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徐银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训练学生的自主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深度思维,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深度学习的精髓,全面提升语文综合能力。一、培养自主能力
为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增进教学的吸引力,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结合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等天性,巧妙构建生活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间,拉近学生与语文知识的距离。
比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从题目出发,让学生对秋天展开想象。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细致地探讨秋天的季节特征,感知秋天的独特魅力,加强学生对秋雨这一意象的理解。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着力解决生字、生词问题,然后再开展阅读、鉴赏、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兴趣和求知欲的带动下,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此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探究目标和内容,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升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题西林壁》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现庐山的风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意境,使学生深入学习全诗内容。二、提升分析能力
语文是一门语言应用学科,内容繁杂,情感丰富。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通过加强对学习资源的整理、加工、运用,梳理学习思路和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形成“解读”“提炼”“应用”的思维意识,解决“浅表性”的学习问题。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行正向的引导,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比如,在學习《铁杵成针》一课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解决生字和生词问题。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利用已掌握的信息,尝试翻译全文。通过整理、加工、应用信息,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完成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对中心思想大意的概括。其次,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将语文知识直观化、简单化、形象化,减少分析与综合的阻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比如,在学习《乡下人家》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将文本内容直观化、思想情感具象化。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乡村生活元素,构建乡村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语文知识,摸索语言规律,构建思维深度。三、增强创造能力
深度学习是一个情感体验和锤炼思想的过程。这一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问题是深度学习的核心。为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
比如,在学习《女娲补天》一课时,教师要围绕本篇故事进行提问。教师通过播放相关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挖掘故事的线索,整理和加工跟课文相关的信息,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立足故事情节,让学生描绘女娲补天时的心情,想象女娲补天时的困难,进一步增进情感体验。接下来,教师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比如:“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这个故事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最后,教师指导学生以写“读后感”的形式,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结合文本的内容,表达各自的观点。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学生要进行深度学习,必须认识到语文知识的内在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提升语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