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黄娟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重要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它的教育和实践能够让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明确自身的社会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着眼当下,高校要想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和传播影响力,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路径创新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探索。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2011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选编了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方面的经典专著,凝结了自马克思以来马克思主义思想先驱的丰富经验与智慧,让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在科学性、权威性、经典性和专业性上有了显著的强化。

    从该书选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可以看出,该书始终秉承着与时俱进的经典阅读方式,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以及当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诉求,选择贴近现实实际的经典著作,较好地兼顾了该书的理论性、思想性、政治性和实用性,是有效辅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一本重要的案头书。一般来说,马克思主义原著原典的研读能够以科学、严谨、权威的方式让学习者更好更快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核心,但其内容往往博大精深,晦涩难懂,学习者需要反复研读、反思和实践验证来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原著原典的认识和理解。包括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原典在内,当前高校正在不断丰富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形式和路径,并由此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课建设

    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研究应当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这也就意味着,高校应当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内容整合和课程体系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为纲要,辅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专著典籍的阅读,并将中国历史、文化、社会、价值观等内容熔铸其中,共同打造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体系,夯实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理论的认知与理解基础,促进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的提高。具体来说,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课的建设应当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其一,高校应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时代内涵。在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内容需要根据新形势下的诸多变化进行调整,有效整合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体系中具有经典性和科学性的内容,从而保证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内容能够真正地顺应当下时代的发展趋势,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而在这个过程中,理论创新是重要的一环,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投入。

    其二,高校应科学合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研与探究,积累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模式。在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理论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质量与水准。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中,高校应当促进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为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与教学讨论提供开放共享的渠道和平台,帮助教师积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经验教训,从而对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计进行科学合理且及时的调整。

    其三,高校应高效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的研发和优化,广泛吸纳马克思主义经典专著典籍的哲学智慧,挖掘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时代生命力,让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成为大学生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促进大学生的成长。

    二、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政实践课建设

    实践是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纳入实践当中,大学生才能够真正深入体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所在,更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实践指导中的重要功能和价值。目前来看,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政实践课建设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第一,高校及教师应当整合校内实践课教学资源,在实践课教学中引进较新的实践案例,并在实践案例的分析消化之后,模拟真实化的社会实践语境,让学生学会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来进行选择与践行,帮助学生逐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认识理解,能够且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武器来处理现实语境中的实际问题,以期打破理论课教学的枯燥形式,让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取得显著的实践育人效果。课堂上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课是基础性的,教师和学生都应当重视课堂上的实践课指导,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的实践认知体系与行为体系,让学生在融入真实实践情景中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并作出自己的认知判断和行为选择。

    第二,高校应当着力开展常态化的短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思政实践课的教学联系起来,共同创设良好的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实践环境,让学生在短期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短期社会实践活动往往目标单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并让学生迅速抓住实践的核心要旨。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学习和体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某一模块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第三,高校应当通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搭建多样化、周期性、长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阵地,深度把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计划、控制与调节,让学生在更深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度把握事物发展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反思并消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要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正融入个人的思想、思维和行为选择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科学实践水平。实践证明,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实践模式,能够更大化地开阔马克思主义思政实践课教学的实践场景,让学生在复杂的形势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武器来处理更为复杂的问题,进而让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的探索更加科学、深入。

    三、加强高校网络马克思主义思政课程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加強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离不开互联网的参与,尤其是近年来,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建设、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互联网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搭建了新的渠道和平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教学需要更快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创新建设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政课程网络体系,让马克思主义思政网络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得到更进一步的推广,从而为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提供切实的保障。

    就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政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说,马克思主义思政网络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对拓展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专业研究视野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思政网络教育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专著典籍对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内容,让马克思主义典籍中技术的革命性发展、社会形态变革、人类思维方式变革、人类生活方式变革等一系列的发展得到有效的验证与发展,从而引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现实性意义和价值的反思。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思政网络教育开阔了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的研究视野。面对传统语境与现代语境的冲突,面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理论背景发生巨大改变的状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当如何发展,正在成为当下国人共同思考的时代问题。因此,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政网络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引发大学生更多的参与性思考,进而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向前发展作出贡献。

    就高校馬克思主义思政网络教育的创新路径来说,高校应当重视以下工作的开展:其一,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政网络教育应当重视网络思政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将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纳入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的理论发展当中,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其二,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政网络教育应当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引进与升级,革新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的技术手段与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切实强化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其三,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政网络教育应当注重各项资源、要素的整合,搭建数字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资源平台,让学生能够在更多的优质思政教育资源中深入学习和思考。除此以外,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政网络教育的强化路径还包括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政网络教育实践活动、应用互联网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现代理论传播等。

    笔者认为,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可以从理论课、实践课和网络化建设等角度出发,结合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现状与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的需求,分析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专著和典籍的现代阐释,探索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创新路径,为大学生制订更科学化、时代化和高效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案。

    (课题项目:2018年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改革开放4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验研究”,编号:18JDSZK019)

    (博士,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