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对策建议
曹俊萍
摘要: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工业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企业为压缩产品成本,不断缩减人力资源规模,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明显减弱,就业工作面临严峻形势,本文从海西州当前就业形势、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工业经济特点等角度出发阐述了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等现象的成因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业;经济;人力资源;成因;对策
当前海西州企业的艰难程度胜于金融危机之后的任何时刻,企业多项指标下降,经营成本持续走高,利润率空间压缩,用工难,融资难,原物料价格上涨,出口市场萎缩。经济下行挤压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使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均出现了“招工难”“留人难”问题。
一、存在问题
1、受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影响。近年来,海西州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等现象,为节约生产和运行成本,部分企业用工需求不断降低以缩减人力资源规模,降低产品成本,2014年在海西州开展的春季用工调查和“春风行动”中,各类参会企业66家,提供岗位3626个,2013年同期参会企业为80家,提供岗位4177个,分别减少18%和13%,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呈现减弱趋势。
2、企业生产生活环境艰苦。由于受海西地理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及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周边自然环境恶劣,客观上降低了企业对人力资源尤其是中高级技术、管理方面人才的吸引力度,加之海西的企业主要类型为盐化、煤化类行业,企业生产环境相对比较艰苦,各种有害粉尘、气体对企业职工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部分企业缺乏对职工身体保健、医疗等相关保障,即使部分企业以优厚的待遇招聘到企业急缺的人才,也因生产生活环境等条件艰苦难以留住人才。
3、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缺失。部分企业不注重自身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认识仅停留在生产成本层面,不注重企业人才培育和长期发展规划,甚至有些企业因生产经营、资金运转等因素无法兑现招工时的各项福利保障,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留人难”的困境。同时,部分企业娱乐、休闲设施不健全,员工生活单调枯燥;少数企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当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相应的组织牵头来维护其正当权益。
4、用工条件较苛刻。企业用工普遍对劳动力有年龄、技能、工作经历、性别等方面的要求,个别企业的用工要求甚至脱离实际。园区许多企业在招工时,将年龄限制在18-30周岁,35岁以上的求职者基本不招,使求职者“望岗兴叹”,人为地减少了用工数量。有些企业在招工时要求要有相关工作经验,使许多求职者因没有工作经验与岗位失之交臂。
5、企业员工权益保障不到位。个别企业招工存在短期行为,劳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对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重视。有的企业仅为员工买了“五险”中的工伤保险。少数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规章制度苛刻,动辄就扣工资扣奖金,这样既使职工产生对立情绪,甚至纷纷走人,又让企业口碑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它企业的招工。
6、部分企业员工男女比例失调,严重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经抽样调查发现,全州部分企业员工构成多以男性为主,如:格尔木豫源有限责任公司共有员工292人,其中男性占77%;青海矿业煤化集体有限公司共有员工357人,其中男性占88%;西安长湛茫崖分公司共有员工396人,其中男性占93%等,加之企业远离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导致企业员工在社会交际、情感生活、娱乐文化等方面存在空白区域,都从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员工队伍的不稳定。
7、新生代劳动力呈现出的新特点。80后、90后新生代劳动力逐渐成为劳动大军的主力,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接受了较好的教育,法律知识较为丰富,维权意识较强,择业动因也发生变化,由体力打拼型转向技能淘金型、由生存型转向发展型。绝大多数不仅希望薪酬福利如愿,更多的注重个人发展,追求体面而有前途的工作,追求时尚生活、崇尚自由空间,择业时宁可去做服务业的服务员、营业员,也不愿意去做一线操作工,中小企业工厂化、流水线式的艰苦工作已难以吸纳就业。
二、解决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企业“招工难”的对策建议
一是企业提高工资待遇,增加用工吸引力。引进劳动力,解决用工短缺的关键是提高职工工资待遇。企业要认清地区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根据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及时调整职工工资,尽量接近甚至超过周边地区的薪酬水平,并进一步提高各种福利待遇,增强企业用工吸引力。
二是规范内部管理,减少职工流失。企业要理性地审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改变短期用工行为,及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保障和维护员工合法正当权益,进一步构筑和谐的劳动关系。在企业用工方面要有长远计划,根据生产特点,合理制定全年用工计划,避免企业在生产淡季时员工大批跳槽,减少员工流失。
三是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对员工要实行人性化关爱和贴心式管理,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定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生日送蛋糕、生病探望、节日祝贺等形式,千方百计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是加大技改投入,降低企业用工人数。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引进高新技术设备,推进产品更新换代,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员工的依赖度,更好地适应劳动力供应长期紧缺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