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和探索
邓晓宁+高铸+向晶晶
摘要:结合行业实际深入养殖企业和基层一线开展了调研,探讨了长阳县畜牧业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旨在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生产技术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对接,整合相关项目、政策和技术资源,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发挥部门技术服务网络健全的优势,全力助推长阳县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
关键词:畜牧业;精准扶贫;实践;思索;长阳县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12-0036-03
从2017年2月25日开始,长阳县畜牧兽医局组成调研专班,由主要负责人带队,开展了畜牧业如何深入助力精准扶贫的专题调研。调研组选取了猪、牛、羊、鸡、蜂五类产业中的10家重点养殖企业(场、户),侧重调查了解其对接精准扶贫情况,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力求为长阳县当前及今后畜牧业如何深入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办法。
1 长阳县畜牧业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1.1 畜牧业“牛市”当前
由于国家调整优化生猪区域布局,示范引导东北地区合理承接南方水网地区生猪产能转移,我国生猪市场打破了“赚一年亏一年平一年”的怪圈,加上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下降,长阳县以生猪为代表的畜牧业正处“牛市”。目前,仔猪价格稳定在每头900元以上,而且由于供不应求,价格仍然在不断攀升;肉猪价格稳定在每千克17.50元左右,这一高位价格水平已经连续运行多月,养殖户在此大好行情下获利颇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纷纷将资本注入到畜牧业。如宜昌银泽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工程计划引进安格斯种牛3 000头,项目总投资2 673.43万元;长阳东晟生态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新建3 000头种猪场,建成后将成为鄂西地区最大的种源供应基地…种种迹象显示,长阳县畜牧业发展迎来了再次腾飞的重要机遇。
1.2 “121”模式成效初显
为进一步发挥畜牧养殖操作易、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等优势,创新金融扶贫投入机制,长阳县畜牧兽医局积极与扶贫、金融部门对接,建立畜牧养殖精准扶贫“121工程”贷款担保和贷款贴息专项扶持平台,为贫困户畜牧养殖小额借款提供融资渠道和利息补助。2016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畜牧养殖精准扶贫“121”工程贷款,发放贴息贷款1 30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 400多个农户脱贫致富。组织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企业主动对接帮扶,建基地,办示范点(户),助力脱贫致富。如长阳资丘飞鸡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应用“121”借鸡生蛋模式帮扶农民养鸡,引种购苗、填栏补笼,实行订单养殖,扶贫效果显著。徐泽燕,资丘镇西阳坡村八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合作社“1221” 模式(贷款10 000元,投入2亩养殖场地,生态养殖200只鸡,年纯收入10 000元)中,通过以表代审获得贷款10 000元,利用自家的山林喂养生态土鸡300多只,年终全部出笼后收入16 000多元。
1.3 主动精准对接三方赢
精准扶贫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最重要的中心工作,也是最严的纪律规矩,部分养殖企业抓住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在精准扶贫的主战场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敢于吃螃蟹,开创了一举三得的新局面。即政府要社会效益、企业要经济效益、贫困户要脱贫的良好势态。如永兴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在牧业产业中的优势,切实履行脱贫攻坚企业责任,建成“公司+农户+基地”的完整产业链,公司坚持“统一牛圈建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操作、统一商业保险、统一回收产品”的“五统一”原则,确保已经脱贫的贫困户不再返贫。2017年,公司在镇村两级配合下,计划结对帮扶260个贫困户,其中养羊200户、养牛60户,目前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通过企业带动,真正实现政府挣面子、企业挣票子、贫困户挣样子,取得了多赢局面。
1.4 养殖精准脱贫信心强
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政府引导下,认识到只有通过精准扶贫,才能使自己过上好日子。这些贫困户很少有一技之长,但是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养猪养羊喂鸡都是每天必须从事的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渔峡口镇布政村贫困户陈传轩说,他们村里的贫困户现在都愿意发展畜牧业,而且热情很高,都有相关的养殖基础。用他的话说,“养猪养羊蛮简单、时间短、来钱快,脱贫没得问题”。
2 长阳县畜牧业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发展不规范
在整个畜牧行业高开高走大好形势下,许多社会资本涌入,由于门槛低造成盲目投资,且缺乏科学规划、合理引导,甚至随意建场。在史上最严环保的今天,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建养殖场没有环保理念,环保设施只有简单的沼气池和化粪池,和养殖规模不配套,不能达标排放。如榔坪镇秦某将猪场选址在河道边上,并且没有建粪污处理设施,准备直排到河道,这些情况如不得到及时解决,会使产业无序发展现象更加严重。
2.2 “121”落实不理想
作为精准扶贫重要手段,“121”工程在担当重要角色的同时,经过实践检验也暴露出些许弊端,造成落地不到位,落实不理想。一是宣传不到位,贫困户获得消息的渠道有限,有些贫困户根本不知道“121”工程是什么,更不知道如何贷款。二是缺乏有效衔接,贫困户不敢贷,银行不放贷。根据银行方面规定,必须要有适价抵押物才能放贷,这就造成“121工程”对于贫困户来讲形同虚设。三是贷款额度偏小,“121工程”最多限额10 000元。以养猪为例,贫困户饲喂一头良种母猪,猪成本在3 000元左右,在產仔前饲喂成本在4 000元左右,加上栏圈改造,贷款额度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四是贷款额度一刀切,养猪养牛养羊养鸡的投入成本不可能一样,但是现在的“121工程”规定,生猪、山羊养殖户只能贷款10 000元,家禽养殖只能贷款5 000元,这种形式单一的贷款额度,不能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来考虑贷多贷少,缺乏灵活性。
2.3 对接机制不健全
伴随养殖市场向好,许多养殖企业发展势头迅猛,越做越大,但是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水涨船高。有的养殖企业甚至认为精准扶贫是政府部门的事情,和自己毫不相干;也有个别村认识不到位,搞嘴巴脱贫、数字脱贫。镇和村、企业和养殖户对接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传达、落实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具体要求和部署,这些环环相扣的工作,如果在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工作难以开展下去。
2.4 扶贫思路不开阔
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了两年多,各级政府在抓这项工作时也处于摸索阶段,对于镇村而言,如何让贫困户精准脱贫,思路不开阔。这就造成他们对通过畜牧产业精准脱贫认识不到位,行动不积极,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时缺乏思路。事实上畜牧产业有它独特的优势,最适合农村贫困户作为产业发展,不仅可以脱贫,在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还可以致富,这是很多镇村领导没有深入研究探讨的。
2.5 投入资金不充裕
畜牧行业作为传统的弱势产业,一直受到发展资金不足的制约,投入到产业精准扶贫中的资金就更少,这就使畜牧业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从长阳县畜牧产业发展实际来看,种源基地受到资金困扰,不能发展壮大,造成种源建设不配套、供求不平衡现象。由于从外地引种疫病风险难以控制,本地种源又供不应求,急需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本地养殖企业进行种源建设。
2.6 科技培训不到位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各级各部门对于科技培训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培训场次多,但是形式单一;有的培训人数多,但是质量不高;有的培训范围大,但是效果不佳。有的甚至为了培训而培训,这就造成培训流于形式,仅仅局限于培训,过程管理不到位。对于贫困户而言培训只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在后续发展上保持跟进,了解通过培训所产生的效果和质量,从而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培训方案。
3 畜牧业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措施和探索
长阳县是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县内旅游资源丰富,有5A景区清江画廊、4A景区清江方山、3A中武当、麻池古寨。畜牧产业进一步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要深入开展新时期畜牧业宏观政策框架体系研究,着眼新时期畜牧业供给安全保障,坚持绿色生态导向,研究制定适应畜牧业发展新形势的产业政策体系。要全面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确立的畜牧业重点工作任务,积极调整畜牧业生产,保障供给更加有质量,继续推进结构调整,保证发展后劲更加充足,进一步加快推广种养结合的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逐步调整优化生猪养殖布局,保障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
3.1 科学规划,精准对接
依托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项目和退耕还草项目,积极争取国土、交通、水利、林业、旅游等部门支持,建立连片万亩南方草场,打造贺家坪—榔坪—火烧坪—资丘—渔峡口百里生态牧旅走廊。建设沿线支点,打造休闲观光牧场,促进牧旅融合,不断拓展畜牧业多功能,实现一业串珠,三产融合。生态走廊要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运行,真正达到百里走廊、万户收益的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带动,确实增加长阳畜牧业知名度,为精准扶贫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深入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合理布局畜禽规模养殖场,对于畜牧养殖企业,推行粪肥环保处理新工艺,强化示范引导,建立长效机制,将环保理念宣传到千家万户,逐步在行业内树立起环保意识,让管理部门“管行业就要管环保”,让养殖企业“谁污染谁治理”。
各乡镇在通过畜牧产业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要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首先要研究适合本地发展的畜禽养殖品种以及区域养殖环境承载能力。如大堰乡历来有饲养生猪的习惯,可以依托田氏农业有限公司种源基地大力发展生猪养殖;贺家坪镇山大人稀,森林覆盖率高,适合发展山羊养殖,可以依托永兴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机遇大力发展山羊养殖。其次要制定短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分布实施,稳妥推进,通过目标和规划指导本地区在产业扶贫中少走弯路,加快脱贫步伐。最后要制定具体措施,这是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有效保障。
3.2 整合产业资金,破解投入瓶颈
在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中,县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专题研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拓宽产业投入渠道。一是对重点供种企业重点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种源基地建设,保障全县种源供应。县政府要在种源基地用地上充分保证其发展生产的需求,支持企业配套设施购买和改造,加大贷款规模和贴息额度,真金白银扶持企业做好产业扶贫。二是进一步优化“121工程”。由于贫困户养殖畜禽确实需要一定资金投入,建议将贷款额度提高到30 000元;增加养殖品种,将养牛、养蜂纳入“121工程”范围。三是尝试对贫困户给以直接发放实物或直接补贴的形式助其脱贫。2016年县畜牧兽医局整合科技、移民资金30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引进种公羊直接给予每头2 800元补助,2016年共补贴113只种公羊。对有一定智力、能力、劳力的贫困户,尝试直接发放1头母猪,运用“121工程”模式直接脱贫。2016年“121工程”直接发放扶贫贷款1 300多万元,远远达不到产业扶贫的需求,急待增加授信总额和贷款规模。四是加大粮改饲力度,将粮改饲纳入补贴范围,在全县开展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全株玉米等优质饲草料种植,加快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新型农牧业发展格局。全县将粮改饲规模扩大至20 000亩,力争增加补贴200万元。
3.3 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成效落实
一是对于一些有社会责任、敢于担当的优质养殖企业,县政府要加强正面引导,重点培养。在产业对接精准扶贫过程中,企业要和贫困户结成“亲家”,带着真感情去联系,带着真办法去落实。企业同贫困户“联姻”后,要研究出更多更好的办法。对于有生产资料的回收其农作物,包括青贮玉米、秸秆等;对于直接提供种源的,回收其商品代,让他们无忧养殖;对于只有劳力的贫困人口,直接提供就业岗位,从事生产工作。二是完善考核机制,用成效检验工作开展情况。企业和扶贫户要签订帮扶协议,对于具体细节要仔细磋商,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探索企业1+N的对接模式,先小范围试行后大规模推广,确保对接一批成功一批。政府在对企业进行政策支持的同时,要把企业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要参考依据,根据企业联系的贫困户取得的现金收入,考核其成效是否能够顺利脱贫,从而优中选优,决定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3.4 加强技术指导,强化跟踪服务
畜牧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指导,依托行政效能提升工程,发扬工匠精神,着力推动主体责任。通过培训让企业队伍更加优化,用心留住一批“磐石”人才,扎根企业服务贫困户。一是对企业采取轮训或者集中培训,传授行业前沿最新的技术模式和科研成果,指导企业合理运用,最大限度让企业获利。二是建立协作区,强化横向互联,实现资源共享。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畜牧行业也要改单兵独斗为抱团群攻,什么样的产业扶贫方式好,大家都可以去参观学习,回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优化精准扶贫规划,细化精准扶贫措施,强化精准扶贫落实。三是企业和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后,要把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作为重要手段,不流于形式搞花架子,不让培训仅仅停留在课堂中,要沉下身去亲自研究实际问题和困难。各种市场主体(公司、农场、专业合作社)要把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制定出具体操作办法。如长阳资丘飞鸡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坚持 “五个统一”服务。按照“统一鸡苗、统一防疫、统一养殖规程、统一回收、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营运模式,提供“借鸡生蛋”全产业链服务,以保护价对产品进行收购,同时对入社社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有效化解入社农户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增强社员发展养鸡的决心和信心。
3.5 加大考核力度,勇担匹夫之责
精准扶贫工作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各級各部门必须做到高度重视,建立起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区域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面要有工作专班,负责具体的工作实施和推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给领导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县政府要加大考核力度,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全年考核目标,对于在工作中不作为、无作为、少作为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批评和整改意见,营造全民搞扶贫的良好氛围,激励企业场主勇担扶贫之大责,主动作为,激流勇进,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