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研究的问题和思路
何志丽
◆摘? 要:一、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内涵和意义;二、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三、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研究的思路:(一)导入游戏化激兴趣;(二)设问的游戏化推动幼儿发展;(三)过程游戏化促生幼儿多元作品;(四)评价游戏化燃激情。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研究的问题与思路
一、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内涵和意义
(一)什么是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
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笔者认为是幼儿参与到关于美术学科的活动中,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将美术活动的形式或模式贯彻游戏,美术游戏活动在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内容选择、过程设计、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借鉴游戏来开展,以此来提高幼儿学习效率、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身心愉悦、核心发展。
(二)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内涵
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研究尝试挖掘游戏化、多元性的美术活动,把多元材料以多种形式引入到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提高教师对多元化美术教育概念和多元化美术教育内涵的认识,对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成为幼儿爱玩的“游戏”,美术作品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让幼儿喜欢美术,爱上美术,在寻美之路上越走越远,真正做到让多元美术活动游戏化,让幼儿美术教育成为真正是塑造人的教育。
(三)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意义
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提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幼儿在游戏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将全部精神拿出来”。可见没有游戏的幼儿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任何幼儿教育都围绕着游戏化这一中心,幼儿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是我们采用多變的绘画形式,丰富的工具材料,让美术创作方法简单、有趣,活动形式突出创意,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体验各类美术创意的欢娱,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拓展绘画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
二、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对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才刚刚起步,还停留在经验型总结的层面,缺乏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对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阐述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指导作用,研究仅仅注重了活动内容的游戏化,对美术活动过程、评价等方面如何游戏化地开展研究得还不够深入。
(一)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研究的思路
导入游戏化激兴趣
例如在大班美术活动《水母的生日会》中,教师巧妙的在活动导入环节加入了手指音乐:利用音乐游戏吸引幼儿注意,让幼儿在优美、充满节奏韵的音乐背景下用舞动手指的来感受、表现水母飘逸灵动宛如飘带的触手。前半段音乐教师鼓励幼儿和着音乐节奏自由做动作,后半段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边做水母动作边讲述自己的动作:我最喜欢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我有透明的身体,身上还飘着长长的丝带,有时候我还会发光。律动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游戏情境中感知水母的特征,激发幼儿对于水母的创作兴趣;中班美术活动《气球宝宝爱跳舞》中,导入部分教师以起律动《健康操》导入,在做操的过程中教师加入了活动的主角:气球宝宝,气球宝宝和小朋友一起来跳舞。跳跃触碰气球的环节,幼儿一开始游戏有些拘谨,但在不断的参与感受后幼儿变得大胆活跃起来,开始有幼儿对气球发生兴趣,进而引发了幼儿将气球作为载体,粘上各种颜料后在彩色卡纸上拓印画。
(二)设问的游戏化推动幼儿发展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活动效果好坏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把握活动提问的技巧。可见,教师提问,看似简单,却暗含着深厚的指导和教学作用,游戏化的教师设问会起到有效推动幼儿发展的作用。 把握问题的游戏性,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符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又有简单、明确、具体、有游戏性性。将幼儿置于游戏情境中,幼儿有了疑问而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这样可激发幼儿学习新知识的积极状态,促使幼儿不断去思考,不断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使幼儿真正主动获取新知识。如在中班美术活动《美味冰淇淋》中,教师创设了小猫开冰淇淋店的情景,在引导幼儿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设问:“你们发现店里的冰淇淋有什么颜色?”幼儿:“冰淇淋店里有粉红色、黄色的、绿色的、白色的、咖啡色的冰淇淋。”教师进一步设问:“你觉得这么多种颜色的冰淇淋都是一个味道的吗?如果不是,那这些颜色的冰淇淋又分别是是什么口味的?”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发幼儿通过观察与讨论,深度学习与思考如何将冰淇淋颜色和味道相匹配,这为幼儿后期的艺术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过程游戏化促生幼儿多元作品
1.凸显材料的气息
材料是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幼儿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果材料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技法,如折纸添画、棉签画、印章画、手指点画、吹画、版画、浆糊刮画等趣味形式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在水粉画活动《汽车开来了》中,教师大胆的将小班幼儿喜欢的玩具汽车作为绘画材料,让幼儿将小汽车放在颜料盒蘸色到纸上进行车轮滚画、或者在画纸上泼洒,然后汽车辗压。大胆的作画方式,很好的激发了小班幼儿玩色的兴趣,体验车轮辗压在不同颜料上留下各种图案及色彩变化带来的快感;大班滚筒画《草帽》,幼儿以滚筒作为绘画工具,粘上各色颜料,在草帽上做画,丰富有趣的游戏化材料让幼儿切实感受到美术活动就是“玩”游戏,美术是一件在快乐中完成的活动的事情。
2.绘画过程游戏化
在绘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有孩子拿着笔不动手的情况。老师上前询问,孩子会回答:“老师,我不会画!”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创作氛围过于紧张,二是幼儿未掌握绘画要领时,不够自信,所以绘画也就变得被动起来,兴趣更无从谈起。(1)考虑适时进入幼儿游戏的时间。要做一个“闲的住”的教师,不要下意识的对美术活动中的游戏进行插手,许多教师生怕自己预设的游戏达不到最终目标,无法为美术技能服务,不自觉的开始 “交”幼儿游戏。事实上,教师不舍,幼儿就不得,倾听比立刻帮助给为重要,在美术活动的游戏上,教师要表现得比幼儿慢半拍;(2)接近幼儿,把握好支持幼儿美术活动游戏的度。美术活动中教师将重难点、学习常规贯彻于一个玩笑中、一个动作、一首儿歌、一句提醒中,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客串”,对幼儿在美术活动游戏中只需要适当的时候“轻推一把”。如纸团印画《妈妈的花裙子》教师在讲解纸团印画的重点时,把美术知识要点巧妙的变成一首儿歌:“拿起一张纸,揉成一个球,抹上红口红,亲亲小裙子”(蘸什么颜色就抹什么颜色的口红);(3)讨论交流,解决美术活动中的重难点。教师要学会等待,把问题交给幼儿去讨论、交流,不要急于给予答案,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问题,有不同的答案,就算答案不是最佳方案也无妨,尝试才是最重要的,持有自己想法才是最可贵的。
(四)评价游戏化燃激情
华爱华教授指出:教师要从读懂儿童的艺术作品开始,在和幼儿聊画、赏画的过程中理解幼儿的艺术思维、审美情趣、认知经验和学习品质;提供真实的感知对象积累体验和感受,支持和引导幼儿个性化的审美感受与表现。我们在美术活动中设计“我说我画”的自我评价环节,其实就是帮助教师及伙伴通过画面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教师在面对幼儿美术作品时,有时候并不是每一个幼儿的作品的技巧都很娴熟、完美的,对于画笔稚嫩的画面,教师更应关注,教师伏下身来,倾听幼儿如何描述自己作品,你会发现幼儿思维的天马行空、与众不同,例如在幼儿美术作品《小鱼快跑》中,孩子们说出了这样的故事:两条大鲨鱼在追一条小鱼,小鱼想快点游到“任意门”里,进了“任意门”就会消失,大鲨鱼就吃不到小鱼了。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甦著.探索儿童的绘画世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孟庆谷.儿童绘画心理分析及方法指导.湖北教育出版社.
[5]陈帼媚.学期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杨景芝.美术教育于人的发展.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