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
毛秋月
摘 要:在美术课程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反映出来的个性差异区别对待。让每个孩子在美术课堂都是一朵独特的“花”。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75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編号:1006-3315(2021)1-090-002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真正的园丁是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他们知道每种花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开花的早晚不同。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让“花儿”在美术这个花园里接受阳光雨露的润泽,接受来自园丁的培育,开出属于自己的芬芳和艳丽。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影响“花”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个性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人的个性与遗传、社会环境、教育以及个人的努力等因素相关。影响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受内在和外在多种因素影响才完成的。
1.遗传和身心因素
遗传素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表现在人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差异、人的身体和外貌差异。显出智力发展,气质类型的不同从而影响个性的发展。遗传既为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又造成了某些能力发展的局限性。因此个性发展首先应该承认个体的差异,尊重个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能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个性。
2.环境方面的因素
环境影响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主要指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说明家庭因素是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包含了家庭的经济、父母的文化修养,言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3.教育的影响
遗传因素是天赋,是种子。家庭、社会环境是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而教育是园丁。教师通过各种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有目标、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既充分的发挥个体遗传天赋的优势,又调控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孩子们茁壮成长。
4.自身的努力
在个性形成和发展中,自身的努力起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弥补教育的不足。克服社会环境的障碍,甚至能改变天性中的缺陷。如海伦·凯勒是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雯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国内的张海迪、桑兰等等。
总之,个性是多方面条件符合作用的产物,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我们作为教师根本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发现自己,创造自己,完善自己。
二、小学美术教学促“花”个性发展
美术课程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任务。美术课程涵盖的面比较广,融合了绘画、建筑、设计、工艺等门类;题材丰富,表现内容独特,与其他的学科教学相比,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和明显优势。学生无论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或是综合探究等领域的学习、探究和体会,都丰富着他们的艺术审美体验,感受着来自生活、来自绘画、来自各种艺术的视觉冲击,这些人文精髓都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和个性的塑造。
1.表现内容的广泛性
美术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在丰富的美术表现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个性、想象与思考,接触生活中可以利用和表现的工具和材料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感和体验。学生借助美术语言线条、色彩、构图等自由表达,表现内容有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宗教的、科幻的等等,正是美术教学的丰富性和广泛性,才利于学生更好地彰显自己的个性,传达自己的情感。
2.表现方式的自由性
艺术是个性的产物,它的取向是求异的,即使是同一个客观事物,由不同的个人来表现,也会产生极大的差别。美术是尊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课程;一是对材料的选择更自由,只要学生认为可以有助于表现自己作品的特色,就可以自由选择材料; 二是表现形式多样化,对同一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喜好,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表现形式,如绘画、剪贴、泥塑等可自由选择;三是作品的构思、构图、装饰、用色上鼓励个性化和创造性,在突出主题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想法大胆去做。
美术教学应多给学生一些表现技巧方面的自由探索,少一些规范和制约,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发展健康的个性。
3.思维形式的独特性
美术的使命在于创造。美术活动既遵循逻辑思维,更重视逆向的和发散的思维。美术具有超时空的重组性表现特色,适合发挥想象和思维的自由性。美术学习以形象性思维为主,而形象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与创新想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形象性思维又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所具有的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是创造力的主要部分。
三、匠心美术课堂伴“花”彰显个性
1.激发兴趣,点燃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内在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说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在教学中经常注意寻找各种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中快乐地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究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能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保持新鲜感。
如三年级的《生活离不开电话》一课老师展示了用泡沫黏土制作做了一个电话,孩子们的热情沸腾了,新材料泡沫黏土是孩子们不常见到的,它有很多颜色,色彩可以自由调配,还能依据自己的设想进行有趣的造型。
以情激趣:在美术教材中不乏有课程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教师要努力地拨响学生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才能有情趣,有了与教材、与教师、与自己的生活、与作品产生共振的情趣,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从而达到以情造像,图情并茂。如六年级的《爸爸妈妈》一课,课的开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这样的汉语拼音:bà ba mā ma问同学,你们能读出来吗?六年级的学生不已为然,这个是汉语拼音太小儿科了,小声地念着爸爸妈妈。这时老师又说:这是爸爸妈妈的陪伴我们才快乐的成长,从不会走不会说,到现在的会跑会跳,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的六年级,爸爸妈妈给予我们孩子的太多太多。让我们用感恩的情绪再读读黑板上的拼音,学生们此时用情地喊出了爸爸妈妈。回忆与爸爸妈妈相处的事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孩子们用感情画出来的画才是打动人的作品。
以美激趣:“美”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中充分展示出美术教材、生活、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的审美需要、审美意识、审美潜能。绘画中线条和色彩美,作品中的意境美,教师的范作、范画美等等让学生沉醉在美的氛围中。
2.双主互动,积极参与
“互动”指彼此作用。“双主互动”即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彼此作用,互相激励,在教师适时启发下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积极参与下教师主导教学。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入手的,调整教学程序,提高教学效果、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创设参与情境:课堂教学中参与情境的创设对主体参与过程起到了引发、导出和定向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用以调整学生的心理,形成参与欲望,从而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如一年级的《水墨游戏》。游戏参与一:学生进行“模仿秀”的游戏,看谁能和图片上的执笔方法一样,用这样的游戏可以轻松地让学生掌握中锋执笔和侧锋执笔的要领。
游戏参与二:给学生两张纸,一张是普通白纸,一张是宣纸,让学生在两张纸上用毛笔画不同的线条,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在游戏中学生了解宣纸的性能和特点。接着让学生在宣纸上用水和墨进行“新花样”尝试,观察水墨的变化。通过一节课的反复尝试、观察比较、总结,学生基本了解水与墨的关系,基本掌握了水墨画中水与墨的运用。
创设民主情境: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教师亲切和蔼、真诚耐心、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在这种情与情相融、心与心相碰、教与学相长、教与学互促的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生长的“养分”。
激励思维参与: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参与是参与活动中的最高层次,各种参与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参与。思维参与贯穿于主体参与的始终,是主体价值得以体现的最主要途径。小组竞赛、围绕课程活动讨论、展示表达等。
3.因材施教,实施分层
分层教学:俗话说“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美术基础参差不齐,对美术的接受能力千差万别,可想美术素养也不可能处于统一水平,而是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我们美术老师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让每个孩子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
分层练习:有的学生记忆力较强,能够再现经历过的事物;有的学生创造力、想象力丰富,能够根据现实的事物展开联想;还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能力差,总想依赖于参考现成的作品否则就无法完成作业。中高层可采用创作画,记忆画的形式完成作业,中低层就可采用临摹形式完成作业。
分层合作:由于学生的男女性别差异,使得男女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区别,在美术课“设计、应用”课上女生作品完成速度与质量常常高于男生,把男女生搭配起来进行分层合作完成。
分层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同一小组的学生应该是不同层次的组合群体,促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而得到共同提高。学生讨论轮流做“小老师”,让他们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之后,负责本组内其他学生,把好的方法和经验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和进步。
分层评价:同一层次的学生作品进行比较,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只要有一点提高和进步就及时加以肯定,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师内外兼修助“花”飞扬个性
1.传递快乐
快乐从来不怕复制,快乐从来都可以传递,发自内心、开心的笑容会把自己的快乐感染给别人,一个、两个、三个……十个、百个,像春天的花朵,也许一夜之间,快乐便可以绽放成千朵万朵。珍惜每一天的阳光,善待每一个生命,开心过每一天,让心倘佯在快乐的诗意中。孩子是最容易被感染的,因为童真无邪。美术教师应是快乐的传递者,教孩子们快乐地参与课堂活动,快乐地用画笔表现生活、快乐的评价伙伴们的作品……
2.心灵手巧
学生们对老师的崇拜是带有很强的向师性的,课堂上老师的示范,学生们会不自觉地发出阵阵的掌声。在自己的作业创作中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依葫芦画瓢的模仿。教师的现场示范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会有很大的帮助,构图,水墨的调配,工具的使用等,教师的示范更直接。是教师展示特长、体现个人魅力的机会,更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法、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重要一环。
3.悉心辅导
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一个孩子一个样子,关注每一个孩子。在学生创作中,教师不妨蹲下身子和孩子们一起画画,适时地点上一两笔,孩子会因为老师的加入而高兴地投入新的学习中。教师及时对学生好的作品、笔墨等点评展示,及时交流,营造出平等、互助的绘画氛围,让师生零距离。
4.赞扬激励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学生,是不断成长变化的人,所以在美術课程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反映出来的个性差异区别对待。多样化的评价如:最佳设计奖、最佳构图奖、最佳合作奖、最佳材料使用奖、最佳进步奖、最佳坚持奖、耐心奖等等,依据学生的参与表现肯定他们在不同领域进步。
美术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教育出版社
[2]高玉祥.个性心理学,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
[3]袁湛江.开启心智的钥匙--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教育故事,浙江大学出版社
[4]陈峰.教育就是个性品质培养:好品性,好命运,九州出版社
[5]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修订版,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