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干预策略

    应梦娴 曹斌

    关键词 新冠疫情 认知 情绪 行为 大学生

    作者简介:应梦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本科生辅导员;曹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191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其传播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未来发展方向尚不明确,在危害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对人的心理状态提出了严峻考验。大学生因疫情不能返校,度过了最长寒假,长期隔离在家,开始了线上学习,原有的学习生活节奏被打破。这些变化都可能引发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导致心理危机事件的出现。因此,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大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干预和引导,帮助大学生尽快从疫情的影响中走出来,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一、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由认知理论和行为疗法相互吸纳、相互补充形成的系统心理治疗方法[1]。认知理论认为,情绪来自个体对生活事件的信念,而不是生活事件本身。认知过程影响着情绪和行为,通过矫正不合理的认知,能够达到缓解情绪、矫正不良行为的目标。行为疗法认为,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通过行为训练能改变原有的不良行为[2]。新的行为尝试会给人带来新的情绪体验,也会让人产生新的想法和认知。情绪的改变,也会引起行为和认知的变化。积极的情绪体验会让人积极地看待事件,对行为有强化作用。消极的情绪体验会使人消极地看待事件,对行为有抑制作用。二、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一)认知状态

    研究数据显示,总体上来说大学生能够科学理性地看待本次疫情,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合理的认知。大多数学生对新冠肺炎病毒的基本特性、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有着科学理性的认知[3]。值得欣喜的是,从疫情初期,大學生群体就对疫情保持了高度关注。大学生在主动学习疫情的相关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的同时,也在积极宣传疫情防护的科学知识、想方设法劝导家中长辈戴口罩。但值得警惕的是,仍有部分学生缺乏对疫情的科学认知,认同“天谴论”“阴谋论”等错误观点。

    学生通过手机媒体来了解疫情信息,大部分学生选择QQ空间、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等非官方渠道来关注疫情信息,只有少数同学选择人民网、央视新闻等官方渠道[4]。疫情期间,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和谣言,部分媒体为吸引眼球会夸大事实、报道不实事件。而大学生群体经常不假思索地被动接受信息、不加判断地盲目跟风转发,容易被网络环境中的谣言所影响,从而出现非理性的认知。

    (二)情绪状态

    调查表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增加,主要表现在对身体健康的担心和恐惧、对社会事件的悲伤和愤怒[5]。学生会过度关注自身的身体状态,当出现咳嗽、喉咙痛、体温升高等症状时,会产生疑病心理,从而陷入极大的害怕和恐惧中,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躯体化症状,如失眠、心慌、食欲不振等。产生疑病心理的学生不停在担心自己是新冠肺炎的感染者,想要找寻各种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尤其是那些周围环境中出现过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学生,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担心更为明显。

    疫情期间的各类社会事件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悲伤、愤怒的情绪。当学生看到新冠肺炎死亡人数逐步增长,看到医护人员因救治患者被感染,看到受疫情影响无法返乡的人员成为街头流浪汉,会觉得悲伤、难过。当学生看到新冠肺炎患者隐瞒病情和行程、导致多人被感染,看到部分官员没有担起防疫责任、对目前的医疗资源“一问三不知”,看到医护人员因在抗疫前线奋战而受到不平等待遇,会感觉到愤怒、生气。

    (三)行为状态

    疫情期间大学生延迟开学,长期隔离在家,部分学生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断充实自己。也有部分学生的生活内容过于单调,产生了过度依赖网络的行为。追剧、打游戏、刷微博、朋友圈占据了学生居家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与人的沟通和交流减少了,人际之间的互动和支持也减少了。长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缺乏和现实世界的沟通交流,容易导致学生的生活作息紊乱,出现精神萎靡现象。

    在线教学打破了学生原有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学生需要重新去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和面授课程相比,在线课程的直观性和体验感有所欠缺。在面授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来讲解原理,给学生留下直观清晰的印象,而在线课程中学生只能通过实验视频来了解原理。在线学习受网络状态影响大,容易产生延迟、卡顿、掉线、声音嘈杂等状况,这都会打乱学生的学习步伐,扰动学生的专注力,导致学习质量降低。相比于学校,大多数学生表示家中缺少学习氛围,同时家中的环境也很容易让自己分心,从而导致学习时间减少,学习效率降低。三、疫情下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形成原因

    (一)主观原因

    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期的大学生,目前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自控能力。大学生群体缺乏对谣言的判断能力,容易受到网络环境中错误观点的影响,出现非理性的情绪和行为。大学生的情绪波动性大、易冲动,加上调节情绪的能力不足,受疫情影响,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自主性,行为易受环境的影响。居家隔离期间容易产生过度依赖网络的行为,导致学习时间减少。

    认知、情绪、行为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积极的情绪、认知和行为会产生正向循环,而消极的情绪、认知和行为会导致恶性循环。当学生认为“我的症状和新冠肺炎症状非常相似”,从而产生恐慌害怕的情绪,会出现反复洗手、量体温的行为。在强烈的恐慌害怕的情绪下,认知出现偏差,会无限放大自己和新冠肺炎相似的症状,会想要通过反复洗手、量体温的行为来缓解情绪。而反复洗手、量体温的行为会加剧学生恐慌害怕的情绪,强化自己是肺炎感染者的认知。

    (二)客观原因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传播,之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爆发,各地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疫情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持续的时间一直延长,疫情爆发的起因和未来发展方向尚不明确,至今仍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重大卫生事件。对于大学生而言,疫情本身就是压力来源,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遇到的如此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大学生容易产生过度的应激反应。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大学生开始了长期居家、在线学习的生活。大学生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在线学习,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压力。长期居家隔离的生活,让社交活动、娱乐生活受到限制,导致情绪无法得到及时舒缓。之前当大学生面临压力时,可以通过当面与朋友沟通交流、出门看电影散心等方式来舒缓情绪、放松心情,而这些在疫情期间都无法获得。当情绪无法得到及时的排解和舒缓,不断积累后,学生容易产生情绪困扰。四、疫情下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干预策略

    (一)认知策略

    1.普及新冠肺炎的传播特点和预防措施,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地看待疫情。恐慌源自于过度敏感、无知未知和不可掌控。当学生学习了新冠肺炎的科学知识,掌握了有效预防、降低感染风险的措施,恐慌情绪会随之缓解,学生应对疫情的心态也会变得平稳淡定、积极乐观。

    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权威媒体和官方渠道的信息,增强内心的稳定感。提醒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网络媒体中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理性判断、仔细甄别,做到不被动接受信息、不盲目跟风转发,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

    (二)情绪策略

    1.提供让学生表达情绪的机会,正常化疫情期间的各种情绪,提供人际支持。通过开展线上分享会、开展征文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分享疫情期间的情绪感受,让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释放和缓解。通过分享和互动,正常化学生在疫情前的情绪状态,同时也增强学生之间的人际联结和相互支持。

    2.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通过科普文章、在线讲座等方式,介绍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和疫情期间容易出现的情绪状态,教授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放松训练、冥想训练等,让学生认识到如何与自己的消极情绪相处,找到疫情居家期间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提升情绪调节能力。

    (三)行为策略

    1.规律学生生活作息,定期锻炼身体,做到劳逸结合、适度娱乐。规律的生活作息,能够帮助学生重新找到生活的掌控感,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定期锻炼身体能够增强身体免疫力,提升学生的精神状态,同时也会刺激脑内多巴胺的分泌,从而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

    2.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感,提升自控能力,增强学习自主性。有了学习目标的牵引,在每天完成学习计划后,在每个小目标的达成后,学生可以清晰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而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强化学习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增强学习自主性。

    參考文献:

    [1] Judith S.Beck.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M].翟书涛,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5-45.

    [2]许若兰.论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研究及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66.

    [3]西南大学新学工创新中心课题组,孙楚航.新冠肺炎疫情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研究——基于全国45所高校19850名大学生的实证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20(4):43-48+12.

    [4]赵春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8):1-3.

    [5]赵波,蔡特金,张志华.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呈现与调适——基于自我关怀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20(4):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