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于水

    原始群居中个体之间相互协作,因交流需求而催生语言。我们生活于语言世界,在学习、运用、创造语言中获得发展。李镇西指出,文本与生活之间有着联系,我们只有寻找其中最妙的结合点,才能让学生与作者心灵共振。我们只有深挖两者的彼此联系,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在反省感悟中获得提升。生活中事事、处处皆可运用语言,我们要为学生提供“用语言”的空间,让语文与生活紧紧拥抱。

    一、创设生活情境,增进情感体验

    教师借助于生活情境教授语文知识,利用音乐之悦耳、图画之悦目、表演之悦心等形成多种感官的刺激,能引发学生品读文本的期待。情境要与文本內容相适应,在《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中用《好汉歌》能引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但情境的运用要服务于学,不能喧宾夺主。我们可以将广告引入课堂,让学生去读招牌、歌词、剧本等,这些学生较为熟悉的语言内容,既能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也能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要打破课堂的壁垒,带领学生步入生活场景,去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我们要让学生在校园、社会、家庭生活中寻找语文,也可以让他们听广播、看电影,时时学习语文,为学生引入语文知识学习的源泉。我们要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释放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文本与生活相比照,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去体验。

    二、融入生活理念,调动写作热情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缺乏强烈的写作动机,他们只是被动成文,为完成任务而动笔,这种写作完全源于外部压力的支撑,而不是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进入高学段后,他们因“自我”而产生诸多任性的行为,对不感兴趣的内容懒得投入心血。

    我们语文教师要摒弃功利写作的倾向,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我表达,让他们写自己喜欢的内容。作文命题应向生活开放,让他们写熟悉的人、事、物,让他们内心的表达欲望得到激发。我们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限制,力求让他们说想说的话、写想写的事,这样学生才能有感可发、有事可写。我们如果固守老套的命题形式,就会令学生心生厌烦的不良情绪,写作也会落入俗套。我们要因情改编题目,为其穿上“马甲”,能让学生产生表达的兴趣。我们要丰富写作教学方式,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我们可以开展小组日记接力棒活动,让各小组准备一个笔记本,小组成员轮流写作,内容自定,并对前一位同学写上自己的“评语”,针对取材真实、情感真挚、语言流畅等角度进行评价,并将其中的优秀作品收进“作文报”之中。学生通过接力,能养成爱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能感受到写、评带来的快乐。信息技术能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再现学生生活,启迪学生思维,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形象化文字、动态画图片,能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线上写作交流,通过微博、QQ群、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自由地交流,大家能彼此奖励,共享素材,能引发大家的写作热情。

    三、学会观察生活,形成真实感悟

    我们要指导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写出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理解,也能为想象进行铺垫,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通过观察,学生能发现精彩瞬间,感受生活之美,体会人情冷暖。一次活动、一番交流、一次经历都可成为写作的活素材,只要学生用心去感受,就会将细节记于心、形于文。学生还要去感受微妙的变化,要将细微之处精心修饰,于微小处见真情,写出文章的亮点。我们要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参加重要的节日活动,或通过做志愿者、开茶话会等促进彼此的了解,从而能融入社会的角色,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写作的积极性,也为写作累积了丰富的素材。我们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他们去“找茬”,走上街头去发现错别字。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融入生活理念,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调动学生的读写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