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课堂”能打开学生的心扉

    肖春林

    《论语》中有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读高中时学过,至今也只记得“侍坐”二字,那时只觉得,如果能陪自己的老师坐一坐,该是一件多么舒心的事啊!

    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再捡来读,却发现孔子的学生都很张扬且自信。

    孔子在座的四个学生,除曾皙外,其余三个都认为自己可以出相入将,干一番大事业,而曾皙也认为自己可以过得潇洒自由。没有谁的张扬自信可以与生俱来,那么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张扬且自信的呢?我想,孔子的教育应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且看看孔子这堂课是怎么上的:先是精心的讲堂布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和孔子一起团团围坐,几乎是零距离接触。空间距离的缩短意味着心灵距离的缩短。这好像一场茶话会,孔子先教学生放松:“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进一步缩短师心与生性心的距离。然后,孔子指向学生的内心深处:“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则何以哉?”于是学生纷纷敞开了心怀谈心思。期间孔子“晒”过子路,对冉有和公西华的回答也没有当面表态,但都没有妨碍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原因是他们看到了孔子的态度,尤其是对曾暂的态度。且看孔子与曾暂对话的这一段: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于者之撰。”

    子曰:“何伤手?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于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老实说,曾皙并不是我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居然自顾自地弹琴。难得的是孔子这个老师居然不生气,还一味地鼓励这个调皮的学生回答问题。最难得的是,孔子对曾暂的回答居然大发感慨——学生敞开了胸怀,老师也能敞开胸怀,进行下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而曾皙则由开始对本堂课的不感兴趣,到最后其他学生都走了,他还一个人追着孔子问。无疑,调皮的学生竟成了这堂课最大的受益者。

    孔子的这堂课可以说是一堂作文指导课,话题是“谈理想”。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话题,但孔子却上成很不普通的课。究其原因,是孔子抓住了“平等”二字。“平等课堂”的精髓在于使学生在课堂上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愉悦。孔子做到了,他先拉近自己与学生的空间距离,不做高高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而是与学生坐在平等的位置,再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用一个大家,包括自己都有话可讲且都渴望讲述的话题展开这堂课,像开家庭聚会拉家常,课堂上随和、包容,又没有一致的作业要求,做到了师生之间心理地位的平等,使学生达到了不吐不快的境地。

    有人会疑问:这是不是一种搅散水的课堂?当然不是。孔子并没有让课堂吵吵闹闹、让学生信马由缰,而是确定了话题,确定了主题的。孔子一句“吾与点也”发乎内心的感叹,就像老师的下水作文,不仅感染了学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和求知欲,而且把学生引向了自己“礼乐教化”的主张,并通过学生的追问展示出来,让学生得到了尊重感和满足感。

    这种课堂指导出来的作文怎么会不是主题明确的真心作文呢?也许这种课堂本身就是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