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源深教授外语教学思想启示录
王艳艳?吴帆
【摘要】黄源深教授是中国外语教育界著名学者。本文将从英语教学、外语教育政策、教材编写、思辨能力四个方面,详细梳理他的外语教学学术思想和贡献。
【关键词】思辨;教材编写;英语教学;外语教育政策;教师专业能力
【作者简介】王艳艳(1975.10-), 女,汉族,江苏南京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商务英语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二语习得;吴帆(1997.05-),女,汉族,山东日照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笔译。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首批商务英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果之一。
一、引言
时光荏苒,认识黄源深教授已近20年。自拜读他的经典译本《简·爱》到倾听他的精彩讲座,从使用他编写的系列精品教材到研究他的教学理论,我对黄教授的了解逐渐加深。黄教授观点鲜明,思想前卫,诚为中国外语教育界领路人。现将黄教授的教学思想精髓从英语教学、外语教育政策、教材编写、思辨能力的方面进行整理。
二、英语教学需关注“阅读”和“写作”技能同步
黄源深教授从教几十年来育人无数,带出一批澳大利亚文学学者和高校英语教学骨干。作为一位优秀且善思考的师者,黄教授将多年沉淀的对英语教学的感悟总结成系列论文陆续在《外国语》和《外语界》发表。2002年,学术界对英语阅读的关注多聚焦在阅读教学、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或策略研究、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设置等方面,黄源深教授独树一帜地提出“阅读要与写作同步”,鲜明地将语言学习中的两对技能联系在一起,对英语教学启示颇大。后期也有研究者从教材编写(周建红,2017)或教学实证研究(杨鲁新,2015)的角度复议了此观点。黄教授对于课外语言学习和教师语言基本功的关注,引起了学者的后继深入探究(杨红燕等,2019)。
三、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需与时俱进,但要保留问题意识
黄源深先生是一名英语教师,更是一位教育家。他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英语教育政策保持着高度关注,且常有独到见解。如今大多数的高校外语教学都采用了分层分班教学机制,也有很多学者用实证研究论证了这一机制的成效和利弊(蔡宏文,2013)。黄教授针对“按成绩分班教学”机制,著文探讨了其效果、原因分析和改进举措(黄源深,1989)。文中提到,按成绩分班的负面结果产生原因多为学生的心理障碍、师资错配、集体观念淡化等,因此高校外语教学应当推迟一年分班,为低班配备最强师资,重视低班学生思想工作,加强高中低班之间的流动。这一建议体现了一位教育者对全体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关注,这也呼应了教育的本质——追求每一个人的公平发展。在过度关注考试成绩的当下,此文仍发人深省。
1995年,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会议在厦门大学召开。当时,外语界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还属于初期探索或彷徨阶段,而黄教授已开始思考新形势下英语人才的培养规格。在2001年发表的9篇相关论文中,黄教授的文章被引量高达345次,位居第一。黄教授(2001)指出英语专业应参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从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个模块进行课程设置,从培养规格到课程设置,从目标到路径,全面科学地落实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设想。
2014年,针对某些地区高考英语科目降分的现象,外语界争议颇多。有人认为高考降分有助于给英语学习热降温(吴刚,2014),有人认为高考英语降分是一种倒退(孙曙峦,2014)。黄源深教授(2014)则认为,所谓降低英语高考权重是为了给英语热降温,或者减轻学生负担,避免学生在英语科目上花费过多时间的意图尽管很好,但治标不治本,达不到效果,真正的解决方案应该是“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节省学习英语的时间”。黄教授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从教材、教师和教学方法三方面努力,提高当前的英语学习效率。教材方面建议选用一些国内学者自编的高质量本土化教材,英语教师当在教学能力和业务修养方面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方法上面避免大量练习,应鼓励学生加强语言实践和课外阅读。
黄教授还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学者共同研究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与现状,为外语专业教学献计献策。例如,受教育部高教司外语处委托,何其莘等(1999)撰写了论文《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21世纪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面临的问题,对全国外语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2008年,何其莘等(2008)回顾和展望了前30年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指出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和学生语言基本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英语学科发展、专业评估和教师培训等提出了建议。这些可被视为“里程碑式”的论文,高度凝炼了外语教学的现状,又充满了问题意识,对外语教学的发展起着“导航仪”的作用。
四、扎根中国大地,编好自己的教材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将新时代教材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提出,明确了新时代教材改革的方向目标。黄教授在30年前就开始身体力行地编写适合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的高质量教材,并且通过发表研究论文的形式与外语界同仁分享教材编写的思路和体例(黄源深,1990;2008;2011)。1990年,黄源深教授带领团队编写了高等師范英语专业第五、六册教材,获得师范院校一致好评。
出于对英语阅读教学一贯的重视,黄源深教授编写了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之一《阅读教程》,将自己对阅读教学的感悟融入了教材:选材贴近时代;强化听说,注重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全面协调发展;练习编写充分体现新颖性和可操作性;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的同步提升: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英语思维习惯,开拓跨文化交际视野,实现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这套高质量的阅读教材充分实现了黄教授的编写目的:改变学习者的不良阅读习惯;培养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享受阅读的乐趣(黄源深,2008)。
2011年,针对大学英语阅读课目的不明确、“精”与“泛”界限不分明、阅读容量太小的弊病,黄源深教授著文讨论阅读课的真正教学目标。他认为,“阅读课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具体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阅读速度、阅读注意力持久性、阅读外语的习惯”(黄源深,2011)。同时,黄教授以《阅读教程》(第五至八册)为例,详细说明了如何帮助阅读课程实现“获取信息能力”“阅读速度”“阅读注意力持久性”三方面的教学重点。
五、外语教学中不可“思辨缺席”
目前外语界中有很多学者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孙有中,2015;文秋芳等,2014 ) 、外语教师的思维能力现状(王建刚,2017) ,很多实证研究也应运而生(金利民等,2018),可是最早关注外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问题的学者当属黄源深教授。早在1998年,黄教授就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发表“思辨缺席”一文,从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教学方法偏执、学习方法不当方面找到了外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症”的原因,并提供了“治病良方”——充分意识“思辨缺席”的危害、适当调整课程设置、改革外语教学方法、改进学习方法。11年后,面对无甚改进的“思辨缺席”问题,黄教授再度发声,指出了思辨能力薄弱导致外语专业学生难于产出高质量毕业论文和创新性工作成果的危害之后,黄教授强调了英语专业和“语言中心”的区别,英语专业四八级作为指挥棒的不当,并建议实施教学转型和课程改革:外语专业应转变为培养创新型宽口径的通才,课程体系中应增设思想方法和思辨课程(黄源深,2010)。
六、结语
笔者梳理了黄源深教授的以下外语教学思想:英语教学需关注“阅读”和“写作”技能同步;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需与时俱进,但要保留问题意识;扎根中国大地,编好自己的教材;外语教学中不可“思辨缺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黄教授对中国外语教学现状的极度关切,研究思路清晰,观点鲜明且具创见。作为21世纪的外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我们应传承黄教授的治学精神,朝着明确的方向,坚定前行。
参考文献:
[1]蔡宏文.分班教学对英语听力进步幅度的效应[J].现代外语, 2013(3):301-307.
[2]何其莘,黃源深,秦秀白,陈建平.近三十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8(6):427-432.
[3]黄源深.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英语教学谈之一[J].外语界,2006(4):63-66.
[4]黄源深.好的作文是“写”出来的——英语教学谈之二[J].外语界,2006(5):13-16.
[5]黄源深.英语学习的功夫主要在于课外——英语教学谈之三[J].外语界,2007(6):12-14.
[6]黄源深.学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谈《阅读教程》的编写思路[J].外语界,2008(1):11-14.
[7]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8]黄源深.大学英语阅读课应该抓什么?——兼谈《阅读教程》(第五至八册)的编写思路[J].外语界,2011(2):5-10.
[9]黄源深.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英语教学谈之四[J].外语界,2014(1):35-39.
[10]黄源深.标本兼治才是出路——高考英语试卷减分引发的忧思[J].当代外语研究,2014(4):4-7.
[11]金利民,濮实.外语类院校本科生思辨能力对学业成绩预测力的研究[J].外语界,2018(4):44-50.
[12]王建刚.浅谈外语教师思辨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一项基于访谈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200-203.
[13]杨红燕,何霜.教师动机策略提升大学生课外英语学习动机的效果研究[J].外语界,2019(3):66-75.
[14]周建红.新时期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实践教学探析——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6):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