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分析
邸维鹏+袁纲
【摘 要】任何民族想要持续获得发展,就必须进行文化传承,而在文化传承活动中,德育工作始终发挥着核心的影响效应。因此,预先探讨文化传承与高校德育之间的有效融合方式,显得尤为关键。如今我国高校已经开始不断加大对德育、传统和现代文化推广工作的融合力度,并设置更加健全的课程,力求使学生世界、人生、价值等理念获得全面改善,如此,才能真正使每个大学生自信自强的同时,彰显出一定的君子修养,为中国梦实现而奋斗终身。笔者理清高校德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前提下,结合实际探讨日后两者融合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引起有关教学人员重视。
【关键词】高校德育;文化传承;作用;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1-0065-02
受各类文化思潮影响,我国在布置拓展精神文明建设方案的同时,开始不断加大对国人道德素质水准的关注度。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精神财富,为高校德育事业创新与发展提供一系列理论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诸多家庭和学校道德教育实施力度不足,致使有关大学生失德状况屡见不鲜,经过长期实践验证,最为有效的应对办法,是凭借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组织高校德育建设。只有如此,才可以更加快速地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基础上,使他们成功树立起标准化的价值、诚信、利益观念,为他们今后全方位进步发展,奠定基础。
一、 高校德育在文化传承之中的作用
高校始终是进行一切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播、弘扬的核心区域,而优质性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持续改善学生的综合素养并提升他们的品位。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要保证做好科研教学等事务的同时,针对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和德育工作给予适当的关注,力求透过不同专业层面,针对这个事关民族文化血脉延续的关键课题做出个人应有的支持服务贡献。高校德育工作在文化传承的具体作用,如下所示:
(一)高校德育有助于持续继承和创新发展一切优质的文化
客观角度观察认证,高校德育内容不单单属于简易形式的课程,内部还充斥着不同类型的人生和道德理念,隐藏的属于价值理念的养成教育,属于一类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培养过程,而正是因为优质性传统文化的介入,才使得相关传统文化的内涵得以不断丰富。特别是今天在我国多元化价值理念冲击和影响背景下,高校在负责向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希望同步塑造他们正向健康的社会观念,并为后续潜意识层面文化舒展,做足准备工作。归结来讲,高校开展德育的目的,就是进行文化传承,如在针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有关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与灵魂亦会在每个关注于个人修养的学生心中扎根,而这类结果明显对于日后一切优质性传统文化生命的延续,以及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效用。
(二)高校德育传承下来的文化往往有益于大学生社会性的启蒙
经过长期考察验证,发现我国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动机,一是利用文化理论灌输改善学生个体的知识底蕴,保证他们时刻维持自身头脑的清醒状态、树立起科学的自我发展理念;二是以文化育人为着力点,使大学生的人格与自我修养得以有机改善。基于此,高校在针对内部学生进行德育建设时,务必要确保将文化理论积累作为重点,顺势锻炼每个学生的君子品行,力求使他们做到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力求将各类优质性的传统文化依次交由大学生进行传承,在确保将这部分文化渗透到更多领域之后,彰显出更加完整的影响功能,即引导学生凭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实现伟大理想。
需要加以强调的是,任何事物都必然存在两面性,高校德育在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会产生某些消极性影响,面对这类状况,高校要尽量做到冷静对待,保证分析内部具体原因之后及时制定富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二、 目前我国高校利用德育进行文化传承期间遇到的挑战困境
在我国社会持续改革发展的同时,有关大众和精英、主流和非主流、传统和现代、东西方等各类文化并存的局势,开始全面呈现,其间由于不同类型文化交互式碰撞和融合,亦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我国高校德育在进行文化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表现为:
首先,社会上充斥着人被工具化的氛围,在此类环境下,许多高校的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具体方向,也开始与社会具体需求和责任产生较为明显的冲突迹象。表现为高校盲目关注学生个体工具性价值的开发事务,相应地无法同步疏导学生的内心,使得这类群体个性心理的培养质量不尽人意。同时在德育期间,大学生往往属于一类被动接受者,即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文化知识机械式接收,长此以往,只会令他们介入到知识接受、概念衍生、记忆规范、反复训练的机械式怪圈之中。
其次,高校在德育工作中還无法保证灵活和高效地发挥传统文化的支持引导效用。在当前文化信息快速流动的环境之下,那些不良文化思潮的接连涌入,势必会严重限制大学生健康积极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进程。如某些大学生盲目性地贯彻拜金、享乐、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对于民族历史掌握不够完善,造成这种种消极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德育工作缺失或是德育期间传统文化应用程度不够,包括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力度不强等。正是因为一些高校学生人文素质低下、理想信念不够清晰、价值取向过分扭曲,才使得高校德育工作、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等工作遭遇重重深入性的挑战危机。
三、高校在德育工作中进行文化科学合理性传承的措施
高校在布置拓展德育工作的同时,要针对世界各类文化互动带来的挑战给予一定程度的包容,目的是进行适当的文化精华汲取和凭借发展性思维和视野面对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加强。
(一)鼓励高校学生适当吸纳外来文化来提升本民族文化的建设水平
第一,科学引导高校学生进行优质性的外来文化吸纳接受,同时保证从中去粗取精。
第二,全面鼓舞高校学生热衷于民族传统的优质文化,为弘扬民族文化、发展中国文化、树立理想信念,做足准备工作。
第三,积极引导高校学生秉承标准化的文化选择理念基础上,教会他们科学地验证和应用各类文化要素,即弘扬优质文化并摒弃消极文化。
(二)进行各类教育理念与文化成就汇集,促使民族——世界文化的良性互动
作为一名专业化的高校德育工作人员,要保证时刻进行视野开拓和思维发散基础上,将各类现代文明中的进步理想内容贯穿融入到自身的德育体系之中,并与时俱进地开发出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德育模式,力求使中华民族能切实做到自我超越。
(三)加大对校园文化构建工作的重视力度
具体来讲,就是凭借校园文化来引导高校学生进行标准化的理想信念树立,确保在持续强化高校学生文化知识教育力度的基础上,做好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培养工作。如在校训宣传和践行工作中创建合理的激励机制,并定期组织迎合多元文化时代需求、清晰映射校园精神需求、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校园实践活动,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工作得以有机融合,促使大学生群体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到饱含鼓舞性的校园文化发展事务之中,从而进一步塑造起全新的大学生价值理念和君子风范。
(四)促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统一结果
高校想要更加高效地组织德育工作,就必须要保证全面整合家庭、学校、社会资源的同时,衍生出一定的合力效用,进一步为日后高校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力量和丰富的资源保障。基于此,国家要保证持续加大对高校德育工作的人才供应和资金投入力度,即保证持续做好相关人才引入工作的前提下,发挥出适当的带动效用。首先,进行专项资金设置,使得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拥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支撑,与此同时,借助法律政策引导高校德育工作在多元化文化并存时代之下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其次,鼓励学校自觉承担起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连接工作的同时,要求其凭借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新颖的教育模式,组织大学生持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衍生出可靠的道德风尚,树立起标准形式的价值理念。
家庭始终是高校学生内心的归宿和港湾,家庭教育对于高校学生德育工作质量提升必然能够发挥一定的支持效用,所以高校要竭尽全力加强家庭、社会等在大学生群体德育工作中的关系,并有机发挥这三方的各類资源,为高校德育和传统文化的可持续传承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我国一脉相承且不容忽视的宝贵财产,高校德育工作的存在意义,就是进行代表华夏民族之魂的传统文化可持续传承与发展。基于此,高校不管是在德育内容丰富完善、德育工作路径创新性拓展等方面,都务必要注意以传统文化作为契机和借力媒介。事实证明,唯有将高校德育工作和各类优质性传统文化交互式融合之后,才可以保证高校德育工作内容贯彻预设发展目标,不流于形式,真正做到同步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阚莉.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第四职能”的理性分 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4,(11).
[2]李运仓.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的高校德育建设[J]. 赤子(中旬),2014,(1).
[3]陈俊.文化传承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创新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5).
[4]潘新新.发挥乡贤文化多元治理效应的时代背景和 路径选择[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6,(3).
[5]孙丽娜.当代大学生文化传承的作用和路径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1).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