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式理论的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周雪燕

    关键词:图式理论;艺术设计;教学

    图式可以建立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连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1]。在艺术设计领域,早在格式塔学派的研究中就出现了视觉图式的概念,格式塔学派的视觉图式是根据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眼睛感知到的视觉图形交织成的认知结构,同样可以建立起有形图像输入与无形认知输出之间的桥梁。而在教育领域中,研究基本取自于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图式是主体对客体认识的结构组织或行为模式。不论是格式塔学派的图式还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它都是一种符合人类认知特征的、主客体之间相互交融的过程。

    1 图式理论概述

    图式源于康德、亚里士多德等大师的哲学[2],发展于认知学家当中,扩展于教育设计者及其它社会行为学者的研究之下。起初,针对该理论的研究广泛出现于心理学和语言学中,扩展到教学领域之后多用于指导第二语言教学设计活动、数学教学、地理教学等等专业,主要分三种: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其中语言图式是构成知识的基础单元,即文字、词语、词汇和句型;内容图式即知识背后的信息,在教育中即是某学科的背景或者专业知识;形式图式是关于语言图式的特征、类别的掌握,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形式图式即英语语言的句式、特征以及构成规律等。这三者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完成图式的创建并影响随后的感知。在长久的发展下,图式的性质成为各学科研究中可遵循的认知规律。

    1) 图式的层级性质。层级性质是图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在图式的层级性中仅在最高级别的节点上指定命令,激活之后,较低级别的结构便会完成一系列的动作[3]。图式层级性可以对每个结构逐层剖析,准确反映出图式动态结构的信息。

    2) 图式的插槽性质。有学者提出图式是用插槽来接受一系列变量的知识结构,每个插槽都具有一个最常见的表示形式,如果世界上的信息没有提供任何值,则使用该默认值[4]。

    3) 图式的交互性质。图式的建立是过去经验指导并吸纳新信息的过程,这既不是全新的行为也不是旧行为的重复,是由先验知识与新知识的交互而产生的,在此过程中发生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5]。通过Brewer 的经典“办公室”实验可知先验知识决定了人的现有认知。

    2 基于图式理论的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现状

    近年来,在艺术设计中也萌发出了些许相关研究,其中的研究以景观图式、绘画图式研究占多数。王云才等学者对景观设计学课程进行图式化教学实践探索,提出了适合于景观学习的图式语言教学模块,为我国景观设计学理论及教学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多元化教学优化途径[6]。湖北美术学院将其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的基础课程。也有些学者对建筑设计语言进行界定,以要素、关系、图式为基础,提出一个建筑设计框架[7]。此外,也有用图式语言分析二维图像的研究,例如,通过对剪纸图形的特点及前人经验,挖掘剪纸图形中的图式语言并丰富和创新剪纸样式[8]。可见哲学、认知学科中的图式可以用于指导艺术领域的各类研究并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将图式理论与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相结合的研究较少,除第二语言教学之外,图式应该拥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与价值。

    3 基于图式理论的艺术设计教学意义

    3.1 系统梳理知识体系

    圖式的插槽性质决定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图式理论介入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之中,可以完整地分析及梳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将繁复的教学知识转化为系统化、规范化的信息架构。对于教师而言,能够对教学内容有全方位地、清晰地了解,有助于教师掌控教学的进度与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进行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的课堂设计[9]。对于学生而言,结构化的教学能够条理清晰地、牢固地建立自己脑海中的知识结构,掌握知识的认知负荷会减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习动机。

    3.2 促进教学及学习活动的快速开展

    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其层级性质表明图式如同树状图一样,从顶端知识点延伸出众多分支。人的认知也是有一定层级性的,图式指导下的艺术设计教学活动符合人的这种认知规律,从而使教学活动开展顺畅。也有很多研究表明在同样的时间内,不论是在认知负荷、内在动机或者成绩方面,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会更加有效,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

    就图式的交互性质而言,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能够加强脑中知识结构之间的耦合关系,与学生先验知识相联系的教学内容比硬加入学生脑海中的知识记得更久远。

    4 基于图式理论的艺术设计教学思路

    艺术设计学是一个技术和艺术相融合的学科,其中包含各类核心课程:设计史论、设计美学、基础原理及设计实践等等。

    4.1 基于语言图式的理论教学

    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基础设计要素即语言图式,基础设计要素的认识与掌握是开展更深层次教学环节的基础,解决了设计中的“词汇”问题也就解决了教育工作中的一大半进度。

    依据文中总结图式的三个特性,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开展,首先,要满足图式的插槽性质,要求在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应从整体特征出发,让学生了解各类设计基础要素的基本插槽默认值,在共性的认知基础上逐渐扩展特性的设计要素。例如,设计基本原理中的《人体工程学》课程,国际平均的人体尺度数据是一个语言图式的默认值,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已经总结出的国际认定的人际距离、视野宽度、手握距离等要素的值,再深入带领学生根据种族、地理空间了解特性人群的特殊值。其次,在开设各类课程以及进行课程讲授时,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层级顺序进行。在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序的知识结构,具体而言是考虑各个设计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从大到小向学生讲授,例如在接触“标准色”要素之前没有关于“色彩模式”的概念,则无法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系统有序的知识图谱。

    4.2 基于内容图式的多媒体教学

    就艺术设计学科而言,涉及到的内容图式主要是文化图式。在教学时需要学生了解世界各地艺术的不同历史背景、文化信息,从而理解各类设计作品;在学生设计实践环节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设计对象的相关文化信息,文化差异越大则越会产生诸多沟通问题。可见,不论是在艺术设计教学的前期或是后期,增加文化图式的导入必不可少。

    内容图式的教学设计可按照图式的交互性质扩展,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与学生已有认知相联系,从而促进长时记忆的发生。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先验知识,以便更好地发生新旧知识之间的交互。例如,在《中外设计史》课程中介绍明清时期的相关设计时,可以通过动画、视频、图文讲解、教育游戏等等各种方式与学生产生交互。

    4.3 基于形式图式的实践教学

    基于形式图式的实践教学,需要引导学生熟知各类设计风格,同时指导学生在应用中学会有规律地组织设计元素。艺术设计的最终教学目的是学生可以在掌握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

    形式图式的培养与插槽性质密切相关,设计语言的组织与表达在千百年来的设计史中形成了多种固定搭配(默认值)。因此,需要教师在知识中提炼并归纳出设计要素的组织形式与规律,按照形式进行分类教学。例如,在《视觉设计》课程中讲授波普艺术风格和孟菲斯风格,要归纳二者的形式图式规律,即波普艺术风格为色彩饱和、线条大胆、物件与意涵分离、圆点放射状背景等等;而孟菲斯风格即撞色配色,正方形、波浪线、圆形、三角形为主,伪立体效果。让学生在掌握设计风格的规律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扩宽眼界,大胆实践创新,在实践中做到巩固知识。

    5 结语

    通过有组织有规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快速地掌握设计基础语言,而且还能够强化记忆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认知心理学的介入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发展,引入图式概念及图式的特性用于指导艺术设计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现有的教学设计提供新的认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