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以读促写教学探究
张翼
【摘要】读写结合是推进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其中,以读促写是读写结合的重要内容。教材中的选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指导。从教者往往从选文的阅读价值进行挖掘,而忽视其写作教学的意义。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经典选文,《观潮》是以读促写的优秀教学案例,其遣词造句、结构章法、情感表达等,都是小学生写作学习的典范。
【关键词】以读促写;写作;《观潮》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两者相互影响,彼此联系,同等重要,不可偏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选文教学时,往往关注其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价值,却忽视其对于写作教学的影响。在学术研究和教师教学中,对于选文的阅读价值的论述汗牛充栋,而立足于写作教学的文章却寥寥无几。语文课程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当前,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选文对学生写作具有指导作用。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阅读要素就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一要素指向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能力,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对于阅读想象能力的培养,统编教材循序渐进,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出“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是对阅读想象能力的初步培养。本单元是在已学的基础上提升,进一步培养阅读想象能力。《观潮》一文是借助文字,想象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的动态壮观画面。这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不仅落实了这一单元阅读的核心目标,而且蕴含着巧妙的笔法和深刻的推敲。作为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常青藤,《观潮》无论在情感抒发还是写作角度都为当下的小学生写作提供了示范,甚至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一、观察全面,角度新颖
《盲人摸象》中的盲人只“见”局部,不知整体。中国古语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看待问题要全面,只有把事物的各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知晓事物真相。如果从一个方面看事物,就会像盲人一样得出错误的结论。当代小学生写作时往往没有细致地观察生活,挖掘新的角度,为作文寻找话题。这就需要引导他们观察全面入微,拓宽视野,寻找新的切入点。
《观潮》一文以全面观察法为支撑,从四个方面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全貌,在写作角度上给予学生一个创新点。(1)写海潮之雄。开篇就是一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奇观”,先声夺人。接着对海潮进行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白线”“水墙”“白色战马”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和声势都形象地表现出来了。(2)写观潮之盛。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明确“人山人海”“人流”是写观潮的人多;“昂首东望,等着,盼着”是写观潮人在潮来之前等待的急切心情,“人声鼎沸”是写观潮人看到大潮出现时的惊喜心情。海潮之雄和观潮之盛既各自独立,各具特色,又相互连贯,相互映衬,组成了一曲层次分明,气势磅礴的大潮交响曲,借此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写作的多面性和丰富性。
二、调动感官,五感俱全
观察一处景物,我们不仅可以用眼,还可以调动全身感官。一般来说就是眼(视觉),耳(听觉),口(味觉),鼻(嗅觉),身体(触觉),利用这五种感觉观察景物的方法就是五感观察法。如果能利用好这五员“大将”,就能把某个景物的全貌详细地写出来,作文也自然变得生动有趣。
《观潮》这篇课文描写了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复归平静的动态变化,呈现了奇特、雄伟、壮观的钱塘江潮画卷。特别是“潮来时”这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这种美景,作者是这样捕捉到的:首先,用眼捕捉,作者通过“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节点,把钱塘江潮气势的变化写得详细具体,写出了大潮的壮观。本课的迁移运用是学习“由远及近”的写法,写某种事物的变化。也可渗透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的构段方法,如学着使用“远看,走近些,走到近处”等连接词。
其次,用耳捕捉,侧耳倾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作者描写大潮声音和形态变化的词语,如“隆隆的响声”“山崩地裂”,想象潮水澎湃,排山倒海而来的壮观气势。学生在朗读时语速要稍快,音量要稍大,读出钱塘江潮的壮观气势。最好同时播放钱塘江潮的视频,感受大潮的壮观气势。
另外,文章中尚未涉及口(味觉)、鼻(嗅觉)、身体(触觉)这三种感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试着写一写,例如:身體(触觉)江面很平静,江潮边的微风轻抚着人们的脸庞;鼻(嗅觉)一股股潮水的清凉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大自然的味道扑面而来。
三、情节具体,学会切分
《观潮》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记叙文要把事情写具体写长,要让作文内容丰富起来,就要学会切分情节:可以按照时间的自然间隔切分情节。例如,天的自然间隔,在《江城一日游》中,以上午、下午和晚上的时间顺序来写一天中人物的游玩活动,上午写游玩天下第一楼“黄鹤楼”,登高望远,下午游玩武汉植物园,大吃烧烤;晚上泛舟江面,夜晚的江上,天上繁星皎洁,构成了一幅幅温馨的画。
《观潮》一文,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切分法,将其分为三个紧密联系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潮来之前钱塘江面的平静景象,是一幅静景;第二幅是钱塘大潮咆哮而来时的奇特景象,是一幅动景;第三幅是潮头过后钱塘江面的波澜汹涌澎湃的景象,也是动景。以上三部分是笔者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来切分的。作者抓了“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霎时“过了好久”这些词,让学生理解大潮出现的时间和大潮演变的过程。潮头来得迅猛以及江潮持续的时间很长,我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分析;潮来时的远景和近景,我则从江潮的声音和样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潮声和潮形的不断变化中体味大潮的壮观。
《观潮》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耐人寻味,是一篇以读促写的优秀范本。发掘语文教材选文中的写作指导价值,是对“以读促写”的有力践行。这不仅能让学生在名家经典作品中获得更加精良的写作指导,还能更加高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