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在科学课堂绽放异彩

    赵纪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将“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策略解决理由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科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应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素养,重要的还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以下是我个人浅显的看法:

    一、乐于探究与发现

    三年级的孩子对科学课非常感兴趣,而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在第一堂课《校园里的树木》中,我带领着学生们走进校园,了解我们身边的大树、小草、花朵以及鸟巢等,发现我们每日不经意间细微处存在的大道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上了一节有趣的观察课。让孩子们感受科学的魅力,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望。非常认真地开展了“拓树皮”展评活动,看谁拓得更仔细、更接近真实。用“一石激起千层浪”带来的涟漪,带动科学探究源源动力,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又如在《动物》這个单元中,要让学生观察许多小动物。当我布置到要悄悄地观察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样生活的,它们是怎么样需找食物的,当它们发现食物时,又是怎样运回家的,孩子们在教室里都欢呼起来,如此这般,孩子们用业余时间成群结队地去花园中,悄悄地观察。在课上交流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但能用文字,甚至几个同学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小动物的身体结构都完整地画了下来,让我十分惊讶!通过这样的策略,学生们对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锻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今后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相信科学与真理

    孩子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但这些经验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甚至是模糊不清的。他们也许是自己听到的,也许是从家长那得来的。无论是哪种,经常有些观念是混乱或错误的。碰到这样的情况,讲解起来往往比新授一节课更具有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在执教《水和水蒸气》一课时,学生们在生活中已经知道水蒸气无色无味,但却普遍认为水开时冒出的水雾是水蒸气,而无法意识到那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的事实。这一点无论教师怎样解释,都无法转变学生头脑中的矛盾错误概念。于是我从家里带来了电水壶、加湿器。实验中,学生发现开水壶上方的“水蒸气”分两层,刚刚喷出的是无色,随着上升的过程,一会儿变成了白色;加湿器直接喷出的就是白色“水蒸气”,并且把手放在白色的水雾上面还有潮乎乎的感觉。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告诉学生大家看到的“白色水蒸气”已经不是气态了,而是液态的小水珠了,真正的水蒸气无色无味,我们根本看不到。孩子们才终于发现原来自己想法是片面性的,明白了不能依赖别人口中的“真理”,要通过科学的实践来检验事实的正误,纠正了思想上的错误理念。

    三、热爱科学与生活

    教学中,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对生活的影响,激励学生们把学习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以社会为课堂,用科学帮助我们生活。结合教材,开展参观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更会强化孩子们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在讲解《抵抗弯曲》时,课前我让学生观看了国内外很多有名的大桥。学生们感叹这些大桥经过几百上千年风雨的洗礼,还依然挺立。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震动了学生,使学生懂得了科学和生活联系的紧密性、紧迫性,更加发觉努力学习科学,才能用正确的手段改造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思维及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有益的实验探索活动来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品德。结合科学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良好的师德,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