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的行动与思考

    涂砚清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生态中,人们普遍偏重考试升学,尤其伴随着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急剧变化,传统劳动教育的形式和条件不断被刷新和改变,这些都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劳动教育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软化,在社会被淡化的现象。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课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富有个性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形式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开放性、创新性和灵活性,学习内容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领域,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与社会之间内在联系的体验,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作为“五育教育”之一的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一直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通过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手脑并用,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而劳动本身就是实践这一特点,更决定了它的课程开设与实施必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首先,我们对当前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整合的关键问题进行探究。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走向社会,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社会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其次,围绕困扰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整合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打破传统的研讨模式,运用多种手段与方法,深入研究,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基于现有的国家、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课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将几方面的课程进行整合,构建起具有地方和校本特色的、富有实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整合的实施模式,形成以实践为主的劳动教育模式,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实践性劳动课程。根据各学段学生实践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发展水平设置不同的主题,形成低、中、高年级自低到高的训练序列,打造劳动教育新课堂。如:中年级通过探究身边的环保课题,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意识,通过生活小妙招、童谣、漫画、“我的环保小秘籍”等方式,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强化爱护环境、遵守规则的意识。指导学生掌握生活小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培育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弘扬中华传统的美德,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借助课题研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研发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材蓝本,根据具体的课时安排,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整合的一系列课程。着力打造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成长课程”,初编写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整合的课程教材。尝试在学校开设“制作课堂”,让学生学习小制作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增强规则意识,用“小习惯”守护“大健康”,用“小举动”彰显“大文明”。整合“至美课堂”,将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相融合,发挥学校劳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彰显博览之美、艺术之美、健康之美、劳动之美、创意之美,使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读好劳动教育这本教科书,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美、传承劳动美德,引导学生勇于担当、奋发进取。

    通过参与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相整合的课程,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激励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课程的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中,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智囊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全面提升了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挖掘和整合校内外的实践性劳动教育资源,自主设计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劳动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整合课程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如:“档案袋评定”即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多元化评定”: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們更积极、更主动的参与到课程中去。此外,我们还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今后我们要继续从实际出发,从大课程理念上进行学科渗透,寻找更多的渗透点,在大教育观念上去社区、家庭、相关的社会青少年服务团体机构等,找有利于劳动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相整合的结合点,优化课程教学。通过社会实践课程和劳动教育相整合的课程,培养学生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精神。以大课程化理念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从而拓展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课程相整合的实施途径。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整合的实验研究》(JCJYC2018105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