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行为及转化策略
李铁军
摘? ?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低效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不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不重视实验教学等,提出了转化教学中低效行为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一线物理教师的施教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低效行为;有效性;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11-0016-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和效果。虽然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有几年,但走进教学一线可以发现,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育理论策略与教学实际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多数教师仍基于传统观念下的自身经验进行教学,课堂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所以,理清高中物理课堂低效教学的成因,针对問题对症下药,提出转化策略,对提升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笔者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发现物理课堂低效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 ? 低效教学原因之一:教学方法单一
高中物理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为了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讲授法就成为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虽然也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教学,但是都比较少,长此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就缺少了交流互动,缺少了情境、问题设计,缺少了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等学习方式。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课后“无休无止”地练为主的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缺乏思考问题、理解概念、归纳规律的过程,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只知道个大概,理解不透,从而导致对教师所讲知识的巩固率很低,也就造成教学的低效。
例如,有些教师在讲授新课“研究电场的能的性质(一)”中“研究电荷在电场中的功能关系”这一知识点时,采用了下面的传统教学过程:在讲授电势能的定义时,没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电荷在电场中具有能量——电势能,而是直接给出电势能的定义;在讲授“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时,没有引导学生把电场和重力场进行详细地类比分析与讨论思考,而是直接给出结论——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跟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有相似的关系:WE=EPA-EPB=-ΔEP,电场力做正(负)功,电势能减少(增加)。剩下的时间通过大量的习题来让学生掌握怎么用这个公式解题。“电势能”概念本来就很抽象,而授课教师没有创设情境去引导分析,没有让学生经历问题思考、探究的过程,只是给学生“灌输”让其记下了一些枯燥的公式和结论,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上学生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规律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这就是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
再如,高三物理试卷讲评课或高三复习课,由于内容较多,不少教师为了争取时间给学生多讲几道题,也是采用讲授为主的方式。虽然教师讲解思路清晰、分析透彻,但是调查发现,不少教师经常反映在课堂上重点讲过的习题,下次练习考试,学生还会出错……这也是单一的讲授法造成的低效行为。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物理课堂走向多样化。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敢于精简“讲”的内容,缩短讲授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训练思维,以提高讲的有效性。其次,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接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给学生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在认真思考分析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培养探究能力。
2? ? 低效教学原因之二: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物理是一门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自然科学,生产技术中的现象、生活中的各种事实都与物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创设情境,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建构模型的必要性及方法。几乎在每一节内容里,课程标准都会要求用物理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无论是在引入课题时提出的问题,还是用于知识解决的练习题,都是抽象的理论问题,而且比较复杂,与现实生产生活有关的问题比较少,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物理就是为了用概念规律来解题,来寻找解题方法,从而获得一个好的成绩。物理与现实生活离的比较远,学生对物理不会有学有所用的感受,也就逐渐对物理失去了学习兴趣。
比如,一位物理教师上“物体的受力分析”这节课时,采用的研究对象是小球或者物块、斜面、质点等物理模型,学生虽能做正确但是毫无兴趣可言。其实,受力分析可以联系小孩沿滑梯下滑、超市的自动扶梯、汽车加速或者减速运动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运动作为研究对象,以增加学生的亲近感。
学习了牛顿第三定律后,大多数习题都是物块、斜面、弹簧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学生分析起来也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自行车、汽车是怎么前进的,风扇是怎么扇出风的等比较接近日常生活的物体运动。学习完动量定理,向学生解释为什么人从高处下落地面时要蹲下。学习完匀速圆周运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高速公路转弯处设计成外高内低等。这些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将问题置于现实的情境中,通过所学知识解释、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物理就在生活中。并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使其感到学有所用,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3? ? 低效教学原因之三: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不合理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中最为常用的辅助性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中学物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物理教学更加直观和形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新的技术手段不擅长,也就无法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另一部分教师对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多媒体教学只是图花哨,而且制作课件麻烦,和传统教学的效果没有多大差别,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导致在总体上多媒体技术使用率不高,很多学校的物理教师仍采用口头讲授的方式。
有些物理实验现象、物理过程由于受时间、空间及实验条件的限制,很难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如卫星发射规律、超失重现象、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教材中除了给出一些文字表述或图片外,很少有其他的辅助性资料,在多媒体技术缺少的情况下,教师只能在黑板上把原理图简单地画出来,或者对照课本上的插图来解释实验过程或现象。学生很难想象其真实发生的过程,造成在理解上的模糊不清,即造成教学的低效。
而有的教师对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度,所有的内容都制作在PPT上,一整节课都使用多媒体PPT来展示。这样一来,教师课堂教学缺乏身体语言、表情等情感的交流,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此外,由于多媒体教学所涉及的知识非常丰富,PPT要不停地更换页面,翻页较快,一闪而过,没有板书,使学生在学习中容易被迷惑,找不到学习的重难点,难以做笔记。所以,过度使用多媒体PPT教学也造成了教学的低效。
要解决这些不合理使用多媒体带来的课堂教学低效问题,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使教师要转变对多媒体技术使用的观念,树立多媒体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信念。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观摩多媒体技术使用熟练的教师的新授课、习题课等示范课,使对多媒体技术不熟练、有偏见的教师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是物理中有许多像微观粒子的运动、宏观天体的运动、电磁实验等课堂无法表现的、不便于观察的、无法直接演示的、不便于学生想象分析现象过程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技术生动地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及规律,也有助于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定期培训,提高其制作能力。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大赛、人人上一节多媒体技术汇报课等手段来督促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制作。
再次,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多媒体技术应该是适时恰当地使用,不可以一味地使用而忽略了学生,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突出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性。关注多媒体技术应用下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的反馈情况,更应注重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 ? 低效教学原因之四:不重视学生的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来理解概念和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物理教师没有意识到实验教学的价值所在,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具体表现在:
4.1? ? 变“做实验”为“讲实验”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会不会做实验没关系,只要考试时会做实验题就行,因此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学生很少去实验室,而是教师在教室里面讲实验,让学生在下面记住实验中的关键考点等。
4.2? ? 变“学生实验”为“演示实验”或者“观看多媒体视频”
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省去到实验室里做实验的麻烦,要么将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要么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通过看去了解实验原理及步骤过程。
以上这些实验教学行为,取代了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索、理解物理规律的过程,挫伤了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真正意义上的实验教学有很大的距离,导致了实验教学的低效。
要解决实验教学低效的问题,首先是物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学生动手做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认识到实验过程包含了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既涉及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包含了科学探究(问题、猜想、假设、证明、数据分析、交流评估等)能力,而这些都是当前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认识到高中物理实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认识的一种重要途径。物理学科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规律是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印象的。
其次,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就需要改进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前布置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习、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课上,教师精讲,把大多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经历动手设计、分工合作、观察、分析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培养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
再次,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要对所做实验进行分析、分类,对于一些在实验室确实无法完成的实验,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教师的引导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实验现象和相关内容。对于實验室有条件做的实验,教师必须带学生去实验室完成,让学生经历方案设计、动手操作、思考分析、合作探究、收集信息、处理数据等一系列的实践过程。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的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精心设计教学细节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化解抽象问题,降低难度。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学生亲身实验来提升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课堂低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荣党.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策略与案例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
[2]李菊芬.浅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 2013(20):71-72.
[3]杨华军.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5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栏目编辑? ?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