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说与建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脱贫攻坚传播策略
邢祥
【摘要】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脱贫攻坚报道中积极采取言说策略,展现自身优势,构建合理言说框架,著力打通舆论引导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基于言说行为理论,从“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三个层面探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脱贫攻坚传播策略。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脱贫攻坚;新闻言说行为;议题建构
作为解释人类语言交际的重要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学者约翰·奥斯汀(J.L.Austin)开创,后经约翰·塞尔(J.R.Searle)补正完善。奥斯汀在《如何以言行事》(1962)一书中提出“言即行”,并将言语行为分为“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言语行为理论不仅关注语言本身,更加关注人们如何以语言为载体来完成一种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实际效果。[1]新闻言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本身也是一种言语行为。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面对这一重大政治议题,新闻言语发出者作为舆论的引导者,应该采取积极的言说策略,建构合理的言说框架,凸显特定的新闻事实,实现新闻言语言后之果的最优化。[2]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最具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在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发展大局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职责担当。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研究视角,从“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三个层面探究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实施新闻言语的呈现功能、表达功能和劝导功能,如何发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能,以及如何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以言指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细微之处见真章
“以言指事”(Locutionary act)指言之发,即新闻话语的字面意义,它是新闻言语行为的前提和基础,要想达到“以言行事”“以言成事”,就得遵循新闻传播规律,遵循新闻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所运用的语言能为受众认知和理解。在脱贫攻坚报道中,能够把脱贫攻坚的故事讲到基层干部和群众心中,关键是看新闻语言的运用。
(一)运用融媒体技术,多模态话语呈现议题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新闻话语已经不再局限于文字,而是逐渐成为多模态话语方式。多模态话语(multimodal discourse)是一种融合了文字、声音、形象、动作等多种交流模态来传递信息的语篇。[3]因此,在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时,必须考虑多模态话语的呈现方式。
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关于脱贫攻坚报道的内容选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宣传国家、省、市、县脱贫攻坚的新政策、新举措;二是本县实施的脱贫工作重点项目;三是宣传脱贫攻坚新成效;四是宣传典型单位和人物。在对这些议题进行报道时,县级融媒体中心采用“一次策划、一次采集、多样生成、全媒传播”的生产流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直播、H5、VR等形式,让新闻作品实现“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升级转化”[4]。如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决胜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在一线》等专栏专题;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融媒体中心开设《与脱贫攻坚同行》活动专题,集纳相关报道,组织网上系列访谈,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政策解读,选登优秀的建议留言;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融媒体中心在“两台一网”开辟《扶贫路上》等5个栏目;湖南省武冈市融媒体中心围绕“脱贫攻坚”“幸福武冈”主题,推出《H5丨这是一趟邂逅最美笑容的特别航班,即将在武冈起飞……》《武冈十二时辰》等融媒体作品;[5]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融媒体中心推出专题片《扬帆起航砥砺行 脱贫攻坚谱新篇》,在微信公众号“抚松发布”“抚松新闻”策划拍摄播发扶贫相关报道,在“绿色抚松”手机客户端播发扶贫短片等。[6]同时,考虑到贫困群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县级融媒体中心还巧妙利用广播、标语等传统媒介积极开展扶贫宣传,如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融媒体中心开办《大事小情》节目,在贫困村的大喇叭里进行广播;安徽省黄山区融媒体中心利用LED屏等实物媒介进行标语口号宣传,录制宣传内容随宣传车滚动播放等。
(二)增添新闻报道灵气,讲好脱贫攻坚故事
讲故事不是件容易的事,讲好故事更是难上加难。根据新闻言语行为构成性原则中的易读性准则,新闻要在第一时间激发受众的阅读(收听)兴趣,就应该注意新闻言语行为是否让受众容易读(听)、是否有兴趣读(听)。[7]为提升新闻作品的吸引力,需要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报道中融入多种表现手法,增添报道的灵气。
首先,在标题的制作上,讲求精心雕琢出精品。“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在碎片化阅读时代,新闻标题是否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直接决定受众的阅读兴趣。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十分注重标题的制作,涌现出一批故事化、趣味化的新闻标题,如《因地制宜找出路 独辟蹊径做扶贫》《老鸭村蚕农实现卖鲜茧不出村》《“宝”书记的“产业经”》《小圆规画出脱贫攻坚同心圆》《郝书记,好书记!》《大棚里飞出“吉祥鸟”》《大白鹅唱响致富歌》《江西宁都:“铁娘子”的脱贫记》等,在吸引受众阅读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呈现新闻立意。
其次,注重细节描写,运用数据说话,让脱贫攻坚成效更加直观。如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融媒体中心刊发的《杨桂根:搬“家”立“业”摘穷帽》一文中写道,“5年前,杨桂根一家四口还挤在60平方米的破旧老宅里,一到暴雨雷电天气,他就得在家里摆上好几个水桶、脸盆四处接漏下的雨水”,“2019年,杨桂根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投入1万多元,养了1240只鹅、900只鸭、32只鸡,并获得5000元产业扶贫奖补资金”。通过房屋漏水这一细节的描述,以及具体数字的呈现,让受众直观感受其脱贫前后的生活状态。
再次,善用群众语言,采用第一人称讲故事。新闻报道要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就必须运用群众语言,力戒文字生硬、晦涩难懂,让基层干部和群众看得懂、听得明白。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脱贫攻坚报道中,运用了大量群众语言,如“这衣服都要馊了,我换件衣服就来”“甩开膀子加油干,放下包袱获新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等。这些语言朴实而不失生动,从而提升了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同时还善用“第一人称”讲故事,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如武强县融媒体中心在贫困户识别宣传报道中,让贫困群众自己用乡音的形式叙述,内容极具亲和力。
二、“以言行事”:锤炼、践行“四力”,强化延伸服务功能
“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Act)是表达说话者意图的行为,它是在说某些话时所实施的行为。[8]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县级融媒体涌现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这离不开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报道理念,精心策划,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锤炼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并立足实际,强化延伸服务功能。
(一)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锤炼、践行“四力”
扎根基层,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做好现实工作的需要。毛泽东同志曾作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9],并要求调查研究时“‘身入更要‘心至”。根据新闻言语行为构成性原则中的内容客观准则,要求“新闻语言说的必须是事实,是有关最新变动的或最新发现的事实信息……新闻要求是客观的真实的而不是想象的信息”[10]。新闻工作者要使新闻作品既真实客观又有温度,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锤炼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在脱贫攻坚重大主题报道中,县级融媒体中心积极发挥主流媒体优势,深入开展主题采访活动,组织策划融媒体蹲点行动,将镜头和话筒对准最基层的干部群众,切实做到让重大主题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方面,配合上级新闻单位,开展多级联动的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如贵阳市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述评、走笔、观察等形式,围绕“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贵阳行动”“打好‘三高攻坚战 开展项目大比武”两个主题开展宣传报道;南宁市委宣传部组织南宁市新闻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展“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选取南宁市12个县区的贫困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蹲点式采访。另一方面,自主策划蹲点行动,挖掘身边的报道素材。如云南省丘北县融媒体中心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践行初心,决胜脱贫攻坚”主题采访活动;贵州省黎平县、红花岗区等融媒体中心开展“脱贫攻坚走基层”活动,记者编辑分赴全区脱贫攻坚一线进行蹲点调研采访;安徽省岳西县融媒体中心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春季攻势,进村入户开展为期两天的排查摸底工作。
(二)开展公益帮扶活动,强化延伸服务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一项重大職能就是强化服务功能,既聚合县域媒体机构资源,也聚合县域党政职能部门的资源,拓展基层政务、党建、文化、民生等服务领域,探索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如江西省鄱阳县融媒体中心在微信公众号“鄱阳发布”上设置领消费券、线上商城、便民电话等板块;江西省彭泽县融媒体中心的微信公众号“九江彭泽发布”设置务工登记板块等。2018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11]。目前,在某些县区,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中心逐渐融合,统一调度。如2019年10月,江西省分宜县融媒体中心融合项目改造升级,成立并运行包括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中心在内的“三中心”,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与新闻信息服务无缝对接,更有效地办民需解民情化民怨,逐步打造成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12]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县级融媒体中心立足解决实际,关注民生和民利,主动提升自身的服务功能。主动开展公益帮扶类活动,让基层新闻舆论工作战线收获脱贫攻坚实际经验,彰显媒体社会责任。如安徽省临泉县融媒体中心组织策划的“小愿望大希望我们在路上——2019临泉人民广播电台FM94.9微扶贫公益活动”,节目主持人深入贫困村的小学,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小愿望,通过电台播放后,协调爱心企业或个人进行爱心认领,帮助孩子们实现愿望。
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适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受疫情影响,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为应对疫情对农副产品造成的滞销问题,县级融媒体中心主动探索“直播+电商+短视频”的营销模式,推动消费扶贫线上线下相结合,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传统农产品市场销售的中间环节,也快速打通了市场供需信息,推动形成新的市场需求,为促进贫困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实际有效的探索路径”[13]。如内蒙古自治区旗县级融媒体运营服务中心联合全区旗县(市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内蒙古百名嘎查达、村主任直播带货活动”;察布查尔县融媒体中心通过抖音直播平台免费推介察布查尔县农特产品。
三、“以言成事”:提升舆论引导有效性,打通“最后一公里”
“以言成事”(Perlocutionaryact)是通过某些话所实施的行为,或讲某些话所导致的行为,是话语所产生的后果或所引起的变化,它是通过讲某些话所完成的行为。[14]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生产出题材丰富、内容翔实、形式多样的新闻作品,在打通媒介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实现纵深发展,巩固舆论阵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并多次作出战略部署。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便是推动媒体融合、实现纵向发展的重要举措。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9月20日,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中宣部对全国范围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出部署,要求2020年底基本实现在全国的全覆盖。[15]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高位推进,就是要满足基层受众的信息需求,形成舆论传播力,从而实现新闻舆论主阵地的全覆盖。
在脱贫攻坚的舆论引导工作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地域和亲情”优势,结合媒介技术发展需求和本土受众媒介使用习惯,创新内容生产方式,制作出一些有温度的新闻作品,推动了政策的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地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升了新闻舆论工作在基层群众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其自身建设也在具体实践中得到推动。重大政治议题的报道,对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项考验,多地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刚挂牌成立的,通过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系列报道,让媒体队伍在工作中增进了对“以人民为中心”传播理念的理解,强化了媒体的社会责任,锤炼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基层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二)有效缩短距离,凝聚社会共识
在传统政治关系理论中,距离意味着“隔阂”“隔膜”甚至是“分裂”[16],但在现代政治学研究中,距离不仅是远近的测量,更多的是探讨关系的亲疏。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距离状态或距离的形成,除了“无接触”状态(彼此间无任何联系,谈不上有无距离)外,可分为表面接触、轻度交集、中度交集和深度交集形成的四种距离。[17]造成这种距离的因素主要有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共同情感的程度等方面。通常情况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距离都处于前三种距离。
要有效缩短距离,就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媒体的基本职能是信息传播,向公众宣介党和政府的政策与主张。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有关政策的问题,一般地都应当在党的报纸上或者刊物上进行宣传……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18]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一系列有温度的新闻作品在基层涌现,将党和政府的行为传播给公众,将公众困惑反馈给党和政府,加强党和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从而缩短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起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效果。
(三)服务发展大局,助力社会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19],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必然选择。国家治理是一個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与国家治理是紧密相关而又高度依存的。新闻舆论工作作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融入国家整体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凸显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必须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城乡基层”[20]。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有效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以思想共识凝聚行动力量,用正确舆论引领前进方向,不断提升舆论引导力和舆论掌控力,引导基层干部和群众自觉贯彻党的政策和主张,切实强化基层治理,营造有利于推动当前社会改革发展和有利于全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环境。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职能,在基层经济建设、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成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重要抓手。
四、结语
脱贫攻坚立足基层,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视角和触角要深入基层。尽管在脱贫攻坚报道工作中县级融媒体中心不如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的表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闻原创内容和质量、媒介技术手段的运用、新闻队伍的专业提升等方面都有待加强,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这支年轻的新闻舆论队伍的专业与活力,在未来的新闻实践工作中一定能够提升“造血”功能,实现基层舆论引导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梁燕.言语行为理论视野下当前我国报纸新闻语用失误分析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2]曹学玲.新闻言语独特的言说策略:言语凸显与议题建构[J].东京文学,2010(6).
[3]O'Toole M.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M].London: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4.
[4]汤广花.自我“造血”才能活得更好[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2-24.
[5]从分站布局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红网这场探索弥足珍贵又成效显著[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1128/c40606-31478208.html.
[6]王永新,墨懿萱,郭小宇.抚松县级融媒体 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N].吉林农村报,2020-06-10.
[7]胡范铸.中国新闻言语行为构成性规则的演绎分析[C].中国应用语言学会,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应用语言学会,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2005:353-365.
[8]李嘉,张朋柱.群体研讨支持系统及其文本分析方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136.
[9]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224/c40531-29831938.html.
[10]胡范铸.中国新闻言语行为构成性规则的演绎分析[C].中国应用语言学会,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应用语言学会,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2005:353-365.
[11]习近平: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干部作为 扎扎实实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7/06/c_1123090619.htm.
[12]余旺鸿.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问题与前景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
[13]多位“县长”走进直播间为农民实力带货[N].大庆日报,2019-11-11.
[14]李嘉,张朋柱.群体研讨支持系统及其文本分析方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136.
[15]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面启动 2018年先行启动60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2020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EB/OL].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8-09/25/c_137491367.htm.
[16]刘小燕.政治传播中的政府与公众间距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7.
[17]刘小燕.政治传播中的政府与公众间距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7.
[18]毛泽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149.
[19]习近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217/c1024-24384975.html.
[20]青连斌.习近平总书记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817/c83859-29476974.html.
(作者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新闻学博士后)
编校:王志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