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本观点,培养辩证思维
戚再军
【摘 ? 要】辩证思维是学生思维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學阶段是辩证思维启蒙发展的重要时期。用好教材中的文本,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辩证思维。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起点和思维规律,紧扣三个要素,抓住三个视角,在把握文本观点的过程中,渗透思维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观点;思维素养;辩证思维
所谓辩证思维,是指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避免学生片面地、孤立地看待问题,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围绕这一要素,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安排。这为初步培养辩证思维提供了可能。
一、紧扣三个要素,让培养有“法”
论点是作者所持有的观点。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依据。论证是证明论点的方法。紧扣“论点”“论据”“论证”这三个要素来培养辩证思维,会显得有“法”可依。
(一)紧扣观点聚焦处
学习一篇文章,把握观点是至关紧要的。因为观点是作者的见解与主张,是全文的核心。作者往往从自己的认知角度来阐述观点,以期读者能理解、认同。
运用文章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一定要明确观点的聚焦处。这种聚焦处,可以是引起读者认同或疑惑的地方,也可以是作者论述过程中忽略甚至错误的地方。恰当地运用这样的聚焦处,引导学生思考、辩论,往往能够得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非常认同文章的观点。地球只有一个,人类毁坏地球,将无处可去。人类为了自己,不能破坏地球。这时,笔者抓住这个高度认可的聚焦点,尝试让学生辩证地思考:如果人类有其他星球可去,那可以毁坏地球吗?地球与人类仅仅是利益关系吗?地球是人类私有的吗?接着,引入《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学生通过思索与讨论,得出“即便有第二个星球可以移居,人类也不能破坏地球母亲,因为它哺育了人类”“地球不是人类的私有财产,它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破坏地球是不顾其他物种的自私行为”等独特、新颖的观点。
(二)紧扣论据争议处
无论是理论论据,还是事实论据,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证明观点。运用论据时,使用者总是提取其中有利于证明观点的信息。同样的论据,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会产生争议。教师如能有效地把握住这样的争议处,让学生展开讨论,就会产生新的思维火花。
在教学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时,对于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这个话题,学生产生争议,主要是觉得对方论据不充分。这时,笔者作如下引导。
1.请双方将自己的依据逐条说清楚,说充分。
2.比一比谁的理由充分。(学生发现燃放烟花爆竹的理由更充分。)
3.比一比谁的理由分量更足。(学生发现安全与环保的理由分量更足。)
4.你觉得春节到底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呢?说出你的观点。
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论据的争议处进行两次比较,学生从理由的数量、理由的轻重来看争议,大家的观点很快趋于一致:安全与环保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但也要兼顾人们想感受浓浓的年味、想营造喜庆气氛的心理需求。接着,学生提出许多可行的方案,比如设定安全区,在做好防范的前提下,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寻找烟花爆竹的替代品,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等等。
(三)紧扣论证严密处
论证过程要严密,符合逻辑,这样才有说服力。体会论证的严密性,寻找论证过程的疏漏处,能让学生更客观、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如《只有一个地球》课后第二题,让学生体会结论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来的。针对这道题,笔者作如下引导。
1.作者提出观点的理由有几条?论述顺序是怎样的?
2.这样的理由充分吗?符合逻辑吗?
3.如果不充分,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如果有不合逻辑的地方,你觉得怎么论证会更好?
通过以上引导,学生不仅看明白作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还学会判断论证过程是否严密,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观点。
二、抓住三个视角,让培养有“根”
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就要引导他们运用“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只有紧紧抓住这三个视角,才能不失根本。
(一)抓“联系”,让思维更客观
面对教材中的诸多观点,学生受限于认知水平,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盲从,错误地认为这些观点都是唯一的,无须进行思考与辩驳。教师在教学时,也往往容易单纯地引导学生认同文章的观点,浪费了大量可以用来展开教学的资源。学生长期受到这样的引导与熏陶,必然不利于思维素养的提升。
教学《青山不老》时,笔者给学生出示一些关于晋西北土地沙化成因的科学资料,供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看完这份资料,你对文章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文中的老人能创造这样的奇迹确实令人钦佩,但要解决晋西北的环境问题,还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合理分布人口,严禁滥砍、滥伐、滥牧等方面入手。
生:我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是希望读者将老人作为榜样,向他学习,让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意识深入人心。
拓展阅读相关资料后,学生明白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对文章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在思辨的过程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二)抓“发展”,让思维更开放
很多文章的观点都是开放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观点与观点之间并不一定互相矛盾。学生应该根据客观条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加以分析、理解与选择。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课后第三题让学生读句子“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写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如果在整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从正面进行引导,那么学生的宣传标语会千篇一律,显得单一而空洞,甚至因为认知的局限性而出现片面的认识,如“堵住工厂大烟囱,还我青山绿水”。
笔者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渗透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完成本题时,要求学生用开放的思维设计宣传语。
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自己的宣传语,并简单阐述?
生:我们小组觉得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对人类来说都很重要,所以希望两者能和谐共处。我们设计的宣传语是“人类需要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赢”。
生:从课文中我们知道地球上的许多资源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许多资源是可再生的。另外,我们觉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舍本逐末。因此,我们设计的宣传标语是“资源要循环利用,经济要持续发展”。
从学生设计的宣传语以及阐述中,明显能感受到他们的眼光不再片面。他们努力运用发展的眼光来考察思维对象,让自己的思维更开放。
(三)抓“全面”,让思维更周密
学生可以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辩驳观点,也可以用辩证的思维去加工、创造观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思维对象作多方面、多角度的考察,全面思考问题。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笔者尝试让学生运用观点分析卡。
观点分析卡
◇争议点:要路还是要树?
◇主要观点:
1.拓宽城市道路,促进经济繁荣,砍树是值得的。
2.砍树容易栽树难,政府不应该为拓宽道路而砍树。
◇思考问题:
1.树重要还是路重要?
2.种树和拓宽城市道路,只能二选一吗?
3.种树妨碍谁的发展,砍树损害谁的利益?
……
◇新观点:
1.每个人都不应该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交通局长要有环保意识,环保局长要有发展意识,普通市民要有全局意识。
2.砍树可以变成移树,将树移到居民小区;拓宽道路不忘绿化,可以在道路两边栽种花草。
……
◇观点星级:①★ ? ?②★★ ? ?③★★★
運用观点分析卡,学生试着运用辩证思维对争议点进行分析,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的观点,努力让自己的意见更合理、更全面。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教师要结合文章的文体特点,尊重学生的思维起点和思维规律,在把握观点的过程中,渗透思维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3]许红琴.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1).
[4]于惠棠.辩证思维逻辑学 [M].济南:齐鲁书社,2007.
[5]郅庭瑾.为思维而教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第二小学 ? 31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