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培养高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教学思考

    蔡俊凯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当中,相应的地理课程目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的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因此,本篇文章将会从课堂教学、家校合作、多媒体技术和模拟实验四方面展开论述,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 实践能力? 教学思考? 培养策略

    地理实践能力,顾名思义,是指地理行动能力和品质相互结合的一种实践性核心素养,为的就是让高中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究问题、模拟实验对地理学习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知识面更为广阔,学生们可以透过地理学习,对地图以及地貌特征,有更加广阔的认知,无论是在学生们以后的人文地质考察还是气候特征的观察上,都有着显著的借鉴意义。因此,地理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需要打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认知更多的常识内容,通过学习区位因素,来对实际的地貌特征进行有效分析。

    一、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传统的教学观念来看,对学生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并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也仅仅是通过教材课本展开单一的讲解,学生们在学习当中渐渐失去了对地理的兴趣。为了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以学生们为主体,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提高自己对地理学习的理解能力。通过立足课堂教学,教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们观察某一地理知识的形成原理,知晓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规律,不断地拓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以及组织交流能力,当学生们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时,就可以不断地发扬自己的教学观点,完善课堂的教学构建能力①。

    例如,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这节课的学习当中,首先,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同学们知道哪些地理区位因素吗?让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家乡谈一谈对地理环境的见解,更好地拓展学生们的知识层面。紧接着,教师在从地理区域的定义出发,让学生们明白:地球表面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策划出来的,地理区位具有可变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如果学生们想要对某一个城市或者是地貌展开区位分析,第一步是要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第二步是需要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可以从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资源等6个要素展开一一地分析;第三步是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的人类活动差异,可以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人口等因素展开具体的分析。最后,为了能够加深学生们的学习印象,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课本的相关知识点向学生们举出一个具体的案例,长江三角洲和苏内平原从地理环境差异来看,长江三角洲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稻种植为主,矿产资源匮乏;而松内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黑土分布广泛,拥有着较为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因此,教师通过立足课堂,紧扣新课标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们为主体,不断地拓展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在多彩的教学内容中完成更多的地理实践教学目标,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维,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借助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家校合作是地理课程开展的一大新型方式,最朴质的方法就是通过开展定期的家长座谈会,让教师与家长可以面对面地沟通,教师与家长分享学生们近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可以在家里更好地辅助学生们展开学习。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可以构建大数据资源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与家长展开良好的沟通,尤其是在地理学习的时候,一些模拟实验可能需要学生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这样就可以使地理课程更具连贯性,不断地解决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深入这一教学问题。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高中生可以在家长和教师共同的督促当中完成更多的地理教学目标,不断地提高自我地理实践能力。

    例如,在“区域农业发展”这节课的讲解当中,首先,学校需要开设资源共享平台,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在资源上进行共享,让家长登录相关账号可以实时地观测孩子的学习情况。紧接着,教师从课文内容出发,以东北地区为例,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先向学生们展示东北地区所包含的范围,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到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都属于东北地区。然后,教师再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出发,让学生们先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自主探究,看是否能够找到相关的区位因素,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可以不断地提高自我学习意识,教师再把学生们找到的信息进行整合,进一步讲述: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雨热同期,而这种水热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春小麦,大豆,玉米等喜凉作物,由于东北地区生长周期长。一年一熟,所以长出来的农作物较大且品种较好;从社会经济条件来看,由于东北地区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交通发达,地广人稀,非常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最后,教师布置课下作业,要求学生和家长通过乡土资源一日游,观察家乡周边的地形地貌特征,并写出相关的实践报告。因此,通过家校合作的模式,学生们更好地开展地理学习,尤其是对于父母日常工作较忙的学生来说,如果学校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让家长在繁忙之中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将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们更好更快地完成地理学习,做好监督工作。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为了能夠进一步拓展学生们对地理的认识广度,教师不仅需要通过教材课本展开主题教学,而且需要创造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拓展学生们的知识层面。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不需要教师完全地照搬,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任务,尤其是对难以用言语进行讲述的地理知识,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们拓展知识层次,更好地开展主题教学。尤其是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们可以通过图片增强自己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地理实践能力②。

    例如,在“资源地跨区域调配”这节课的讲解当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一步观看有关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视频,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为了使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通过技术利用地理知识,使资源得到了全国的大范围调配。紧接着,教师再以西气东输为例,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两条线路,一条是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到上海,一条是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广州延发的道路。然后,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中国为什么要实施西气东输?让学生们结合教材课本内容对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索,这时,学生就会发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得不到利用,所以需要展开能源调节。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来看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为了使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合理展开,西气东输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们通过趣味分析,对地理知识产生良好的学习,再利用视频,对当今的相关社会问题进行播放,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更加拓展了学生们的学习层面,让学生们可以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课堂体验。

    四、借助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重点并不在于通过教材课本来对知识点展开深层次的教学,而是通过开展地理模拟实验,帮助学生们对地理活动和探究学习展开深层次的兴趣探究,让学生们可以从整体来把握相关知识点,用宏观的角度对某个地理现象展开区位分析。尤其是在培养学生们地理实践能力的渠道中,教师需要将教材知识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多方位的融合,将地理知识展开深层次的渗透,借助模拟实验,鼓励学生们展开动手操作,学生们也可以成立合作小组,主动探索,只有教师加大教学力度,改革从生活实际出发,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动手兴趣。

    例如,在“大气水平运动”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当中,为了能够使学生们对水平运动的三种力有更加清晰地了解,教师就可以开展地理模拟实验,帮助学生们进一步地展开认知。首先,教师可以让高中生用较硬的纸板来制作不同颜色的箭头,而这些箭头代表地转偏向力,在带领学生用小图钉将箭头连接在一起,用胶水固定地转偏向力和风向,使两者可以呈现垂直的状态。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到同一个风力同一时间会受到不同作用力的影响,最终会导致风转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有所不同,让学生们对实验内容加深记忆和总结。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三种风力,教师再向学生们讲述: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垂直于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地转偏向力,使风向逐渐地偏离气压梯度,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最后一个是摩擦力,它对于风向和风速都有着较大的阻碍作用,也就是说摩擦力越小,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小。学生们通过教师的讲述,再结合教材课本的知识对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进一步展开认知。如果有些同学没有听明白教师的讲课内容,一定要大胆地询问教师,教师也要注意观察学生们的学习表现,可以带领学生们再一次地展开实验探究,帮助学生们加强理解能力。因此,让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对这篇文章所讲述的相关因素有更加深刻地了解,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广度。

    总体来说,地理实践能力在高中课程教学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师需要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融合多种资源,不断地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们可以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运用区位因素来分析乡土文化和人文风俗,为学生们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乡土教学基地,学生们在浓厚的学习氛围当中,才能够最大程度地用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地理知识展开思考,不断地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注释】

    ① 吕志忠. 例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中小學教学研究,2016(12):48-50.

    ② 张宝贞.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J]. 高考,2018(33):187.

    【本文为陕西省第六批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专项研究课题《基于校园课程资源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实证研究》(XDKT6125)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神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