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实践机制研究
[摘要]学分制是指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学分来衡量学业完成情况,并以学生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推进,完全学分制逐渐取代了学年学分制。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特别是学生党建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建设适合完全学分制的党支部工作机制,研究和探索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生党建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党支部
[作者简介]蒋丽平(1975-),女,北京联合大学,讲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4-0036-03
学分制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自由基础上的一种教育理念,是以学生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制。学分制分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完全学分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共性和个性的需求差异,突出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个性化,学生既可以调整自己学习的内容、进度和方法,又可以设计与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极大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党建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其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适应的工作机制以及实践探索,应对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原因分析
完全学分制实施选课制、导师制,以学分和绩点为管理手段,有灵活的修学年限。学生可以跨年级、跨专业、跨院系自主的选课,主要以学分和绩点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和衡量学习效果,导师指导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它的实施给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党员培养、考察、发展和发挥作用等多方面都带来一定影响。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开展、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如何发挥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一)学生党支部组织建构导致党员评价考察工作难度加大
随着“自主选课、自主选师、自主选时、自主选学”制度的推行,完全学分制打破了专业、年级界线,以班级、团支部为整体的活动相应减少,跨班级、跨年级、跨学科的交流随之增多,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这种模式导致同学之间熟悉了解程度降低,培养联系人对积极分子的日常学习工作等表现掌握程度不足,群众意见调查难度大。过往通过行政班级为基础构建支部的划分模式下开展的“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群众座谈会意见”等活动掌握学生思想状态、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征求群众意见难度增加。
(二)完全学分制下选课制导致支部活动组织的难度增加
完全学分制最大的特色就是选课制,由于学生选课的自由度非常大,学生上课时间不集中,“同班”或同支部的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时间分散,上课时间地点的不确定,使班级同学之间的互动弱化,这给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使开展集中性教育活动的安排,支部组织生活会、思想汇报分享会等常规活动和党校教育活动安排的难度增加,对支部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传统学生党支部活动模式导致对党组织认同感减弱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重说教,轻实践”,传统的“三课一会”制是党员教育的重要手段。党员积极分子培训、党章党规宣传教育以课程、专家讲座形式为主,面对新科技、新形式的日益变化,新媒体、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基层党支部的活动组织形式吸引力逐步减弱,这也导致了学生入党积极性以及对党组织认同感的减弱。
针对学分制下学生选课分散,学习上课时间不集中,不便集中管理的特点,一些学者提出了重构学生党建工作的管理体系、组织机构、教育体系、队伍建设体系、党建评价体系的思路,创新党建工作方法,通过学生公寓、学生社团、互联网和校园文化等途径进行渗透式的基层党支部活动,结合学生的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以适应学分制学生管理模式。
二、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机制研究
要积极推进支部工作创新,把党建活动载体与学生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统筹兼顾、相得益彰。在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实际作用的发挥,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建立和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认真执行规范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程序,严把入口关。在党员培养、考察、发展工作中,班级概念弱化后,可以通过导师、任课教师、课程班同学、团学组织、宿舍党支部等多方面全方位了解党员积极分子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保障质量,推进培养规范化。
1、对团支部的推优人员要严格审查,把好第一道关。党支部要检查团支部推优人员是否都已递交入党申请书,同时党支部委员(辅导员)组织班、团干部对他们进行评议,好中选优,差额确定其中一部分同学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避免各团支部通过选举方式产生的人缘好,表现差的学生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确保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
2、召开入党积极分子会议,党支部书记统一指导填写考察表。每一批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后,为了提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意识,支部书记第一时间召开入党积极分子会议,明确他们的身份,提出考察期间的要求,说明相关注意事项,鼓励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表格经检查合格后统一填写支部意见,组织参加党校培训,指定培养联系人,坚持每月听取培养人汇报,做好政审调查、群众意见收集等相关工作。
3、加强监督,明確培养联系人每个季度的谈话主体内容,并抽查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情况。要求培养联系人填写考察意见时,内容要真实、具体、准确,既要有优点,又要写出缺点和不足。避免培养联系人敷衍了事,谈话记录与事实不符的现象,避免出现三个季度一次谈话,培养考察不能保持经常,没有循序渐进的情况,防止平时无记录,入党前闭门造车、突击编写的现象。
4、认真调查群众意见,并将其结果作为党员发展或转正的重要依据。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期将满,支部准备列其为发展对象之前,或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即将转正之前,党支部都要派学生党员到各班随机抽取数名同学进行书面形式的群众意见调查。还可以对其所在社团、或团总支学生会等部门的学生进行调查,完全学分制下导师与学生接触了解机会更多,在征求群中意见中,导师意见必须作为重要参考,还要关注学生在宿舍的表现。号召全体学生对党支部及学生党员进行意见反馈,强化学生党员的模范形象意识,扩大学生党员在同学当中的影响力。
(二)建构和优化组织机制
优化支部结构,为支部建设夯实基础。构建以专业为核心的支部划分模式,将学生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专业上,强调完全学分制下的专业管理,依托党支部为有效载体做好学生工作。选拔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的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或小组长。团支部的建立将专业和年级相结合。这样支部成员分散在四个专业年级的情况下,保障了基本的信息上传下达畅通,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党员和发展对象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党支部对团支部推优人员的审查,便于组织支部会和开展组织生活。
(三)夯实和创新建设机制
对支部成员严格要求,加强骨干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借助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考察和党员组织发展、转正的机会,经常、有效地组织他们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不足,提出要求,限时整改。党内学生干部通过学生会、社团或班级的各项工作,与广大同学接触最多,联系最紧密,最容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其他的同学。要重点关注党内学生干部的成长和发展,要求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要时刻注意自身的政治素质、党员意识、服务意识、学习表现和生活作风的提高,以充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完全学分制下,丰富创新支部活动载体,搭建教育实践平台,以党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积极探索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新途径、新模式。建立全方位学生党员测评系统,保证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团、进网络、进社会实践阵地等创新途径,探索学生社团活动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发挥学生社团在全面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党建工作。
三、适应完全学分制改革,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实践探索
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在学校的支持下,率先实行了导师制以及完全学分制的试点改革。在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适应完全学分制的党建工作模式。树立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的党建工作价值观念,努力改进和创新党建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机制,加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创新并完善学生党建相关规章制度,使学生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化。
(一)开展理论学习,“青马班”树理想信念
在党支部和积极分子中开展理论学习和研究制度,坚持政治修养、理想信念教育常抓不懈。在“理论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青马班”,暨“校团学组织学生干部后备人才培训班”。让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作为主讲人和听课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充分认识理论学习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大意义。“青马班”坚持“以党建带团建”的原则,以学生党支部为主要力量,以学生党员为主讲人,以教师指导为辅,组织大学生骨干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实践,努力为党输送合格人才。培养对象包括入党积极分子、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同时,学生党員用贴近同龄人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容易获得广大青年的认可,学生党员在讲课过程中也使自身理论修养得到不断提升。
(二)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尽社会责任
大学校园应将校内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渠道,尤其要发挥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如在日常管理中,安排党员做班级助理,深入各个班级了解具体情况,协助做好班级党、团建设工作;安排学生党员进行志愿服务,开展帮困助学;协助辅导员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等工作;协助做好文明离校;率先带头到偏远地方实习、就业等。在学校及学院举办的重大活动中,组织学生党支部协办或主办各类活动,要求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调动支部成员积极性,详尽策划,充分准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新颖而有意义的组织生活,开展诸如读书会、党旗接力赛、校园生活和精神状态调研、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以党支部为单位承办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以党员为主体开展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构建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
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还必须充分重视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能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学院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舞台和方向,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进行活动。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增强党员服务社会奉献的意识,如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党员为居民进行空气质量测量并提供建议咨询,生物医药专业学生党员进社区讲解用药常识,宣传甲型H1N1型流感防控措施,加强村民防范意识等等。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在全面育人过程中能起到催化作用,强化了党建工作融合“实践育人”的新理念和新机制。
(三)促进支部共建,红色“1+1”卓有实效
在北京市教工委的整体部署下,为了能切实达到活动锻炼党员、教育党员的目的,实实在在地办对当地群众有所帮助的事,坚持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把开展红色“1+1”活动作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的重要举措。
学生党支部根据专业特点,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人才、专业优势,分别与农村、社区、相关企业结成了红色“1+1”对子,并利用暑期时间,从结对党支部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支部党员进行实践活动。比较突出的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党员与丰台区怪村党支部共建,为弘扬国家非遗太平鼓文化,利用专业特长,设计LOGO,宣传册、手提袋、钥匙链等周边产品,并进行整体VI设计,手绘设计鼓面近百幅,活动受到村党支部的高度肯定以及多家媒体关注,并获得北京市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服务基层。
(四)参与科技活动,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能够全面有效地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生化学院实行了以导师为核心,依托专业纵向建班的制度,鼓励学生党员在参与科技立项、科技创新与竞赛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院组织了创个绿色科技类社团,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将科研兴趣、院系资源和导师指导有机融合,为学生搭建科技实践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学生科研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在“挑战杯”、“启明星科技立项”、“节能减排科技竞赛”、“制冷空调设计大赛”、“暖通空调创新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人环奖”等诸多赛事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年名列学校榜首,获奖的学生中有约七成是学生党员或学生骨干,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也使得支部活动有了新的载体和平台。
(五)加强网络党建,增强教育效果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网络对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北京联合大学积极分子培训等工作也全部实现了网络化,学生自主掌握学习的时间,通过网上学习、参加考试,最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证书打印等环节,增加了学习时间、地点的自由度,有效促进了学生经常性、持续性学习。另外还组织学生在网上参与党史国史知识竞赛等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党建主流红色平台,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体占领网络主流舆论空间,对党建活动和先进事迹等加强微信平臺推送和网络宣传,通过微党课等网络平台吸引青年一代关注党建工作和加深认识。用好网络平台和资源,在网上宣传马克思主义,利于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渗透力。
总之,对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如何做好学分制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以及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工作,需要长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宋清华.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和对策[J].苏州大学学报,2009(5).
[2]唐增城.完全学分制下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探究论[J].长春大学学报,2011(10):96.
[3]王蕊,张进.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研究[J].教育时空,2015(11).
[4]谢铭威.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与创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8).
[5]刘锦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