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一个点,打开一本书
孙敏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既提出了质的要求,也提出了量的要求。教师不能把课本当成世界,而要把世界当成课本。当下的课本编写更趋向于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由苏教版的每学期推一本名著,到部编教材每学期推荐六本名著,把学生真正地带进书海,让学生真正扎进书海。学生都扎进书海了,教师是不是还捧着课本,捧着教参呢?教师如何来面对由单篇教学向整本书教学的转变呢?如何让学生自愿捧起厚厚的名著来读呢?
一、读是根本
无论是单篇文本的阅读还是整本书的阅读,它首先是阅读。阅读活动主要是对语言材料的感知与领悟过程,就是调动原有语文材料和语言经验,通过联想、想象、分析、综合进而理解所读材料的过程。
课堂上依然要让学生读起来,阅读也有几种方法:浏览性的泛读,对一些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以用这种阅读方法以达到了解其主要内容的作用。探求性的速读,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这就要求“一目十行”,以较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品味性的精读,对于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质作品,需要精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单篇教学时学生基本能对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但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学生就很难做到了,所以这要求教师先阅读,为学生适当挑选值得精读的片段章节,引导学生去读,通过对片段章节的学习,产生对整本书阅读产生憧憬。
二、切入点要小
在进行单篇文本教学时,我们总是会寻找一个切入点,或者设计一个主问题,让教学有抓手,也让学生学习时思路更清晰。《水浒传》无论是苏教版还是部编版,都是学生的必读篇目,学生遇到长篇的文章都会比较头疼,而小学时学生大多读过一些青少版的简读本,导读课就在于激起学生的兴趣,捧起厚厚的书本认真阅读。
教学时,我让学生将书本推荐的章节《智取生辰纲》与原著进行对比,学生发现书本上删去了许多的诗词,这些诗词有的在开篇的地方,有的在故事精彩处,还有一些在结尾。如文中有这样几句诗“玉屏四下朱阑绕,簇簇游鱼戏萍藻。簟铺八尺白虾须,头枕一枚红玛瑙。六龙惧热不敢行,海水煎沸蓬莱岛。公子犹嫌扇力微,行人正在红尘道。”简单的几句诗将天气的炎热展露无遗。
再如“诛求膏血庆生辰,不顾民生与死邻。始信从来招劫盗,亏心必定有缘因。”生辰纲被劫后以这样一首小诗作结,既写出了生辰纲是盘剥百姓而来,又写出了自己对智取生辰纲者的情感态度。学生通过阅读不难发现这些诗词能概括内容、渲染气氛、揭示主题、表达情感、呼应开篇,慢慢萌发对原著中诗词的兴趣,萌发对原著的兴趣,并愿意去打开一本书,甚至重读一本书。名著导读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眼前是一角,却特别期待看到角所在的那一面。
三、点上研读
无论是单篇文章教学还是整本书的教学,都需要有研读的点,单篇文章更多是从这个点辐射到全文,而整本书的阅读则从这个点辐射全书。执教《水浒传》导读时,让学生研读了课本上推荐的章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学生谈鲁达的形象,用了“粗中有细”这个词,学生发现打完店小二在门口坐了两个时辰是粗中有细;打死了郑屠,指着说是诈死,然后逃脱,也是粗中有细。对于这样的发现,我予以了肯定,但紧接着追问,鲁达的“粗”具体是如何表现的,激发学生再对文本进行细读。学生很快就发现,“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到楼板上”。鲁达的粗鲁一下就展现在了学生面前,这是一种性急的表现。当然,鲁达的粗鲁不是仅在这个情节中体现,所以又让学生拓展开来,去其他章节中发现鲁达的粗鲁。
整部《水浒传》中,人物众多,而具有粗鲁性格的也不在少数。在学生体会鲁达的粗鲁之后又顺势出示了第二回史进的出场:“那后生听得大怒,喝道:‘你是甚么人?敢来笑话我的本事?俺经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我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叉一叉么?”一句话让学生看到了年少轻狂的史进。当学生看到第七十三回李逵以为宋江拐骗了人家姑娘,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并把斧子砍向宋江时,活脱脱一莽汉,一蛮牛。学生就在细细的研读中读出了众多人物看似相同,实质却完全不同的粗鲁。金圣叹也对《水浒传》中人物的“粗”进行了评价,“《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束,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課后要求学生去研读整本书,印证金圣叹的评价。
教师课内名著的导读是一盏灯,既是近光灯,也是远光灯。既让学生对研读的章节充满兴趣,也让学生对整本书有一个期待,开启整本书的阅读之旅。导读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整体推进阅读名著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