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播在迭代中走向繁荣
冯帆
【摘要】我国的人民广播事业从无到有,由弱趋强。在即将迎来人民广播事业80华诞之际,本文尝试从广播事业功能演变转化的角度重温广播近80年辉煌历程,以期从对广播事业的微观重构中探寻人民广播忠于党和人民、独立自主、与时俱进、不忘初心的鲜明特质。
【关键词】广播事业 人民广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广播功能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的王皮湾村,一声响亮的广播呼号声从两孔窑洞中发出,刺破宁静,响彻云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
这声音,掀开了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大幕。近80年前,正是那座建立在偏僻山村之中、缺人缺钱缺设备的简易电台,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历经风雨磨砺,张扬着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呼应着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不忘初心、不断进步,直至走到今天,成为拥有公共广播节目近3000套、节目综合覆盖全国人口98.94%、同时使用65种语言在全球开设103家落地广播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近80年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从战争年代党的宣传工具到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号角;从礼赞改革开放的歌者到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媒介先锋,中国人民广播事业从无到有、由弱趋强,正在引领着我国从广播大国向广播强国铿锵迈进。②纵观中国人民广播光辉岁月,一条发展的鲜明主线坚定而明确: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职责使命引领下,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一、从F播事业的功能演变看人民F播事业近80年发展的历史分期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时代的重要媒介形态,广播从其诞生伊始便具备着包括宣传教育、传播信息、文化娱乐、提供服务等多种不同功能。在近80年斗转星移的历史变迁中,上述四种功能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宣传教育功能始终是首要的。
截至目前,很多学者通过不同形式对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特别是1949年以来的人民广播事业进行了历史划分。其中,张骏德将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分为1949年前的革命战争阶段、“十七年”间的曲折发展阶段、“文革”期间的摧残破坏阶段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阶段。他特别对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时间进行了细致化分,梳理出了包括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拨乱反正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推进改革阶段以及1992年至世纪之交的市场经济改革阶段。金梦玉等学者将1949年以来人民广播事业发展划分为“十七年”间的起步创建阶段、“文革”期间的整体受创局部发展阶段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全面改革振兴阶段等。@覃信刚将1949年以来70年的广播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前29年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包括广播事业的奠基、广播事业的探索调整、广播事业遭遇严重破坏和摧残以及广播事业短暂过渡四个阶段;二是41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包括广播步人改革开放时期、广播全面改革时期、广播调整增长时期、广播科学发展时期以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五个阶段。笔者认为,这些先前的划分多以宏观历史阶段的变迁为标准,这种宏观维度的划分虽然能充分呈现我国广播事业发展变迁的大背景,但却没能展现广播事业本体功能演变的历史变迁。在借鉴上述分类方式的基础上,笔者根据宏观、中观、微观等多种维度上的变化,对人民广播事业近80年来发展的历史进行划分,尝试从广播事业功能演变的微观角度重构人民广播事业的近80载历程。
(一)第一阶段:突出宣传功能,教育引导民众(1940~1977年)
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创立的1940年起,宣传教育就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最为核心也最为基础的重要使命。当时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介绍隶属于新华社语言广播部的新华广播电台时明确表示,该台是“人民的喉舌,民主的呼声”。1941年1月16日《大众日报》对新华广播电台的报道也表明了其宣传的功能:“粉碎敌伪投降派所进行之欺瞒国人之一切虚妄宣传。”对广播宣传功能的重溯也体现在了这一时期中共中央的支件中,同年6月,《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中明确指出:“必须善于使用一切宣传鼓动工具,熟知它们的—切的陛能。”抗战胜利后重新复播的新华广播电台也曾以一篇《自我介绍》来阐明自己的宗旨和作用:“XNCR的宗旨在于使各位了解人民政党、人民军队和人民自己建立起来的解放区的情形,了解它的主张和事业。”从上述新闻报道和文件中可以看出,初创时期的人民广播事业作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党的报刊等一样,都需要贯彻全党办新闻事业的方针,体现了新闻事业必须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的重要意义。同时强调,其必须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党的工作与群众生活。
在党的领导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党的工作与解放区群众生活,这是初创时期的人民广播事业面对特殊的战争环境所需采取的必要措施,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事业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
“发展人民广播事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工作形势,初创的人民广播事业一方面要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人民广播电台,另一方面要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进行宣传,介绍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教育群众,进而提升他们的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广播事业同样被赋予了重要的政治使命。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外,教育引导群众成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人民广播事业的又一重要使命。人民广播事业工作使命的变化和扩展,在1950年召开的全国新闻工作会议上被正式确定下来,时任广播事业局副局长的梅益同志在题为《人民广播事业概况》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在全国建立广播收音网,以便使人民广播事业建立在确实的群众基础上,发挥应有的宣传教育作用。同時,发表在当年6月6日《人民日报》上的社论《各级领导机关应当有效地利用无线电广播》也明确指出:“无线电广播是群众性宣传教育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的17年间,人民广播事业通过增建电台、加大发射功率以及集中力量建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具体措施发展人民广播。而初具规模的人民广播事业则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报道,进而教育引导群众。这一时期的广播电台一方面宣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模范典型,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音乐、戏剧和文学作品等反映祖国建设、人民生活,歌颂祖国建设。人民广播事业在这一时期成功地实现了凝心聚力的重要任务,促进了国家建设“共同体”的迅速形成。在包括抗美援朝、土地制度改革、“三反五反”等国内重大运动中均展现了巨大的威力。特别是在抗美援朝中,邱少云、黄继光、罗盛教等英雄人物的事迹通过电波传到千家万户,知名作家魏巍的通讯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激励了全国人民保家卫国的高昂斗志。
突出宣传、教育群众的广播功能,在新中国初期的“十七年”中,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左”的思想在全国范围内的泛滥,人民广播事业的正常的宣传教育功能也被打破,浮夸、片面、瞎指挥等问题在广播宣传中不断出现,直至“文革”爆发,终于将这种“左”的错误引向极致。在“文革”期间,广播事业的功能、性质遭到了篡改,完全成了“无产阶级全面专政的工具”。虽然在风雨如晦的10年间,我国广播事业也收获了农村有线广播和对外广播的快速发展,但广播事业的宣传和教育功能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正确路线方针,背离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正当愿望,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危害。
从“文革”结束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两年时间中,人民广播成为全国范围内拨乱反正的重要宣传阵地。在1977年和1978年,人民广播事业为破除“四人帮”和“文革”的影响做出了积极努力,但有碍于当时“两个凡是”方针的影响,人民广播事业整体上进展较慢,艰难前行。
(二)第二阶段:重视信息传播,实现“自己走路”(1978~2012年)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且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让中国亿万人民重新把握历史潮流、世界大势的机遇。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思想走在行动的前面,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摆脱了“文革”期间极“左”思潮的影响,重新回到了在党的领导下无条件为党和人民利益服务的发展道路上。
全国广播事业规划会议和第10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相继于1980年召开,在这两次会议上,人民广播事业重新确立了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即在20世纪末使我国的广播电视在事业规模、技术设施、覆盖指标等方面都具有相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新的任务和目标对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先前只强调突出的宣传和教育功能已经无法应对工作任务的需要,面对改革开放,中国走进世界大舞台,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功能外延亟待扩展。
时代的变革和人民的需要推动了人民广播的转型升级,广播的信息传播功能得到了重视,这突出表现在人民广播“自己走路”的方针的提出和实现。
广播曾在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报纸、通讯社的大喇叭和布告牌,只要播送新华社的新闻和《人民日报》的社论就够了”。这种狭隘片面的观点在一定时期极大限制了广播事业的独立发展。早在1950年,时任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与广播事业局副局长梅益就曾提出“广播要学会自己走路”的主张。1979年5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左漠野也强调广播要“自己走路”。
广播“自己走路”,主要表现为根据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的工作部署,以广播的特点,根据国内外形势的需要,制定出每个时期的宣传报道方针和选题计划,采访、编写、组织和制作广播新闻、评论及其他专稿、文艺节目,向广大听众进行宣传。
在“自己走路”方针的指引下,广播电台的自采自编稿件逐渐增多,“短”和“快”成了全国各电台的追求,成了广播报道的特色。在“文革”期间遭到扼杀的广播评论也随着1980年9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快人心的审判》一文的播发而正式宣告回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组建了专门的评论队伍。不仅如此,广播主持人节目以及原创广播教育节目也在本时期内出现。伴随着1983年第11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方针的提出,对“自己走路”的探索进入到了“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崭新阶段。在中央级广播层面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通过加强驻地方记者力量以及组建广播新闻中心,对新闻业务进行扩大信息容量、提升信息时效的改革。在地方广播层面上,1986年创办的广东珠江经济台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经济广播频率,由它推动创造的“珠江模式”改变了传统广播的编播生态。在“珠江模式”的引领下,全国各地一批新闻广播、交通广播、音乐广播、教育广播纷纷创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从1992年起,10年间相继创办了新闻、音乐、儿童、交通、文艺、体育等数个专业频率……从中央到地方,人民广播事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广大听众新要求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成功,探索出了—条“新闻+文娱+教育+交通”的多元系列广播模式。频率多元化、专业化的设置,使得广播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凝聚更固定的受众群体。这种专业化的频率设置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为广播抢占了分众市场,同时也为广播事业开辟了新的天地。2008年发生的两场重大自然灾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困难,但在这两场灾难中广播的应急播报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无论是年初雨雪冰冻灾害中的第一信息发布平台还是汶川地震中沟通震区与外界的广播信息桥梁,应急播报功能作为广播专业化建设的创新尝试已经被纳入到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
多元系列广播模式的开创,不仅使人民广播实现了“自己走路”,更进一步实现了“多条腿走路”。在以抓好新闻改革、提升舆论引导水平为基础的改革路径中,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龙头的人民广播事业在世纪之交时不断向前推进,相继实现了采编播“一條龙”的滚动运行、早中晚三大新闻板块的扩容推出、网络广播的开创性建立等,同时完成了包括香港回归、1998年抗洪、澳门回归等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
人民广播事业的铿锵发展,每一个点滴都镌刻着党和国家的殷切关爱与扶持。为了筹建人民广播,中国共产党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克服了没有设备、没有技术、没有场地、没有经费的诸多困难,建立了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9年以后,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国民经济是否遇到困难,广播事业始终得到重点扶持,即使是在风雨如晦的“文革”期间,人民广播事业依然在如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下得到发展,能够在农村广播和对外广播上实现突破。广播是党的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是践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在这个阵地和平台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我国人民广播事业近80年来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前提,也是确保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媒介环境下,人民广播事业要始终保持“广播姓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二)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一步步从小到大、由弱趋强成长起来的人民广播事业,自然也要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在纪念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60周年之时曾明确指出,人民广播事业的成长和发展应该归功于人民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生命力就在于忠实地实现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关心和爱护,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20年后的今天,重读这段话,依然振聋发聩、熠熠生辉。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广播事业不仅需要通过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来为人民提供宣传教育、信息资讯、文化娱乐和各项服务,还需要自觉将广播事业转化为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工具,通过广播事业的均衡发展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要和不充分的信息供给之间的矛盾。
(三)坚持“自己走路”,坚定改革创新
中国人民广播事業发展壮大的实践证明,“自己走路”是人民广播得以发展繁荣的基本经验。没有在管理机制、节目模式和覆盖范围上的自主探索和大胆尝试,就不会有今天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人民广播事业。同时,面对媒体融合的复杂环境,改革创新为广播事业发展带来的动力和支持也成就了广播事业在媒体融合中一马当先的领跑局面。“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媒体融合仍在路上,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发展目标尚未实现,人民广播事业在以声音传播高质量、准确性、专业化重塑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四)始终不忘初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从延安王皮湾到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人民广播事业早已今非昔比。但正如白居易散文里的这句话所说,只有时时不忘初心,才能实现本来的愿望。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来的人民广播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越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就越是需要继承和弘扬起步初创时期的延安精神。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坚定履行着不同的职能和使命,践行着党媒之于国家、之于人民的义务和承诺。近80载的辉煌弦歌已成过往,它将会如同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伟大瞬间一样,镌刻在人民广播事业发展的熠熠历程中永放光芒,激励后来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