广大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政治权利,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产阶级终有一天会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运用政权的力量消灭私有制,建立一个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阶级差别消失了,国家失去了阶级压迫的本质,国家政权对社会领域的干预将会结束,国家和社会融为一体,作为阶级压迫功能的国家消亡。
三、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切实维护劳动阶级的利益
无产阶级建立的国家政权改变了过去占有者阶级剥削生产者阶级的做法,使劳动阶级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不仅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它也保证了其他劳动阶级的正当权益,农民也获得了自身的政治经济解放。由此可见,无产阶级建立的国家政权,能够切实代表劳动者的利益。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在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不屈不挠的斗争中,一步步发展起来,以弱胜强,成为了执政党,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于密切联系群众,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得到了这两个阶级的鼎力支持。获得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性质,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民生,从国家层面不断地改善民生,提高民生方面的资金额度,尽量做到立法公平,毫不手软的打击腐败行为,提高社会治理能力。逐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通过政权的力量保障工人和农民等群众阶层的利益。因为,无产阶级政党是一个保障劳动阶层利益的政党,而不是一个崇尚资本的政党。在党的执政条件下,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够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高,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长治久安。通过制度的形式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真正确立各级党组织书记向党委会负责,党委会向党员负责,党员可以质询党委会和党组织书记的制度,真正保障各级党员的权利,各级政府、检察院和法院向各级人民代表负责,人民代表向人民群众负责的政治制度。改变权力高度集中,各级干部的任用变相的、间接的掌握在党政一把手手中的状况,改变党政各级领导一定程度上只对上级领导负责,不对群众负责的状况,对各级党政部门进行绩效评估时,尽量加大群众评分的比例,通过制度的形式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重新解读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基本观点,全面理解马克思语境下的国家本质,尤其是正确理解国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用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指导目前社会治理的现实状况,是破解当前治理困境的有效方式。站在时代的高度探寻历史著作,从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用马克思国家理论反观现实中的治理困境,力求做到历史和现实的辨证统一。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实的努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5]俞可平主编.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