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张瑞勇
摘要:生本教育是目前我国三大素质教育实验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个,它倡导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本。生本教育思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文章主要探讨了生本教育理念,分析其如何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生命活力
生本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中诞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并在一些中小学实行了一系列生本教育改革与研究。在实际教学中,生本教育实施效果显著,取得的成果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意义重大。下面将详细分析生本教育及其带来的课堂生命活力。
一、生本教育的内涵
生本教育遵循两“本”: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意愿,把学生作为教育的起点与终点,更深层次地讲,生本教育的意义是以学生生命为本。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及其自身特点,郭思乐教授把这种教育称为“师本教育”,也就是教师作为教育的重心,学生的成长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思路,而生本教育是要重视这些被忽略的内容,将学生作为教育的核心,以此来开展教学。
二、生本教育的基本观念
生本教育的关注点是人发展的无限可能,并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人具有学习的本能和发展的需求,教育应该顺应人的本能,并实现人自身的价值。生本教育的基本观念有以下四点。
1.以生为本的教育观
生本教育倡导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既有自身特点,又有自身发展需求,教育必须遵循学生发展本质,并将此作为教育的核心。生本教育要做到以学生为起点,引导学生发展,并以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为终点。因此,它对学生的作用是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得到发展。生本课堂与传统课堂不同,它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课堂。生本教育制定简单的教育目标,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后,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由时间,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采取个人、小组等方式进行。
2.激发感情的学习观
学习是人的天性,是人的一种本能,并不是外界压力所导致的行为,它是生命成长的一种形式。教育需要一定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生本教育提出,发展人的感情与领悟是比基础知识、技能教育更重要的内容,学生的情感应该在学习中被激发出来,这是有利于他们学习的。
3.以生为本的教师观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应该从传统知识的讲授者转向生命的引导者,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再是单纯的组织学生学习,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转化教学内容中枯燥、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容易领悟,并对自主探究学习抱有积极性。
4.客观端正的评价观
传统教育内容是与相应的教学评价挂钩的,它的评判依据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比较片面。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取消依据学习成绩进行的片面评价,同时减少频繁的水平考试,这样可以減轻学习成绩对学生成长的不良影响。生本教育是要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和任课教师,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但是不强求名次,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未来的考试中可以客观、从容地面对成绩,而且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良性成长。生本教育观念最忌讳硬性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三、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焕发课堂生命活力的策略
教师要从“师本”向“生本”转变,让生本教育给课堂带来生命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充分备课。虽然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课堂内容少了,但是少不代表不精,正是因为内容少,内容的质量更需要提高,以保证教学质量,并提前安排好课程环节,提升课程的流畅度。第二,重视学生。每名学生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教师应该发现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第三,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讨论、交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要一味地灌输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第四,感悟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问题,通过反思获得相应的感悟。第五,鼓励教育。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鼓励,不应该用成绩等硬性指标来打击学生,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的活跃度。
四、结束语
生本教育是我国深化素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一条,它在实际教育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动力。遵循生本教育理念,可以给传统枯燥的课堂带来新的生命活力。
基金项目: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生本教育理念下活力课堂教学研究([2020]PLG385)。
参考文献:
[1]吕达.解读生本教育的内涵[J].人民教育,2009(15 / 16).
[2]柴军应.生本教育思想内涵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10).
[3]郭思乐.生本教育:人的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J].人民教育,2012(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