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彭资涵

    摘 要:武陵山片区旅游业已经成为促进该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的支柱产业。文章以武陵山片区6地市2013—2019年相关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区位熵理论对该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否进行鉴别,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测算分析了旅游产业集聚对武陵山区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到内生性问题通过GMM方法进行再次检验。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聚;旅游经济;武陵山片区

    从1978年至今,我国的旅游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优势,对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旅游扶贫”的重要战略下,越来越多面临“美丽困局”的贫困地区走上了以旅游带发展的致富新路。武陵山片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资源在武陵山片区的集聚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集聚优势的独特天赋,也使该地区把旅游业作为主要的支柱产业。由此,本文在旅游扶贫政策背景下分析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讨论了产业集群与区域旅游经济的关系,研究了旅游产业集聚优势是否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探讨了影响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增长的因素,对指导武陵山片区旅游业的科学发展、经济增长渠道的有效开辟、人力物力成本的合理降低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充分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因其联系紧密、聚集性明显而具有广泛的产业集群。在迈克尔·波特产业集群理论的影响下,国外部分学者在研究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方面,侧重于分析旅游产业集聚现象所引起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影响及其与区域竞争力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集聚发展是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的最有效途径,对加强区域经济联系、优化竞争与合作机制具有关键作用。国内学者主要采用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同时,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正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有学者或从推拉理论、函数模型、空间计量模型为基础,又或者以专业化和多元化集聚的观察视角,分别探讨了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化过程、两者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制。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关系研究的内容已经比较丰富,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加深。但大都聚焦于较高层次区域的研究,对于跨行政区域的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相对薄弱。对武陵山片区的研究少之又少,且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数都只停留在定性阶段。然而从2015年政府提出精准扶贫后,在以旅游为龙头带动经济发展以破除“美丽困局”的大背景下,武陵山片区的旅游经济不断增长,鉴于此,本次研究以武陵山片区六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区位熵理论对旅游产业集聚状态进行分析、利用stata16做回归分析、GMM方法检验揭示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以期为武陵山片区区域旅游生产力的稳步提升提供更有说服力的参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产业集聚的经济优势。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区域概况

    武陵山片区的繁荣发展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本文选取武陵山片区6个市区属地为研究对象,包括黔江区、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州、恩施州、铜仁市,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3-2019年。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各个市州的旅游总收入均获得了大幅度提升。2013年武陵山片区旅游综合收入为824亿,到2019年该区域旅游收入达到了3668亿,是2013年的4倍。张家界地区作为国际旅游城市,一直是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由2013年212亿增长到2019年的905亿。由此见微知著,武陵山片区旅游业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的支柱产业。

    (二)研究方法

    本文对武陵山区研究区域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的衡量中,选择区位熵的研究方法。以下为具体的公式:

    [LQi=ei/i=1nei/Ei/i=1nEi]? ? (1)

    上式中:[LQi]表示区位熵,[ei]表示的是区域内[i]指标的数值,[Ei]是全国范围内[i]指标的数值。结合本研究内容,借鉴当前主流的做法,采用旅游总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作为区位熵测算的指标。

    (三)模型构建

    本文将研究影响旅游经济的主要变量纳入到模型中,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论证模型内各变量。本文取对数作为变量,为了使异方差特性产生的误差减小,具体模型如下:

    [lnPTRit=α0+α1lnLQit+α2lnPGDPit+α3lnURBit+α4lnISit+α5lnKit+α6lnTICit+εit]? ? (2)

    具体变量指标以及指标意义选取如下:

    (四)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对象以武陵山片区所覆盖的6个区市,包括黔江区、张家界、湘西州、怀化、铜仁、恩施州,以2013-2019年相关数据为样本。以《重庆统计年鉴》、《湖南统计年鉴》、《铜仁统计年鉴》、《恩施州统计年鉴》和各个地区每年度的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

    二、数据分析

    (一)武陵山片區旅游产业集聚情况

    第一,旅游产业区位熵指数分析。根据公式①得出2013—2019年武陵山区6个地市以及总地区的旅游产业区位熵,结果由图1显示。第一,通过分析武陵山片区范围,武陵山区2013-2019年总区位熵指数[LQ]>1,表明该地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较强和优势较大,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尽管2014年总区位熵指数略有下降,但其数值自2015年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达到9.95,这是2019年该时段范围的最高峰。通过以上综述,充分表明旅游产业具有重要地位,它扮演着先导产业的角色,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第二,通过分析6地市小区域范围,各地区的区位熵指数[LQ]在2013-2019均大于1,表明该6个地市的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湘西州、铜仁与怀化的旅游产业区位熵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旅游集聚程度相对平稳发展。但是怀化地区与其他5个地市相比,增长过于缓慢,从2017年开始,该地旅游产业区位熵开始位于6个地市最末尾的位置。黔江区与之相反,其旅游产业区位熵增长速度强劲,由2013年1.72的垫底位置急速升至2019年的10.42,超过了恩施与怀化,说明该地逐步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

    

    图1.2013-2019年武陵山六地市旅游产业聚集度区位熵指数变化图

    (二)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

    1、基准回归结果及其分析

    在经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法、F检验和Hausman检验后,最终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回归模型通过了F检验,以1%作为显著性水平,说明旅游产业集聚和所选的自变量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且Adjusted R-squared值高达0.9934,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因此模型的回归结果是可置信的。对数据样本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逐步回归,且时间固定效应和个体固定效应均可控制。首先在不控制任何变量的情况下,旅游产业集聚水平([lnLQ])变量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旅游产业集聚能够有效的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再次控制物质资本([lnK])变量,旅游产业集聚水平([lnLQ])变量的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仍旧没有发生显著改变。之后进一步控制影响因变量的外部环境因素,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lnPGDP])、城镇化水平([lnURB])、产业结构([lnIS])和交通密度([lnTIC])。表1显示了最终结果,旅游产业集聚水平([lnLQ])变量的系数收敛为1.0511,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每提高1%,区域旅游经济将会显著提高约1.1%。

    从控制变量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交通条件对于旅游活动开展是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之一,交通系统覆盖率越高,越完善便捷,就越能够加强客源地与目的地以及沿途地区、各景区之间的可达性,从而提升客流量,提高游客满意度,最终促使区域旅游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然而在本次的案例研究中,产业结构([lnIS])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呈现为负向影响效应,但影响程度不显著,可能的原因在于,武陵山地区的一部分旅游产业过度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适应,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产生产业空心化、产业恶性竞争等等严重问题,或逐渐形成“荷兰病”型旅游地,反而为旅游扶贫设置了障碍,阻碍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2、内生性问题探讨

    本文的基本回归模型控制了非观测的年份固定效应、个体固定效应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遗漏变量引起的内生性问题。但是考虑到旅游经济增长也可能带动旅游产业集聚,即存在逆向因果关系。因此,为了克服该模型的主观问题,具有更加准确研究结果, 本文对模型重新估计使用GMM方法。本文通过识别LM 检验和Cragg-Donald Wald F. 1%水平检验,对工具变量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进行了Sargan检验,结果在10%水平上不显著。表明工具变量的选择是合理的,在考虑了模型的潜在内部同质性之后,本文的主要结论仍然成立。

    GMM估计结果汇报在表1。旅游产业集群([lnLQ])变量系数为1.0223,在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这表明在考虑该模型的潜在内在内生性后,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影响。

    三、总结与讨论

    (一)总结

    本文利用武陵山片区6地市2013-2019年旅游产业与经济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所研究区域旅游产业集群集聚情况,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旅游产业集聚能够有效的促进旅游经济增长,且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每提高1%,区域旅游经济将会显著提高约1.1%。物质资本、区域经济水平提高、城镇化率增加以及交通密度增大均能够对区域内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产业结构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呈现为负向影响效应,但影响程度不显著。

    (二)讨论

    本次研究还具有很多不足,能够在之后做出更深入的研究:首先从空间来看,只选取了武陵山片区的6个代表地市,未对其涉及的所有区域进行研究;其次从时间来看,由于某些地市数据难以获取的原因只选取了2013-2019年的时间片段,在之后的研究中可选取较长的时间过程,并且对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最后从研究方法来看,回归方程中未考虑其他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因此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随着旅游新业态的不断创新与旅游产业的纵深演进,旅游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将更加错综复杂,对廓清两者之间内在关系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还存在大量的探索空间。

    参考文献:

    [1]高俊,张琳林.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经济关系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08):1005-1010.

    [2]Ingibj?rg S and Smari R S.Development of Micro-Clusters in Tourism: A Case of Equestrian Tourism in Northwest Iceland[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Tourism,2018,18(3):261-277.

    [3]Majewska J. Inter-Regional Agglomeration Effects in Tourism in Poland[J].Tourism Geographies, 2015,17(3):408-436.

    [4]Trinh T H. The Industry Cluster Approach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of Central Vietna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6,11(5) :16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