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自我效能研究及中职生培养模式探讨
江波
摘要:笔者对某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自我效能评价情况。运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学生总体属于中等自我效能评定水平;女生自我效能评分高于男生,但无显著性差异;父母俱在家庭、与父母自评关系差的学生自我效能评分较高,并有显著性差异。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分析,提出职业技术学校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重点关注单亲、孤儿及其他类型家庭学生,同时对于认为与父母关系差的学生,要加强积极引导。
关键词:农村地区 职业教育 自我效能 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具体活动所拥有的能力的判断。自我效能影响或决定了人们对自我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意志力程度,并且通过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职业学校学生自我效能会对学生技能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产生影响,影响学生学习水平,并进而作用于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职业态度和生活状态。
一、研究方法
选择安徽省合肥市某县城城郊中职学校在校学生388人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22人,女生166人。(1)问卷调查表包括三个维度内容:①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调查;②标准化自我效能自评量表;③职业技术教育意愿调查。本文重点分析在校学生自我效能评分及其影响因素。(2)课题组采用德国心理学家施沃兹(R.Schwarzer)研发编制的《自我效能量表》(Schwarzer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i),王才康等人对其进行中文翻译和修订,开展匿名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399份问卷,由班主任召集学生,自愿参加,回收问卷388份,回收率为97.2% ,386人完整回答了自我效能部分的问题。(3)运用SPSS19.0对调查表进行数据处理,按照量表得分划分标准,将学生自我效能划分为低、中、高三类,采用三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县域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二、结果分析
(一)学生自我效能总体评分均分居于中等水平
学生自我效能总体评分均分居于中等水平。女生自我效能总分略高于男生,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问卷中10个自我效能问题得分显示,女生除了在“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多数难题”均分低于男生,其他题全部高于男生均分,并且在“我自信能有效地应付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无论什么事在我身上发生,我都能够应付自如”,男女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二)自我效能单因素分析
按照0-15、15-25、25-30的划分标准,将学生自我效能评分分为高、中、低三类,分析影响自我效能的个人及家庭因素。由于样本量有限,为便于多因素分层分析,进行变量合并。单因素分析显示:男生低自我效能的比例高于女生,男生高自我效能的比例低于女生,两者总体无显著性差异;农村户籍学生自我效能高于城市户籍学生,两者总体无显著性差异。父母俱在的家庭学生自我效能高于单亲、孤儿及其他类型家庭;本次调查显示与父母自评关系一般及差的学生在高自我效能的比例高于自评亲子关系好的学生,并且两者总体均呈现显著性差异。
(三)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再次印证了单因素分析结果:父母俱在的家庭学生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评分;与父母关系一般或差的学生反而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评分,在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后,依然具有显著性差异。
三、讨论
自我效能直接影响学生对其自身行为的自我监控、调节、管理过程。影响中职生自我效能的因素与其成长的环境密不可分,本研究通过量化问卷,对县域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自我效能进行测量,分析自我效能与成长环境之间的相关性,为县域职业学校教育提供依据。
(一)学校需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本研究显示,70%的学生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学生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方面自评分较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职业技术工人。未来适应产业需求的技术工人需要致力于创造性发挥复合性知识,完成生产任务,加强人际交往和沟通协作能力,通过创新思维来更好地服务于智能生产。所以,中职生要不断学习新技能、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相对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避免被时代淘汰。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教育需求和成长规律,将校内教学活动、文体活动、职业技能比赛、校外职业技能实习、人际交往等切实纳入每名学生的在校教育档案中,引导学生直面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各项实际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尝试—技能提升—更多自信”的良性循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男女学生自我效能存在微弱差异,加强两性共同成长的校园活动与心理辅导将有利于中职生成长
女生低自我效能评分比例低于男生,高自我效能评分比例高于男生;男女学生自我效能存在差异,男生水平低于女生。男性偏好的社会环境在不断改善,但在农村地区依然较为普遍,影响农村青少年成长。学校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男女在多元智商、知识、能力结构中存在的差异,营造两性相互促进、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校园活动组织上,学校可以設计体能展示、空间想象、动手创造等男生见长的活动,吸引男生参加,提升学生竞技意识和培养学生挖掘自我潜能的能力。同时,又可以设计团体协作、演讲辩论、沟通协调等女生擅长的活动,增强女生参与意识。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团队建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到每一个个体的价值,在团体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又能够体会个体价值、团体协作、男女差异与协作对个人、组织、家庭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学校心理辅导方面,可以通过心理社团活动,设计各种有针对性的情境演练和游戏,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心理导师合理调动小组同伴力量,对学生开展团体辅导,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并给予合理的引导,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成长的动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比如校园生活情景模拟,能够让学生体会技能学习、人际交往等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表达、宣泄、缓解压力,领悟其中感受,明白事理,辨别是非,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知现实生活的美好;还可通过“成长性”的心理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知识和技能,在活动中引导其建立积极的认知行为,实现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三)学校要重点关注单亲、孤儿及其他特殊家庭结构学生的心理辅导
父母健全的家庭学生自我效能评分偏高,但在同等成长环境下,自评和父母关系一般或差的学生,反而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评分。这表明,在农村弱势家庭,亲子关系差的学生,与家庭纽带关系较弱,表现得更加独立和成熟,这也印证了“弱势家庭孩子早当家”的传统观念。学校需要高度关注这种“早熟”学生。与父母关系差的学生,对权威的挑战意识更强烈,潜在破坏性也可能更强。学校可以通过问卷量表、访谈咨询,筛选出此类学生,并给予他们重点关注,对其及时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引导这类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积极地提升自我,不断修正和完善自身,正确地理解自我控制,并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辨识能力,真正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益的人。
参考文献:
[1]郝贵荣.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能力[J].教育教学理论,2009(10):154.
[2]彭贤杰,康苗苗,王继平.工业4.0时代技术工人的技能需求及培养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