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以家长之心理解家长

    刘萍

    

    去年九月,我带着刚满三岁的儿子走进了幼儿园,从此我拥有了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

    我的中班和儿子的小班刚巧在同一楼层,每天把儿子送进教室的那一刻,我总是在走廊上站一会儿,担心儿子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于是,我便理解了为什么孩子入园的时候家长都依依不舍,为什么家长不厌其烦地交代,为什么家长走了又折返回来……

    换个角度,理解家长的“责怪”

    身为幼儿教师,我们经常会因为家长的“迁怒”“责怪”委屈,可是换个角度,体谅家长当下的心情,我们也就不那么委屈,事情也能迎刃而解了。

    记得上学期我外出学习,突然收到一个家长发来的孩子腿上淤青的照片,家长在QQ群里语气非常不好。换做以前的我可能会抱怨:“不就是在哪儿撞的嘛,小孩子撞一下很正常,淤青过几天就会散掉,何必大惊小怪。”可转念一想,如果是我儿子在幼儿园撞伤了,我一定特别着急心疼。我一下子理解了这位家长此时此刻的心情,她看到孩子腿上的淤青特别心疼,所以迁怒老师,责怪老师没有照看好孩子。

    我赶紧联系带班的年轻老师,原来是这个孩子没注意看路,自己撞在了椅子上。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我联系了这位家长。首先,为因为我们的疏忽让孩子受伤道歉,然后,提醒家长去医院处理,处理的费用由老师承担。同时,我也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和她沟通,告诉她,孩子在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希望家长能够理性对待。此时家长情绪慢慢稳定了下来。之后,我又给带班的年轻老师打电话,提醒她再打电话和家长解释一下,第二天在园要随时关注受伤的孩子,同时,在班里开展“摔倒了怎么办”的安全主题活动,引导幼儿避免受伤、知道受伤了怎么处理。

    等我从外地学习回来,这位家长主动找到我,为自己当时没弄清楚事情真相就责怪老师感到抱歉。看吧,其实家长只是太爱孩子,一时忘记了理性分析。

    换个角度,消除家长的“不放心”

    作为老师,不能总是抱着让家长服从的态度,要接纳家长,以心换心,用行动换来家长的信任和认可。

    上学期我们班上来了一个转校生,开学第一天外婆就告诉我:“老师,请你一定要多关注一下我家孩子,他胆小,身体又弱,随时都可能感冒生病。”我连忙答应着“好的”,同时把孩子的情况告诉保育员。可是,几乎每天,外婆都会把孩子送园之后再回来一趟。有时候借口说给孩子喂药,有时候说觉得天气热了来给孩子换衣服,有时候说孩子有点咳嗽送点枇杷水,等等。

    作为老师,我们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就能理解外婆为何如此紧张了。孩子从小体弱多病,作为监护人怎么能不小心照顾呢!而外婆每天这样不辞辛劳地往返,可能是对老师不了解,不放心老师,担心老师不能好好照顾孩子。找准原因后,每天接孩子入园,我都会根据天气预报查看孩子的穿着是否合适,查看孩子身体是否异常,也和外婆聊聊天,例如告诉外婆孩子在外面活动热了,我就会给他减衣服,这两天天气干燥幼儿园给孩子准备了雪梨水;离园的时候我也会把孩子在园一天的活动、吃饭、午睡等情况告诉她,天气多变的时候提醒她在孩子书包里面备上衣物。孩子在园期间确实生病少了,外婆也逐渐放下心来,不再反复对老师交代,也不再每天折返了。

    换个角度,引起家长的“重视”

    老师在幼儿园接触的孩子多,遇到的各种事件也多,只要留心,很多时候会发现家长未曾注意到的事情。必要的时候给家长一个提醒,甚至教给家长一些方法,就会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孩子的健康和发展。

    五一劳动节放假的最后一天晚上,嘉嘉妈妈给我发消息说孩子手摔伤了,需要请假观察一天。回想起嘉嘉的“幼儿基本情况调查表”上写着孩子右胳膊脱臼三次,我发信息给嘉嘉妈妈:“孩子是哪里摔伤啦?”“胳膊,老师,没事儿,我们都习惯了。”“您确定只是摔伤吗?有没有去医院看一下?”“宝贝说不疼,应该没问题的。”我想,如果儿子摔伤了我会怎么办,我一定第一时间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没问题才放心。于是我又电话联系嘉嘉妈妈,让她带着宝贝一定去医院检查,如果耽误治疗很有可能会引起其他疾病。第二天,嘉嘉妈妈告诉我,医院检查说孩子又脱臼了,要不是老师坚持,她一定不会带孩子去看的,从心里特别感谢我。

    在之后的日子里,看到班里孩子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我都会想到我自己的儿子。当孩子不想午睡時,我会想到如果是我自己的儿子,我多么希望老师能像爸爸妈妈一样陪着入睡,看看孩子有没有盖好被子、睡得好不好;当孩子外出玩耍时,我会想到如果是我自己的儿子,我一定想让老师帮着换下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当孩子犯错时,我会想到如果是我自己的儿子,我一定希望老师给他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当孩子闹情绪时,我想如果是我自己的儿子,我多么期望老师能鼓励他,安抚他……就这样,我关心爱护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也赢得了每一位家长的支持和认可。

    注:此文为“第四届全国幼儿园家园共育征文”获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