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文化对提升信息素养的意义
陈鹏飞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任务之一,单纯依靠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对信息化环境的营造和渗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道德规范,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信息素养的提升。本文阐述了信息化对培养信息素养的意义以及实现内化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化? 信息素养? 内化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是不是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提升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就可以实现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即便学会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对怎样使用它们依然迷茫,对于稍微复杂的操作缺乏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思维能力较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我们的老师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工具,而是一种生存环境,让学生亲临这种环境,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将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达到真正培养和提升信息素养的目标。
一、信息化的产生和信息素养的内涵
(一)信息化的产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不仅广泛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各个方面,也深刻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方式、活动形式和思维方法,进而形成了源于信息技术所特有的文化背景。只有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信息化,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当前的信息技术工具和环境以及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体制、法规与道德,从而让他们掌握信息素养,既不被信息纷繁所扰,也不会被信息的海洋吞没,更不会被信息时代遗弃,真正成为信息时代的主人。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进入信息时代,电脑、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深入每个家庭,从阅读到购物、从生活娱乐到工作、从交友到学习,各类信息技术以各种方式围绕着我们,很难想象人离开信息技术会是什么样子,学生也身临其中。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从他们所生存的时代和环境中抽离生活在信息技术真空的环境里,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无益于学生发展的。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他们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信息素养,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正确理解和认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变革,最终成为合格信息技术的使用者,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信息化对提升信息素养的作用
通过渗透信息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还能够端正他们的学习目标,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与价值取向,促进其信息思维的发展,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他们勇攀知识巅峰的利器,而不会被其反噬。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化的积淀,留下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代码、强大的应用软硬件,更有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取、不断突破自我的奋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传奇人物、励志故事和奇闻轶事……将学生带到其特有的文化氛围中,能多维度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本身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并在探索和求知中看清知识的脉络,从而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兴趣是学习永不枯竭的内在驱动力,也只有它才能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二)有利于端正学生学习目标
虽然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喜爱,但也有不少学生的兴趣点却不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而仅仅是喜欢游戏和网络,这样的学习动机并不能让他们真正去领略信息技术的精髓。很多学校只知道享受计算机软硬件带来的风景,却无法真正理解背后的技术和文化。只有通过信息化的渗透,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通过学习和使用必要的工具和软件,才能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才能遨游于技术的海洋;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成为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主人。
(三)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当下除了种类繁多的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帮助的技术之外,也存在着所谓的“暗黑技术”。但是技术本身是无对错之分的,决定对错的是使用者的价值取向,信息技术也不例外。上文说过信息化发展是积淀的过程,留下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代码和强大的应用软硬件,更有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取、不断突破自我的奋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传奇人物的励志故事,这些必然会帮助心智未稳的年轻人洗涤心灵、坚定心智、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他们不但能使用信息技术之剑,更能将其挥舞在正确的战场上,最终造福社会、造福人类,而不为其所累。
三、如何实现信息化的内化
(一)营造重视信息化的环境
信息化环境的营造是渗透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信息化内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可以包含人文历史、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等内容。通过文化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对于自己的信息意识,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二)通过教学推广信息化
通过文化氛围的内化过程是比较被动的,我们可以更为主动地去梳理信息化中的核心内容并积极加以推广。通过教师的教学可以最大范围地、主动地宣扬信息化中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感受信息化的魅力,提升他们的素养。
(三)建立以信息化为底蕴的评价机制
评价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优化评价机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的信息意识、价值导向、信息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学习越来越离不开的生存环境,推动着社会深刻变革。我们更应该重视日益繁荣的信息化,利用文化氛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养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陈维维.信息化及其内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