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低年级计算教学策略

    余菊华

    

    

    摘要:低年级计算教学是一切计算教学的基础。教学中运用有效策略提高学生计算技能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创造性。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让计算教学的探究变成有本之木、有源之水。直观操作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为学生思维提升搭一架梯子。鼓励学生在算法多样化中优化出最佳的计算方法,设计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技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低年级? 有效策略? 计算能力? 思维发展

    计算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而低年级计算教学更是后面一切计算教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开展扎实有效的计算教学活动?哪些教学策略使计算教学更有效?下面笔者结合低年级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有效情境,让计算教学有土壤生根

    传统的计算教学中,老师一般直接出示运算式子,采用讲授法。这种教学既没法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生硬死板,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情境教学解决的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教学中,好的情境设置不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还能为课程进一步开展发挥导向作用。计算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沟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找到知识形成的原点和支点,即学习起点,科学地思考问题。

    片段一(9加几)

    师: 运动会开始了,老师为小运动员们准备了牛奶。一箱牛奶被老师调皮的儿子偷喝了一盒,你知道箱子里有几盒牛奶吗?(出示主题图中箱子里9盒牛奶)

    指名学生回答。

    师: 你们真爱动脑筋,老师见牛奶不够分,又送来4盒,你知道老师一共送来多少盒牛奶吗?谁能说算式?

    指名学生回答。

    师: 你是怎么算的?请你借助学具摆一摆。

    ……

    此情境的设置为学生有效探究9加几的加法算理提供了探究材料和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主动探究。因为学生的认知起点有区别,所以生成的原生态资源也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在9盒的基础上接着往后数4盒,有的可能一盒一盒地数,还有的学生先拿一盒到箱子里,凑成10盒,再算10加剩下的3盒……这样的情境设计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认知起点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让计算教学的探究变成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二、直观操作,让计算从有形到无形

    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如果老师一味地对算理进行解说,枯燥说教,没有知识的自然生成,长久下去学生思维是禁锢的。因此,借助有形教学,直观操作,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法算理。借助直观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出算理,帮助学生最后能脱离教具、学具,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

    片段二(两位数减一位数及两位数减整十数)

    師:怎样计算35-2呢?先想一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可以先借助学具算一算。

    生1:从35开始往前数2是33,35-2=33。

    生2: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先摆3个十,5个一,减去2根小棒,35-2=33。

    生3:我用拨一拨的方法在计数器上先拨35,再在个位拨掉2颗,得到35-2=33。

    生4:可以这样计算。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几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总结汇报,得到都是先算5-2=3,再算30+3=33。

    师: 同学们真棒,现在谁来说一说怎么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

    小结:先把个位数相减,再把所得的数同整十数相加。

    师: 那35-20该怎么算呢?大家试着算一算。

    让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

    师: 先在计数器上拨35,再在十位去掉2个十,

    得到35-20=15,也可以计算。

    先算30-20=10,再算10+5=15。

    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数,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减,再同个位上的数相加。

    比较两题异同。

    ……

    本节教学,学生利用学具,在操作过程中明白了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减。这里学生既学习了新知,又为后面笔算加减、相同数位对齐相加减埋下伏笔。因此,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中抽象出算理,概括出计算方法,为学生思维提升搭一架梯子。

    三、先放后聚,让算法在多样化中优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孩子提供开放性的探究材料,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个体探索—创造算法的过程。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由于背景不同,思考角度、利用资源不尽相同,产生的算法必定是多样的,而学生的各种算法之间又是有差距的,甚至个别算法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因此,提倡算法多样化时要适时引导他们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优化方法,提高思维水平和计算能力。

    片段三(9+4算理)

    师: 你是怎样计算9+4的?

    学生思考,借助学具操作,同桌交流。

    组织汇报,学生中最有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从1数到13;

    ②在9的后面依次数4个数,是13;

    ③先从箱子外拿1盒放进箱子,箱子里就是10盒,外面剩3盒,10+3=13;

    ④9十4可以转化为10+3;

    ……

    学生每说一种算法,教师顺着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算法。

    师: 同学们用不同的算法都算出了9+4=13,真聪明。刚才有个小朋友说先从箱子外拿1盒放进箱子里,为什么要这样做?(电脑演示把1盒牛奶放进箱子的过程)

    指名学生回答。

    师: 拿1盒放进箱子里后,牛奶有什么变化?

    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箱子里正好有10盒,盒子外还剩3盒。

    生1: 箱子里10盒加箱子外3盒,10+3。

    师: 也就是把9+4转化成10+3计算,请用小棒把刚才说的演示一遍。

    引导学生写出步骤。

    师: 为什么把4分成1和3呢?

    指名学生回答。强调把9和1凑成10。

    小结:像这样不满十先凑成十的计算方法叫作“凑十法”。9+4用凑十法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师: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了这么多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最好呢?为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数数的方法比较麻烦,把9+4转化成十加几计算比较简便。在学生探究9+4的计算方法中,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在各自思维层次上都得到了提升。而老师适时引导他们认识到,有的计算方法过程麻烦、速度慢、容易出错,然后引导学生借鉴吸收他人算法中的先进成分,改进自己的算法,找到最优的计算方法,学生不断体验算法,感悟算法,提高了计算的灵活度和速度。

    四、巧练深化,让学生思维升华

    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都是随着知识积累和相应的训练而提高的,计算能力更是如此。因此,在计算教学中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给学生练习,是提高其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片段四(9加几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

    展示学生摆的过程,学生借助操作说一说是怎样用“凑十法”计算的。

    (2)9+1+2? 9+1+5? 9+1+8

    9+3? ??9+6?? 9+9

    提问:谁来说一说9+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出示9+1+3)

    小结:计算9+3就是计算9+1+2。

    (3)你能写出9+几的加法算式吗?

    学生汇报后,师:我们能把黑板上9+几的算式排序吗?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你能快速说出这些题的答案吗?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①一個加数9相同,另一个加数依次增加1,得数也依次增加1;从下往上倒着看,加数9相同,另一个加数依次少一,得数也少一。

    ②9+□=1□,9+几得数的个位比几少1。

    ③只要知道9+几其中一道算式的得数,就可以推出其他的9+几的得数。

    上述的练习内容分三个层次。第一,结合操作思考抽象出凑十法的思维图,提炼学生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第二,9+几计算过程可以看作连加过程,9+1是连加第一步,从而使学生运用凑十法。第三,把9+几的算式整理、排序、比较,学生发现其中的奥妙,归纳出9+几的计算规律。这一过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渗透了函数思想,让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向抽象过渡,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我们要结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采取有效的策略,让学生在计算教学中既不感到枯燥,思维又能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兰金玉.如何让计算教学更有效[J].小学数学教育,2015(9):23-24.

    [2]焦肖燕,伏志瑛.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导引——小学数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