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

    王伯军 彭海虹 贾红彬 杨东

    【摘 要】新世纪以来,上海社区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实验探索阶段、推广普及阶段、规范成型阶段和转型创新阶段,形成了以“体制机制与法规制度、服务指导与办学体系、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课程资源的建设推广、教育对象的精准服务、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信息平台的开放共享”为核心内容的上海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新时代背景下,上海社区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挑战,迫切需要以“五大能力建设”来推动上海社区教育的创新转型。

    【关键词】上海;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7-0044-08

    【作者简介】王伯军(1963—),男,浙江嵊州人,副校长,硕士,副教授;彭海虹(1975—),女,兰州人,副教授;贾红彬(1989—),男,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实习员;杨东(1981—),男,江苏盐城人,硕士,副研究员。 社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社区教育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思想引领,以开放、普惠、共享、优质为发展理念,以促进市民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为最终目标,不懈探索,在全国社区教育领域确立了重要地位。

    一、上海社区教育的发展阶段

    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新世纪以来,上海主动迎接终身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趋势,积极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持续探索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整体而言,上海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实验探索阶段(2000—2005年)

    实验探索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先行先试、探索经验。2001年4月,上海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进行顶层设计。同年9月,又印发了《上海市社区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开始探索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的建设和运行方式。2001年,教育部正式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上海市闸北区、嘉定区、浦东新区3个区入围。目前,上海16个区全部进入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名单。200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阐述了社区教育发展的目标、方法。2005年,上海市教委推广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实验街镇工作,鼓励基层创新。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开展使得社区教育被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规划中,获得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二)推廣普及阶段(2006—2010年)

    推广普及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政策引领、全面推进。2006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完善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首要任务,明确了社区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该阶段的主要建设成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领导体制建立健全;社区教育体系初步完善;经费投入显著增强;学习型组织创建广泛开展;社区教育统计制度正式实施;在线学习平台基本成型。上海的社区教育经验不断推陈出新,将社区教育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规范成型阶段(2011—2015年)

    规范成型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完善制度、规范发展。许多在实验中形成的经验开始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推广应用。2011年,上海颁布实施《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将社区教育纳入法律保障的范畴。同年,印发《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三年行动计划》,对社区教育提出了若干要求。各区(县)也纷纷出台社区教育政策与规划,将社区教育纳入发展规划中。此外,专门推动三大平台建设:上海电视大学更名为上海开放大学,成为推动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服务平台;建立上海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成为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成果相互衔接的沟通平台;组建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成为终身教育的研究平台。

    (四)转型创新阶段(2016年至今)

    转型创新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提升品质、拓展内涵。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意见》(沪教委终〔2016〕9号)等文件印发,成为指引社区教育在新时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阶段上海社区教育工作呈现出“五个转变”:从强调实体网络布局向增强服务能力转变;从依靠政府主导推动向鼓励社会协同参与转变;从丰富学习资源向提升学习品质转变;从满足市民学习兴趣向引领市民学习需求转变;从推进教育信息化向加快教育智能化转变。

    二、上海社区教育的模式分析

    上海社区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以“体制机制与法规制度、服务指导与办学体系、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课程资源的建设推广、教育对象的精准服务、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信息平台的开放共享”为核心内容的上海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一)体制机制与法规制度

    1综合协调的管理体制

    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教育的顶层设计,组建跨部门的综合管理体制和业务指导体系,进行宏观规划决策和统筹指导协调。2006年,成立由13个单位组成的“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2010年,在此基础上组建“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20位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任委员会委员。市教委专门设立了终身教育处,具体承担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同时各区(县)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逐步形成了市区联动的终身教育管理体制。

    2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

    (1)统筹推进机制。上海在推进社区教育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跨部门的统筹推进机制,将教育与组织、宣传、人社、科技、文化、民政、财政、工会、妇联等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格局。

    (2)经费投入机制。各级政府都能以文件的形式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列入政府经常性财政开支,按社区常住人口落实人均教育经费,并保证逐年增加社区教育经费投入。

    (3)资源共享机制。突破体制障碍,通过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开放学习场所和教育设施,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为学习者提供公益性教育服务。

    (4)学习监测机制。2016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中心落户黄浦区社区学院,成为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的数据库和研究基地,服务终身教育决策咨询,助力上海社区教育发展。

    (5)激励表彰机制。定期开展“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文艺成果优秀作品”评选,大力宣传社区教育的先进典型,营造终身学习的环境氛围。

    (6)学分认定机制。2012年,上海启动建立以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截至2017年7月,已有6 190个社区教育课程班级进入学分银行社区教育课程目录,289 311人在学分银行积累了社区教育学习成绩,初步形成了社区教育课程认证和学习成绩积累的运行机制。

    3示范引领的法规制度

    为了保证社区教育工作持续、稳定地发展,上海适时出台指导性文件,对阶段性工作提出方向和措施。《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从管理制度、经费投入、师资队伍、资源共享、督导监管、教育统计等方面为社区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此外,还在体系构建、资源共享、经费投入、队伍建设、信息化应用、学分银行建设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全国首创性制度,包括社区教育统计制度、社区教育机构与从业人员资质和能力制度、终身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市民终身学习能力监测与评价制度、上海社区学校内涵建设标准等,保障了上海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服务指导与办学体系

    1搭建社区教育服务指导平台

    2007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机构编制办”正式发文批准,依托上海远程教育集团(现上海开放大学)组建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市学指中心”)。市学指中心的工作职能主要有:负责对全市社区教育系统的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服务;组织开发本市终身教育教学资源;承担全市终身教育网络大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构建终身教育学习服务保障体系;研究制订学习型社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和终身教育评价指标,并组织和承担终身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组织开展调研及理论研究工作,为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架构覆盖全市的社区教育体系

    上海的社区教育机构建设大致经历了从实体化、标准化再到内涵化的阶段。为方便市民就近学习,打造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教育四级办学网络,包括1个上海社区学院、16家区级社区学院、212所街镇乡社区学校、5 275个居村委学习点。

    (1)上海社区学院发挥整合服务功能。上海社区学院是上海开放大学专门从事社区非学历教育的特色学院,是社区非学历教育的公益性办学实体,主要有五大职能:构建面向社区的非学历教育系统;开展面向社区成员的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开展面向社区的非学历教育相关资源建设;开展面向社区的非学历教育平台建设以及探索服务社区基层党建的工作。

    (2)区级社区学院发挥综合指导作用。区级社区学院配合区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按照《九部门意见》要求,主要功能为:业务指导、课程开发、教育示范和理论研究。按照市教委《关于推进本市社区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区级社区学院建设要努力实现四大功能:区域内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载体、职业技能培训的整合平台、社区教育的主要场所和市民终身学习的指导中心。

    (3)街镇乡社区学校发挥骨干作用。2001年,印发《上海市社區学校设置暂行规定》。2014年,印发《关于开展全市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乡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内涵建设的通知》,使社区学校的教学条件不断改善。2016年,全市各社区(成人)学校共举办非学历班58 155个、学历班641个、职业培训班931个。很多社区学校因地制宜,探索出品牌化发展道路。

    (4)居村委学习点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居村委学习点是街镇社区(成人)学校的延伸和补充,拓展了社区教育的覆盖面,成为社区教育的基础和生长点。

    (三)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

    1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状况

    上海高度重视社区教育队伍建设,通过专任制、委派制、招聘制、聘请制和自愿制等办法,吸引企事业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人才参与社区教育,鼓励社区教师和学校教师之间合理流动,组建了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志愿者三支队伍,努力打造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工作者队伍。

    (1)专职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内专门从事社区教育管理或教学工作的人员,是社区教育队伍的骨干,主要包括区级社区学院专门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以及教育系统内委派到社区学校任教或街镇乡派到社区学校专职任教或管理的在编人员。截至2016年底,全市各区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人数为1 416人。

    (2)兼职教师。是指在街镇社区学校或居村委办学点担任教学工作、相对固定的非在编人员,是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主体。截至2016年底,全市社区教育兼职教师数为6 595人。

    (3)志愿者队伍。是指热心社区教育工作,自愿为社区教育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员,是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补充。上海于2014年成立了社区教育志愿服务总队,目前,志愿者队伍人数已达11 000多人。

    2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制度保障。在稳定社区教育师资规模的同时,上海也在研究保障队伍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规定终身教育专职人员享有同等教师待遇。2013年起,上海开始执行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解决专职人员的岗位晋升、专业发展问题。完善社区教育师资库数据,为社区教育师资信息共享、师资力量调配提供支撑。探索志愿者和推进员队伍建设制度,普陀区制订了《普陀区终身学习推进员工作条例》,明确推进员的六大工作职能。闵行区制订了《闵行区社区教育志愿者工作站章程》,促进其规范化发展。

    (2)组织培训。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成立讲师团,建立多元分层高质量的培训体系,覆盖各区社区学院院长、社区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志愿者、团队领袖、统计员等各类群体,贯通初级、中级、高级等能力层级,保障培训活动的质量水平,开阔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思维视野,提升工作能力。连续组织三届教学评比活动,为全市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搭建展示平台,产生一大批市级社区教育名师。

    (3)课题研究。成立上海社区教育青年研究沙龙,组建研究小组,定期开展学术交流,邀请专家进行点评指导,提升青年队伍的科研创新能力。依托16所区级社区学院成立了18个社区教育课程联合教研室,组成一支300多人的教研队伍,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打造市级社区教育推广课程。组建社区教育市级教材编写团队,进行教材资源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

    (四)课程资源的建设推广

    1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

    (1)制定课程指导大纲与资源建设标准。2007年,市学指中心发布了全国第一个省级社区教育课程体系。2016年,又发布新版《上海社区教育课程分类体系》,将社区教育课程分为公民教育、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健康教育、实用技能、体育健身等六大系列45类369种。2010年,联合全市社区学院,精选100门课程,出版了《上海社区教育课程指导性大纲》。2012年,发布了《上海市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标准》和《上海市社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对全市的社区教育课程与资源建设起到了示范和指导作用。

    (2)建设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市教委高度重视社区教育的课程和资源建设,探索出多样的资源建设方式:①自建:市学指中心编写出版60本社区教育系列教材,《家和万事兴》《今天如何做长者》《今天如何做家长》等教材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②共建:市学指办联合八大体验基地与区级社区学院共同研发30门具有影响力的社区教育体验式课程,与区级社区学院共建资源达500多个,与高校共建资源涉及58门课程。③转化:连续六年组织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和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推出436门示范性的优质课程,经升级改造转化为市级推荐课程和资源。④集聚:近三年,共汇聚了985个微课,597个高清视频、课件。在全国社区教育微课评比中,上海获奖数量持续领先。同时,上海各区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大力开展社区教育资源建设,2013—2016年间,累计建设各类学习资源84 502个。

    2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配送

    在全国首创“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终身教育资源配送体系,形成全覆盖、跨时空、便捷化的优质资源集成配给机制,列入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项目。从2014年底到目前,已经面向全市439家终身教育机构,包括市区两级老年大学及分校、区级社区学院、区职成教科、区老年小组办、街镇乡社区学校以及全市100多家养教结合点,共计配送各类终身教育资源168种,将近35万个。

    3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应用

    通过多管齐下,保障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高效使用。首先,通过书展、报纸、期刊、微信、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扩大课程资源的覆盖面与知晓度,同时延伸建设相应的微课,以方便广大市民进行手机端的学习,扩大资源的应用面。其次,结合资源配送成立“社区教育志愿者讲师团”,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巡讲,对资源的使用方式进行示范讲解,帮助社区教师掌握方法,向社区学员进行传播,提高资源使用率。最后,借助课程资源推动相关的课程建设,弥补社区院校课程资源匮乏的状况,保障课程资源的有效供给,丰富学员的选择机会。

    (五)教育对象的精准服务

    上海社区教育已基本实现对各类人群的全覆盖,形成了集多项功能于一身的社区教育服务网络,为不同人群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服务,满足了市民多元的终身学习需求,使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1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

    随着上海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区老年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在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积极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老年学习苑”“老年学习社团”“老年人学习网”等平台拓展老年教育空间,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育和活动。上海开放大学持续20年建设上海远程老年大学平台,在全市拥有5 650个居村远程学习点,有60万名注册老年学员。建设上海老年人学习网,包括保健、法律、德育、家政、休闲等多类老年课程,网访问量达到281万。全市各区依据《社会多元主体参与老年教育认可标准》,选择有一定特色、符合市民学习需求的社会资源,培育成老年教育社会学习点。目前,全市培育的老年教育社会学习点达到4 769个。

    2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

    通过不同形式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知识讲座、科普培训和兴趣小组等活动,丰富青少年校外生活。组织社区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和社区环境,延伸学校德育空间。徐汇区为深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全区13个街镇全面铺开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建设工作,各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让未成年人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内化道德情感。上海开放大学连续三年承担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者培训的任务,对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教育综合改革内容,掌握学生社会实践写实评价的方法,累计培训逾3 000人次。

    3全面开展在岗人员培训

    为满足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要求,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升整体创新能力,2016年,上海市教委携手市总工会联合启动“百万在岗人员学力提升行动计划”。计划到2020年,本市将推进100万名在岗人员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培训,获得相應的高等学历教育学分,本市各级劳动模范获得者基本达到本科学历。2017年,该计划的系列活动中的名师巡讲完成了900场,覆盖人群逾4.5万人次。

    4有效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培训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教育的权利与机会,通过组织教育培训和学习交流,帮助其掌握就业技能、提升学历层次、培养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增强其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其早日适应城市生活。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技能文化培训工作累计培训近20万人次,建设包括进城教育、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三方面的26册读本以及配套的500门微课。依托上海开放大学分校系统、各区(行业)职业培训机构、中等职业学校,在进城务工人员分布较集中的地区打造100个培训基地,重点扶持建设19个培训示范点。

    5重视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

    郊区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新型农民培训得到了大力推进,通过政策研究、课题研讨、交流合作等形式,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管理办法、扶持政策和培训模式等。上海开放大学新农村建设学院以浦东农校、金山农校、闵一分校、青浦分校和奉贤分校5家分校为培训实施主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青浦区通过“科技入户”“院园合作”“基地示范”等形式,开展“3+X”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1”复合式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并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新型经营模式,帮助农民掌握新技术,实现增收。

    (六)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

    1探索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1)课堂学习。课程班级是实施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课堂学习是社区学习的重要方式。根据开课的规模来看,最受欢迎的课程是音乐、舞蹈、戏剧类。2016年,社区教育教学机构开设的课程班级数有61 835个,参与学习的人数超过335万。

    (2)体验学习。2013年6月,上海市教委整合高校、行业、各区的公共文化教育资源,创建了八大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将传统参观、动手操作、沉浸体验与课程教育相融合。至今,八大体验基地已下设体验站点124个,开发体验项目414项。每年参与体验基地体验活动的总人次超过150万。

    (3)团队学习。市民通过自发地组织各类学习团队进行学习,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学习形式和内容,团队学习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有效推进了学习型组织的建设。2016年,全市各类学习团队总数达29 901个,有83万居民参与。此外,还探索建立“网上学习团队”。

    (4)活动学习。活动学习的组织相对灵活,通过观看与参与,市民的精神文化品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上海市开展了一批标志性的品牌学习活动,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上海诗歌节、上海读书节、上海诵读节、学习团队展示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活动。2016年,全市共组织各类社区学习活动3 371次,参与人次达到663万。

    2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社区教育面向全体市民,学习群体呈现“结构复杂、需求多元、选择自主”的特点,社区教育遵循“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因地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实施机构、教学组织、师资结构、教学形式、课程体系、教学场地、招生形式等方面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模式。

    (七)信息平台的开放共享

    1市区联合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

    数字化学习平台是支持市民开展数字化学习的环境基础。2009年,上海市教委委托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开发“上海学习网”,为广大市民提供课程超市服务、学习资源服务、学习搜索服务、学习地图服务、互动学堂服务、学习档案服务、学习激励服务、远程支持服务等八类学习服务。目前,拥有在线课程逾28 000门、各类电子图书7万多册,注册人数达300万,点击量突破2.1亿次,提升了终身学习资源的使用效能。目前,全市各区均有自己的学习网站,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社区数字化学习有效拓展了社区学习空间。

    2多途径汇聚数字化学习资源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人们进行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元素。近年来,上海加大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力度,根据发展需要,各级教育部门通过自建、共享、购买等方法拓展资源,资源类型主要包括视频、PPT教程、电子书、微课等。为提高资源使用率,避免重复建设,上海不断加强资源展示与资源共享。2008年以来,连续开展数字化学习资源评比,并借助上海学习网进行展示和共享。

    3组织丰富的数字化学习活动

    在推动市民参与数字化学习方面,上海通过组织网上主题学习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参与其中。2011年以来,连续举办7届“上海社区网上读书活动”,每届活动主题都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2009年,开展“百万市民学环保”培训活动,组织市民网上学习和答题。2010年,开展世博知识培训活动,在各区学习网站上开设专门的世博知识培训和考核平台。2013—2015年,开展“建智慧城市,做智慧市民”活动,完成信息化培训101.4万人次。近年来,上海学习网及各区网站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互动的方法,拓展了数字化学习人群,提高了学习人数。

    三、新时代上海社区教育的新使命

    近年来,上海社区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社区教育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的工作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挑战。

    (一)面临的新挑战

    1城市的急剧变迁不断向社区教育工作者提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上海正在大力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积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习型城市,着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这为上海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背景和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上海也面临着城市深度老龄化的社会背景,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學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大力提高市民素质成为新时代赋予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命题。

    2系列规划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驱使社区教育转向新的发展思路

    《九部门意见》明确了发展社区教育的总体目标,从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内容和形式、提高服务重点人群的能力、提升社区教育内涵等五方面进行了工作部署。上海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印发《上海市教委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意见》《上海终身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重点规划、细致部署。上述系列规划意见的印发,为新时代上海社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战略机遇,激励我们以此为契机,推动上海社区教育工作迈入新阶段。

    3社区教育发展程度的不平衡、不充分制约着其整体水平的跨越

    由于各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基础不同,社区教育在全市各区间的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当前,上海社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政府部门重视程度的不平衡;经费投入水平的不平衡;教育内容结构的不平衡;市民参与状况的不平衡等。上海社区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间的融合度不够;教育资源的整合度不强;市民终身学习的保障度不高;市民对学习成果的感知度不足。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因素已成为制约上海社区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短板,反映出上海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

    4市民终身学习更加关注学习内容的多元性与学习结果的品质性

    目前,上海的社区教育事业已经进入新时代,面临着市民素质持续提升、参与群体不断扩大、学习需求更加多元、择优意识日益增强的新挑战,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从“要我学”发展为“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增强;从“基本生存需要”发展为“品质生活需要”的学习品质追求;从“有学上”发展为“上好学”的学习场所选择;从“老年人为主”发展为“市民共同参与”的学习主体扩大。我们要主动适应变化、寻求转型发展,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提供均衡、优质的教育服务,这是社会发展对社区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二)承载的新使命

    立足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号召,“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成为新时代社区教育新使命的核心内容,迫切需要以“五大能力建设”来推动上海社区教育的创新转型。

    1深化内涵,有效提升社区教育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

    (1)完善社区教育机构的职责定位。明确各级各类社区教育机构在组织协调、业务指导、资源整合、课程开发、教育示范、理论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的职责,坚持与时俱进,根据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及时对社区教育机构的职责进行调整和补充。

    (2)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拓展社区教育服务的提供主体,统筹共享社区内的公共教育资源,扩大开放各类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支持更多具有资质的行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参与进来。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资源配送体系,根据需求差异,进行精准化的学习资源配送。

    (3)加强为重点群体提供教育服务。关注教育公平,发挥社区教育在增加教育机会方面的作用。坚持社区教育的公益性、便民性和实用性,加强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转岗待业人员、失地农民、残疾人等提供有针对性的社区教育服务,提升他们的生存技能,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2内化素质,积极塑造社区教育师资的专业建设能力

    (1)加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构筑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体系。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提高专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确保在职务、职称、工资和进修等方面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一视同仁。

    (2)加强兼职教师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社区内“有学者、有才者、有力者、有闲者”的积极性,充实社区教育师资库,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多渠道扩大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引导、辅助和激励志愿者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发挥“百姓育百姓,百姓引百姓”的市民主体作用。

    (3)有效推进社区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进修纳入培训计划,发挥三级网络的培训功能,建立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体系,推进“万名兼职教师、千名骨干教师、百名优秀教师、十大名师培养计划”,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

    3强化机制,稳步改善社区教育平台的开放整合能力

    (1)激发各类社会组织的参与活力。社区教育是社会工程,仅依靠政府支持远远不够,必须从“单一推动”转向“多力推动”,强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建设相应的政策保障,确立进入与退出机制,形成鼓励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参与社区教育的政策环境。

    (2)完善社区教育在线学习平台。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与社区教育深度融合,加强过程管理,做好实名注册、學分计算、在线测试、质量监测等工作,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学习服务机制,通过智能化资源推荐和个性化推送的方式,改善数字化平台的用户体验。

    4固化经验,显著增强社区教育实验的创新驱动能力

    (1)重视研究人才的建设与培育。社区教育队伍中的研究力量比较薄弱,应积极吸纳相关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以专兼职身份参与进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理论成果对工作实践的指导水平,为创建具有上海特色的社区教育理论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2)加强先进经验的探索与积累。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作为一项蓬勃发展的事业,在推进中会产生许多新问题、新现象,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基层实践创新相结合,提炼来自基层的经验智慧,产生本土化的社区教育思想文化,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教育科学化发展。

    (3)注重实验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持续办好《上海社区教育》杂志,推广、借鉴各地发展社区教育的先进经验与典型案例。通过举办主题论坛、组建合作联盟、结对互助等形式,扩大系统内、区域间、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沟通对话,推动上海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5优化环境,持续形成社区教育制度的规范指引能力

    (1)推进社区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大综改项目的推进力度。研究制订“社区教育机构质量和管理标准、社区教育机构资质标准、从业人员资格和专业发展标准”,完善社区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探索建立涵盖各类教育的资格标准,为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提供科学依据。

    (2)落实依法治教的任务要求。加强《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执法力度,落实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责任,保障市民终身学习权益。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完善法规相关内容,指导本市社区教育的新发展。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督政和督导,依法推進学习型社会建设。

    (3)建立终身学习监测与研究制度。推进市民终身学习需求、能力与成效监测体系建设,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研发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题库与评估指标体系,完善终身教育的统计制度,建立常态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和监测数据库,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报告书,促进市民学习能力的提升。

    社区教育是面向广大市民的民生工程,努力办好让全市人民满意的社区教育,不断满足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协同推进。随着上海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区教育必将极大地提升社会效益,在促进人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在市教委的指导下,一如既往,积极探索,努力推动上海社区教育纵深发展、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EB/OL].(2016-06-28)[2017-12-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cxsh/201607/t20160725_272 872.html.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6-08-01)[2017-12-06].http://www.xhedu.sh.cn/cms/data/html/doc/2016-09/02/338158/index.html.

    [3]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2013上海终身教育发展报告:为了每一个市民的终身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in Shanghai has generally gone through the stages of experimentation, popular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 Shanghai has been formed with the core contents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and legal system, service guidance and school system, teacher training and team build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on, precise service of educational object, learning method and teaching mode, and the ope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community education in Shanghai is faced with severe situation and challenge. It is urgent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 Shanghai by means of the “Five Capacity Buildings”.

    【Key words】Shanghai; commun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model

    (编辑/乔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