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张素萍
摘要: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发挥学科教学优势,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落实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初中地理是一门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其对于培养学生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今社会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日趋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形成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人地协调观培养的现状
人地协调观作为一种人的意识形态,给利用纸笔测试的现行教育方式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戰,导致师生对这一重要观念缺乏重视,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人地协调观流于虚设
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观念的形成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去做这样的无用功,因此就出现了下列现象:一是把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目标写在教案上,上课却不管不问;二是在各类公开评选课上,为了给课堂增光添彩,教师临时抱佛脚,简单说教几句。价值观念的培养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高贵的品质,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
2.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传统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仅限于教师的口头教育,很难深入触动学生的内心。因此,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显性或隐性的图文资料,选择多样的学习方式,如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创新教学,帮助学生主动形成人地协调观。
3.评价方式流于形式
不可否认,价值观念的培养难度远远高于知识的讲授难度。价值观念的形成复杂多样,受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对人地协调观这一心理意识形态缺乏切实可行的评价手段和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流于形式,对人地协调观的学习效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评价。
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策略
1.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关的科学。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教学的灵魂。教师必须要明确认识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由于人地协调观这一培养目标比较抽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最容易忽略,教师要将其具体化、细节化、可操作化,以更好地落实。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这一章时,教师制定的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目标是:(1)能在地图上描出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说出其所跨的主要省区;(2)运用具体的图文资料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3)列举实例说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带来的影响;(4)结合实例说说生活在当地的人们是如何解决缺水问题的。
通过以上目标的层层落实,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要注意顺应环境特征,做到人地和谐相处,在润物细无声中有效落实人地协调观。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综观地理教学,教材注重选择和利用典型素材,阐释人地关系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和意义,同时也落实了人地协调观。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人地关系思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思考、领悟人地协调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这节课时,因为教材上有许多土地资源破坏的图片,通过展示这些景观图片,师生互动,读图感知林地、草地、耕地因为人们的急功近利而遭到破坏,给学生以直观的感知,让学生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利用状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促使学生爱护耕地、保护土地资源,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3.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教学案例,只有面对真实的情境,学生的内心才会有所触动,才能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才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的想法。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这节课时,教师先播放视频——“黄土高原景观”,通过视频让学生一起走进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贫困。人们曾经在黄土高原上放牧垦殖,山地中分布着广袤的森林,高原上林草茂盛,环境宜人,并展示大片沙枣林枯梢衰败、人畜饮水困难、风沙和沙尘暴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通过真实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语言表达、行为习惯等方面评价学生,还可以通过书面作业、社会调查、宣传活动、口头提问等“外显”方式展开,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基金项目:2019年度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研究(WW[2019]GH199)。
参考文献:
[1]杨修志,贾素知.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7(6).
[2]谭林.解决“人地协调观”教学问题的培养路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