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交流会:从草坪婚礼说起

    江苏南京市鹤琴幼儿园

    

    “田老师的草坪婚礼”作为一个生成活动,引发了我园很多教师的思考。下面,我们来听听共同见证活动实施的他们是怎么说的。

    话题一:草坪婚礼最触动你的是什么?

    祁钰杰:我刚入职就幸运地进入中三班,亲身参与了这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此前我沒有想过能在幼儿园真正办一场婚礼。最初以为是设计一场走秀或是在活动室里安排一场小小的婚礼仪式。但后来我发现这是在准备一场真正的婚礼。当时,孩子们每天都在问:真正的婚礼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呢?因为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向全园的小伙伴们展示自己的策划、设计。在这场婚礼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主角,这是他们相互传递经验、传递爱的好机会。在这样一个充满未知的系列生成活动中,孩子们会有哪些学习与发展呢?我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找到了答案。当我看到孩子们在主题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感知体验、实际操作,在主题活动结束后主动向别人传递自己感受到的爱,我也感受到了“婚礼”主题活动的意义。

    朱 娇:孩子的一句话“田老师为什么请假了”引发了这一主题活动,这是教师对课程具有高度敏感性的体现。我们的身边有着很多这样的契机,但很多教师对课程缺乏敏感性。所以,我很佩服姜老师和田老师,她们不仅对孩子这个偶发的小问题做出了适宜的回答,还在孩子兴趣浓厚时引导孩子展开讨论,并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自然而然地生成了“婚礼”主题活动。

    周梦如:我感触最深的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教师在班级活动室内摆放结婚照、投放与“婚礼”主题有关的绘本等,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孩子的兴趣,并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教师只给了家长和孩子一个“婚礼”的话题,而不限制具体的调查内容,让家长和孩子自由探讨,找出真正的兴趣点。正因如此,教师才收集到了孩子们不同的关注点。通过在班级内分享,孩子们零散的经验变成了集体的经验,同时也丰富了主题活动的线索,推动了主题活动的开展。

    孔 曼:孩子的参与和家长的支持是最触动我的点。活动来源于孩子们的一句话“田老师,我想参加你的婚礼”,活动前的画婚纱、贴喜字、做捧花、做请柬、装喜糖,活动过程中的接亲、堵门等环节,孩子们都亲身参与。同时,家长的支持非常重要。孩子的兴趣是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动力。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抓住孩子的兴趣,不断将孩子的进步反馈给家长,促使家长也非常愿意支持活动的开展。

    韩金灵:此活动源于教师真实的生活,教师乐于与孩子一起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而孩子在参与教师生活的过程中也真实地感受到了爱和快乐。

    颜 安:教师的生活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孩子在此情境中以兴趣为原点,怀揣“为田老师举办一场婚礼”这个带着温暖和爱的“大梦想”,和教师一起为实现这个梦想努力策划和一点点地准备,最终取得成功。这正是教师和孩子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过程。

    余静雯:在我看来,田老师能让孩子参与自己的婚礼,这本身就需要勇气,这说明田老师真的将生活与教育融合起来,愿意与孩子一起经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将美好与爱传递给孩子。我想,今后当孩子们回想起自己的幼儿园生活,他们一定会对这段时光印象深刻。同时,教师的课程意识也值得点赞,因为正是教师抓住了孩子们对“田老师请假拍婚纱照”的好奇,才促成了“婚礼”主题活动。

    叶屏屏:每一个孩子都带着灿烂的笑容和美好的祝福参加了这场婚礼,每一个孩子都因这样一次婚礼对结婚有了自己的认识,每一个孩子都会因这样一次婚礼而带着美好的希冀去拥抱未来的人生。

    史力元:教师能够及时抓住孩子提出的“田老师为什么请假了”这个问题,思考和挖掘问题背后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孩子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对结婚、对家庭、对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教师亦是如此。“婚礼”由此成为了一件对教师和孩子来说都有意义的事情。

    杨 柳:“草坪婚礼”生活感满满、仪式感十足,让我看到了教师和孩子生活的交融。整个过程中,教师用平等、自然、亲切的态度,不断向孩子传递无声胜有声的信息:我的生活向你开放,我的生活和你的生活是在一起的,我们共享生活。它丰富并加深了我对“幼儿园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生活”这句话的理解。

    林 琳:最触动我的是孩子关心教师,愿意为教师策划举办婚礼,教师相信孩子,愿意与孩子一起经历自己人生的重要时刻。教师和孩子之间相互开放、毫无保留,教师和孩子真正共同生活,都见证了对方成长的重要瞬间。

    话题二:你是怎么从课程的视角看草坪婚礼的?

    祁钰杰:在这样一个主题活动中,在跟随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前提下,教师需要提前思考和预设活动的目标和线索。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思考、调整活动的脉络,考量孩子经验的生长、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婚礼将要举行的那个下午,妈妈们自发前来与孩子们一起布置现场,爸爸妈妈可以看到孩子在这个阶段做了什么事情,孩子也可以和爸爸妈妈讨论自己眼中的“草坪婚礼”。

    朱 娇:中班的孩子大多参加过婚礼,他们会有一些相关的经验,但这些经验都是零散的。通过完成“结婚经验调查表”和集体分享交流,孩子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社会交往和语言表达必定会得到发展。在筹备婚礼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把与结婚相关的所有知识强加给孩子,而是孩子了解了什么、需要什么,就将婚礼办成什么样。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筛选课程资源,比如婚纱、请柬和喜糖等是孩子关心的话题,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就必然会涉及。

    韩金灵:“婚礼”主题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需要的准确认知。相比小班,中班幼儿开始主动关注和关心身边的同伴。教师是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生活伙伴,孩子们发出“田老师为什么请假”的疑问,这反映出他们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身边人的社会性发展需要。在关心和帮助身边人的过程中,孩子自己也获得了归属感。

    颜 安:教师发现孩子的问题及兴趣后,前期做了很多准备,比如开展相关经验调查、准备相关绘本等,帮助孩子积累有关婚礼的不同经验。在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粗浅经验后,教师巧妙地选择了绘本《蚯蚓要结婚》,使其在活动推进中起到串联经验的作用。集体分享经验,帮助孩子梳理婚礼准备工作;将分喜糖巧妙地转化为数学活动;让孩子自己动手剪红双喜,自然成了美工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既帮助孩子丰富经验,又细化了婚礼筹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