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出版人才素养培养
【摘要】? 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时代,人才引领着各行业的走向,成为包括出版行业在内各领域展开竞争的重要条件。文章指出加大出版人才培养力度、优化出版人才结构、提高出版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提出创新出版人才培养机制应在目标、方法、效果上严格规划,落实到位,抓出实效,并针对出版人才的培训、培养提出了具体方法。
【关? 键? 词】人才培养;在职培训;机制创新
【作者单位】周莉,广西人民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4.016
纵观改革开放发展史,每取得一点进步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在人力资源的梯次结构序列中,高端人才、创新人才、领导人才永远是人才宝库中的佼佼者。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他高瞻远瞩地指出“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问题上升为“强国战略”和“引领发展的战略”,这给予我们莫大的启迪和鞭策。
出版是智慧型产业,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为己任,對从业人员的人格素养、文化情怀、学术理想要求较高,反观当下出版界的人才状况,却与出版业的发展要求相距甚远。
一、编辑人才状况与时代要求有差距
出版发展创新需要复合型人才,而人才储备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配备却不足。全媒体时代,出版社面临巨大转型和挑战,编辑的工作量和任务量空前高涨。从选题策划开始,组稿、审稿、编辑、设计、排版、校对、印制到发行后的宣传,编辑都要全程跟进,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加班加点成为编辑工作的新常态。但是,编辑的整体薪酬福利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有才华、有经验、有积累的人纷纷流入较高收入行业或机构,导致传统出版业在发展转型时期面临高素质人才流失的严峻问题。
随着出版社对编辑综合能力要求的大幅度提高,很多编辑无法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编辑学习能力弱,知识陈旧,很难突破技术瓶颈;新编辑虽然学习能力强,但是缺少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积累,短时间内难以成长为中坚力量。因此,专业编辑人才的稀缺成为出版企业转型发展的瓶颈。
习总书记提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人才就是未来,抓住了人才问题,才能抓住发展的关键。编辑人才是出版社发展的根本,是出版社最为核心的资源,是出版竞争力的铸造者。出版社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编辑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流的编辑人才队伍,谁就能占据出版行业竞争的制高点。出版社要想谋得长远发展,就必须把编辑人才作为一种战略资源进行重点培养、吸收和使用,做出长远的、全局性的战略安排。
二、 编辑人才培训机制创新与检验
出版社的人才培训机制是人才成长的孵化器、推进器,出版社要根据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未来的编辑必须从单一的专业技术人才向复合型创新人才转变,出版盈利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当前的出版人才培训有国家级、省部级、集团级、单位级,层层抓,力度大,成效可谓不小。但大多培训只停留在一言堂式的上大课,听者难以将所学很好地与实践结合。因此,出版人才培训要创新机制,在目标、方法、效果上严格规划,落实到位,抓出实效,抓出生产力来。
创新培训目标,就是提高“三性”:有效性、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要求不图形式,不走过场,要对培训对象有帮助、有提高、有启发、有激励;针对性要求事先调查,现场答疑,充分交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短什么长什么;灵活性要求从实际出发,该大就做大动员、大报告,该小就做小范围、小专题、小规格,关键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让培训有收获。一切培训都应该指向重树出版的理想情怀,培养出版的人格情操,重建出版的文化影响力,让出版人明白自身的角色定位和使命担当——出版人是文化的传薪者、文明的守望者、知识的生产者、智慧的传播者和思想的推崇者。
创新培训机制的方法可供选择的很多,目前推行的有分层、分级、分类型、分课题等类型,目标在于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来。要实现“三抓”,笔者提出“四分”“四为主”的方法与出版同仁探讨。“四分”指分类型指导、分专题研究、分选题评论、分课题总结,“四分”的要义在于选准目标,精准发力,打有准备的仗,切忌一刀切、大杂烩。“四为主”是指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以分散为主;短期突击与长期坚持,以长期为主;大会报告与小型研讨,以小型为主;专家讲学与专题自学,以自学为主。“四为主”强调自觉,贵在坚持,追求实效。
检验培训的效果不能含糊,要实打实,要有硬指标、真功夫。如经过培训,编辑要能够提出好选题,编出好书稿,打造品牌产品,让人才与好书齐飞,好书与好社同步,这才是培训效果的最理想境界。检验出版人才,也不应过于模糊。笔者结合出版规律提出四个“能不能”检验标准:能不能提出有关出版社、出版物、出版市场的真实性问题?能不能提出有针对性、切中时弊的好问题?能不能击中要害,精准地把握当下出版问题的实质?能不能探求、总结出解决问题的规律性方法?四个“能不能”,既是出版人才学养高低的体现,是出版物质量高低的前提,也是出版改革能否“抓铁有痕”的员工检验尺度。
三、 提升编辑人才素养重在养德
编辑是高尚的文化职业,从古至今对编辑的要求都是严格规范的。编辑关乎精神产品的制造,必须要有文化情怀和文化追求。因此,编辑人才的培养不仅是业务能力的培养,还应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从而使编辑对出版的使命和担当理解透彻,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归属感。
一名优秀的编辑,一定要具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发自内心热爱编辑工作,并且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专业化、针对性强的职业培训,可提升编辑的职业道德修养,鼓励他们追求精神的力量,只有自身深刻体验过生产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创造出高品位的精神产品。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经营发展所推崇的基本信念,是将所有员工联系到一起的精神纽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出版企业而言,只有绝大部分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趋同并形成核心价值观,企业才可能取得长远发展。因此,出版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在编辑人才的培养上显得尤为重要。
四、踏实笃行提升编辑素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朝夕之功,难登高峰。人才培养,难在坚持。有人会问,出版人都是科班出身,还不算人才吗?说“是”,是因为他们的确是传统意义上一般情境中的“人才”;说“不是”,是因为他们中不少人还缺乏出版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为此,笔者提出“四个坚持”:坚持读书,坚持实践,坚持总结,坚持出好书,以出好书为评判标准。
首先,坚持读书。出版人天天与书打交道,岂能说不读书?非也。编书不等于读书,我们说的读书,是指有读书计划、读书心得的阅读,而非消遣式手机浏览,或沉醉于朋友圈;我们说的读书,还指读本专业范围的新书、好书,读本社的新书、好书,新书与经典联系读,本社书与外社书对比读,读多了,读进去了,就会悟出编辑之道。
其次,坚持实践。这是一个关注当下的大课题,中国正在进行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每天都有新知迸发,也有新问题不断涌现。读社会这本大书,读改革这本新书,是实践的一大要义。实践的日常操练,是指要经常到书店、图书馆涉猎新书;要积极参加书展、书市,掌握新书信息,洞察出版态势;要勤于参加研讨会、学习班,深化自己的认识。此外,还要多和专家交朋友,从他们那里获得学术最新动态、成果,获取选题灵感,酝酿精品书。
再次,坚持总结。编辑要从出版工作的实际出发,从人才的自我修炼入手,要有一整套个人从业经历的记录,包括书市书情调查报告、选题策划报告、选题计划、作者书信往来、新书评论等。这些工作比较细致烦琐,因此很难坚持,有的编辑甚至终其编辑生涯也拿不出一套完整、像样的“个人编辑档案”。此外,还要有论文发表,这是编辑广闻博取、业有专攻、术有新知的一种体现。一提到写出版论文,有的编辑就伤脑筋,非到评职称时才临时拼凑;有的编辑一年到头没发表过一篇论文、书评甚至连一篇新书简介都写不好,知识老化、退化、边缘化、碎片化严重。缺乏知识积累,缺少知识更新,不能及时调整知识结构,怎能编出好书?
最后,坚持出好书。出好书是出版的永恒主题,是出版人的理想和追求。好书源自好编辑,好编辑要独具慧眼与真心——慧眼才能识珠,真心才能取得真经。出版人不仅要有好奇心、求知欲、敏锐度,还要有辨识眼光、挑选能力,以及精益求精、反复提炼、打磨抛光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張新新,陈奎莲,倪薇钧. 新时代数字出版人才创新机制研究[J]. 出版广角,2020(4):29-33.
[2]赵玉山. 新时代出版人才队伍培养成就及经验[J]. 出版广角,2020(2):30-34.
[3]范高强. 媒体融合中出版领域应注重编辑人才的新培养[J]. 传媒论坛,2020(1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