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卓越涉外法律人才之培养策略分析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涉外法律人才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乌云斯琴,信泽法园律师事务所。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326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和中国周边国家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为了实现有效合作,需要法律来保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意识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积极践行下去。立足于“一带一路”的基本情况,注重对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为合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一、“一带一路”

    在2013年的时候,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强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形成友好的关系,共同创建出美好发展局面。在开展“一带一路”行动的时候,要明确原则,每个国家处于平等的位置上,积极寻求最佳的合作方式。可以说,“一带一路”是伟大的创举,符合区域内各个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诉求,所以应该大力倡导,展现出新的局面。发挥出“一带一路”的作用,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在“一带一路”的理念下,将会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符合各国发展的需求。二、涉外法律人才的标准和目前的培养模式

    培养涉外法律人才,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就是涉外法律人才的标准是什么:有的学者认为,是指具有较强外语能力和扎实法学功底,可以在国际机构、涉外部门或者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律师事务所工作的优秀人才。一名合格的涉外法律人才,仅仅具备外语水平和法学功底是不够的,主要是处理事情的能力,可以根据自身所学知识做出正确判断,维护好各方的利益。所以成熟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要满足上述标准,目前我国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理念强化型、实验班型、专门化培养型,培养出来的人才各有特点。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断提升人才专业水平,更好的投身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各国间的合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理念强化型

    培养教师、学生的国际化水平,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培养模式的重点在于英语学习,一般会直接聘请外教来授课。组织教师到国外有名的机构和学院交流学习,认清楚目前的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授课。理念强化系培养模式是我国法学院主要采用的方式,其符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联合发布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该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国内法学院和国外法学院的交流,运用教师互派、学生互换的方式发挥出海外法学资源的优势,立足于实际情况,形成灵活多样、优势互补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但是这种培养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对人才缺乏全面的锻炼,只是注重理论的学习,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实验班型

    是指在法学院的内部,开设专门以研究某一国家法律为主的授课班级,实验班层次是不一样的,有本科、硕士。我国很多法学院都开设了专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实验班,例如中欧班、英美法班、法学英语双学士班等,都属于实验班型。这种培养模式旨在提升法学和外语能力,包括了理念强化型培养模式。实验班型具有专业化、规范化的特点,受众面比较小,是精英化教育,人才质量比较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验班型培养模式范围比较小,只局限于固定的对象,所以教育效果比较好,满足当前社会对涉外法律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外语和法学学习,实现二者统一协调,达到相对平衡状态,不断提高综合素养。

    (三)专门培养型

    这种培养模式加大对涉外法律人才的投入力度,包括教师资源、资金等,将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作为法学院的主要任务。涉外法律人才本科阶段的培养,为了取得良好效果,在课程设计、教学教法、教材选择上都增加了国际化因素,加强了一般外语和专业外语的应用,让学生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学会用发展眼光去看待问题。专门培养型依托的是院校的整体特色,运用全面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路径,让学生和国际接轨,增强自身的国际化水平。这种模式重点突出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所以对学院师资和学校的学科优势要求比较高。对于一些地方院校而言,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再加上自身实力不强,所以这种模式不适用。

    (四)三种培养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

    第一,过度的重视外语能力培养。不可否认的是,外语水平是衡量一个涉外法律人才的重要指标,是必须要掌握的。但是外语并不是一切,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法律素养,如果将时间都花在外语学习上,会存在综合能力偏低的情况。第二,外语学习方式落后。大部分学生都有扎实的英语理论基础,但是平时缺乏练习,慢慢就会出现哑巴英语的情况。如果在国际上无法和他人进行交流,那么外语学习也就丧失了意义。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做到灵活应对,才能有效处理。第三,用外语讲授专业课是不正确的。法学是一门难度比较大的学科,用母语学习都会感觉到很吃力,外语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要善于去总结问题,通过改进来完善,运用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对“国内本科+国外硕士”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

    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涉外法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扎实法律功底和外语能力。但是想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不容易的,需要解决目前面临问题,运用何种方式去学习法律知识?在大学时期内,什么时候学习外语?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怎样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所以要大胆创新,探索出新的培养模式,才能够提升人才质量,满足实际情况的需求。通过上述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三种培养模式都存在不足之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作用的发挥,使得人才培养质量很难有所保障。只有不断创新模式,才能适应发展需求,在“一带一路”中发挥出人才资源的优势。

    法律基础理论学习时要用汉语,才能对知识有正确认识,为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后期才能更好的学习。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法律,而且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法律变是正常的事情,因为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制定法在发生着多种变化,但是不难发现其本质性的法理却是不变的,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因为很多知识都在此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抓住重点,才能保证学习质量。在学习中要用母语来完成,可以加深在脑海中记忆,形成正确的认识。我国对卓越法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本法理,还能够增强法学的实践能力,这是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根基。母语学习便于学生更好去理解,有利于提高运用能力,解决实际中遇到问题。

    国际上通用的语言是英语,也是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但是也包括日语、德语、法语等。因此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让外语学习更加具体化。我所在的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信泽法园律师事务,这里离蒙古国和俄国比较近,可以学习这两个国家的语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例如可以和外国人进行谈话,语言表达能力会不断提升。本科阶段的学习,外语教学并不是重点,要在工作之后进行锻炼。法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没有经过锻炼是很难成长为一名优秀人才,按照“国内本科+国外硕士”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国内接受了系统的法学教育,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技能,所以这种培养模式可以提升涉外法律人才的水平。

    留学对象。按照“国内本科+国外硕士”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挑选法学专业四年级的学生进行出国学习。大四属于实习时期,已经学完了专业的所有课程,具备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毕业论文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完成,只有按照学校要求回国参加答辩就可以了,这样不会影响到外国学习。要从大一开始就让学生学习外语,通过长时间积累已经掌握了基础理论,大三结束后就完成了专业课的学习,要组织学生到国外学习,这是最好的時期。当处于国外环境中时,语言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实现与他们流畅的交流,保证传递出正确信息。去国外学习的时间通常是每年的9月末,根据司法部的规定,为了提升人才质量,每年都会举办司法考试,学生会积极参加,为将来职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国内本科+国外硕士”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要想实现必须有开课学院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对法律系的课程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情况下,会让学生在大四的时候出国学习,所以要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在大三之前学完,这样就不会有负担。有的课程是大四才开设的,这对出国留学的学生而言是阻碍,所以要提前开设,给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开绿灯,确保顺利的进展,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由于课程内容比较多,如果集中起来学习学生会感觉到压力很大,因此要合理搭配,确保知识的吸收。在调整课程的时候,学校不能单方面做出决定,要和学生及时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实际效果会更好。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课程内容整合,在相同时间内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程调整给学生出国学习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全身心投入进去,对外国法律环境更加熟悉,为将来工作做好准备。

    学校政策支持。将新培养模式运用到实践中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学校要发挥出自身作用才行。首先,学校要加强和国学学校的交流,建立起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其次,为学生争取优惠的学习条件,国家有支持出国学习的奖学金,但是名额是非常有限的,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和国外的名校进行协商,主要是出于对学生的考虑,创建出良好学习环境,包括师资力量、课程安排、学费减免、良好住宿条件等,为学习期间提供可靠的保障。学校之间要签订专门的合同,为学生争取最大利益,不断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最后,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要突出所在国家的特色,包括政治、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学习,对国家有一个全面了解,尽快融入到陌生环境中。对于出国学习的学生而言,学校是他们坚实的后盾,所以要肩负其责任,人才培养不仅关系到学校未来发展,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留学期间一定要时刻关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更加安心的去学习。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的倡议布局下,要提高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国内本科+国外硕士”的培养模式实现了区域间的资源互补,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式,要积极推广开来。我们相信,新培养模式的实施,肯定会为“一带一路”提供优秀的涉外法律人才,加强和周边国家的联系,走合作共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龙长海.论“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的卓越涉外法律人才之培养[J].知与行,2017(2).

    [2]马彦峰.法律英语专业建设与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研究[J].法制博览,2019(24):47- 48,51.

    [3]祖彤,周淼.“一带一路”倡议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理论观察,2019(7):119-121.

    [4]聂帅钧.“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新使命[J].重庆高教研究,2019,7(2):53-65.

    [5]李建忠.论高校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