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暗示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

    【摘 要】心理暗示在歌唱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演唱者克服心理障碍,完整自然地展现声乐作品。本文通过论述声乐学习中的心理变化,来探究歌唱时心理的作用,使演唱的声音更加悦耳、动人,演唱的方法更加合理、科学。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暗示、情景暗示和行为暗示调节自身机能,解决歌唱问题。

    【关键词】心理暗示;歌唱;聲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2-0162-01

    心理暗示是指人受到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①,分为自我暗示和外来暗示。声乐学习中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协调自身机能,感受身体变化,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虽然歌唱时,我们离不开生理上的一些呼吸器官、发声器官以及共鸣器官之间的协调,但这些器官都会通过大脑来进行控制。而大脑在进行引导的同时会使人们想象并暗示自己这些器官是如何进行变化的,从而影响人们在歌唱时的状态。

    一、语言暗示

    语言是心理暗示最直接的实施手段。利用语言来进行指导教学的情况最为普遍,而语言通常分为肢体语言和教学语言。在声乐学习中,老师往往会将二者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就需要通过老师的手势、表情、行为、言语等方式来进行理解和学习。

    例如,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无法直观地看到大家歌唱时身体各器官之间相互协调时的运动状态,这时老师就会通过手势模仿歌唱时后咽壁的打开状态、横膈膜及胸腔上的变化来演示给我们看;通过表情来提示我们口腔上咬字及鼻咽腔的运用;通过行为让我们感受“伸懒腰”“怀抱大树”时的身体状态;通过言语“贴着唱”“吸着唱”来提醒我们注意感受歌唱时声音的走向。在教学语言中,老师会通过鼓励、肯定的话语,使笔者以轻松的心态面对音乐,缓解上课压力,更好地帮助笔者声乐课上的学习。

    二、情景暗示

    如果说情景暗示是指在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进入了具有一定情感色彩、形象生动的场景并产生部分态度体验,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品,同时心理机能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那么,笔者对情景暗示的体验印象十分深刻,几乎在每节课上,老师都会向笔者强调,想象自己处在歌曲描绘的情境当中,比如在唱《塔里木》的时候,因为歌曲演唱部分的开始旋律就是一个八度的转变,因此老师要求笔者在前奏的时候就要进入歌曲的意境,想象着茫茫的戈壁滩和大沙漠,投入到对家乡的热爱和亲人的思念中,这些画面在笔者的脑海中几乎已经成为固定场景,以至于一听到这首歌的前奏就联想到这幅场景。

    情景暗示的核心在于激发演唱者的情感共鸣。在声乐学习中,老师帮助笔者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通过对歌词、旋律的分析,表达歌曲情感,达到情景暗示的效果,使笔者尝试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歌曲表达方式。

    例如,在老师给笔者塑造的情景暗示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权威性”,更侧重发挥笔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笔者发散思维,注重情感体验,不再使用千篇一律的音乐表达方式及处理方式,通过笔者自身想象力,创新性地表达音乐情感,使得笔者在演唱表达作品的同时,更能充分地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展现出富有个性的优秀作品。

    三、行为暗示

    行为暗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不通过直接的语言表达,而是通过行动来对学生起到暗示作用。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向我们传授专业知识,行为上的表现也会使学生受到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声乐学习中的行为暗示与行为语言的不同在于:行为语言是指老师根据我们对具体的某一难点的疑问,进行的直接地行为讲解,而行为暗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老师间接地引导着学生,这种引导往往是作为学生的我们在潜意识中模仿形成的。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演示,其表情、状态、语言、音色甚至体态都可能使学生耳濡目染,而这种影响产生的是学生在潜意识中模仿。例如,在学习过程中高音区一直是笔者的薄弱地带,在每节课上,老师都会做些示范,练声到高音区时,笔者会下意识地模仿她示范时的动作,兴奋状态下的表情,闭上眼睛感受声音和气息的走向,投入到学习当中。这时的笔者比平时会更容易体会老师的情绪和状态,因此也就更容易理解老师所说的要点,使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配合得更融洽。

    四、结论

    正确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演唱者在声乐学习中协调自身机能,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提高学习效率,配合老师,练就扎实的基本功。通过提高自身的心理调控能力,加强外来暗示和自我暗示的适应力,反复练习,增添信心,才能克服怯场心理,提高演唱水平,即使遇到失误,也能正视错误、吸取教训,尽最大努力将演唱效果发挥到最佳。

    注释:

    ①摘自:张贺香.心理暗示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0.(12):100-101.

    参考文献:

    [1]张贺香.心理暗示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0.(12):100-101.

    [2]汤才虎.心理暗示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9):52-53.

    [3]张辉.浅析心理调控对歌唱的影响[J].学术论坛2010.(12):76-77.

    [4]倪斌彬.声乐表演中“怯场”的现象[J].谈论歌舞2010.(06):92-93.

    [5]孙傲.心理调控培养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06): 234-235.

    作者简介:王玉倩(1995-),女,河南周口人,汉族,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