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的三分田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阅读教学”。2020年特殊的寒假,笔者积极探究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借助网络技术支持,进行语文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笔者尝试耕种好“云端的三分田”,引导学生探究与疫情相关的文本,培养多元能力;宅家学习经典,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创建线上交流平台,启发学生探索、演绎、解读文本。采用多元有效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多元能力;文化素养;学习形式;立体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2-048-03

    【本文著录格式】陈婷.“云端”的三分田——提高高年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J].课外语文,2021,20(22):48-50,90.

    2020年初,受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影响,教育部下发了“停课不停学”通知。从黑板到屏幕,从教室到网上,在线教学以其突破地域空间的特性,成为家长和学子的优选项。网络语文教学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共享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并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阅读教学。”

    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特殊时期心系祖国,关注疫情,积极投入e学堂等网络平台学习?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让传统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呢?笔者引领同学们积极参与线上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和塑造新时代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少年,关心国家大事,传承经典文化,培养多元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一、我和我的祖国——播种传统文化的种子

    (一)探究疫情书,培养提取信息能力

    笔者提出基于疫情信息相关问题的学习探究,以关注疫情状况作为学习的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主动探索疫情相关文本,寻求未知信息,阅读理解文本,获取科学防疫信息,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体验,建构知识体系。起初,同学们触及新冠肺炎谈虎色变,为了让大家了解并正确面对疫情,调适心理状态,我引导学生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实时动态图,指导关注疫情数据指数。学生读懂动态图,在班级群里交流病毒名称、传染源、潜伏期等知识,科学了解冠状病毒的知识,心态平和。同学们自主学习,线上交流非连续性文本,明晰戴口罩步骤,提取“看、戴、调、压”这样简单实用的戴口罩方法。读懂科学洗手法文本,提取“内,外,夹,弓,大,立,腕”七步要领……之后还根据非连续性文本内容自主录制并发布了生动的抖音视频。

    笔者的教学中,希望通过与疫情有关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交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看图文并茂的文本时,可以先关注标题,定位分析;再浏览内容,全面掌握信息;最后抓住要点、关键词语筛选信息。速读、线上交流中,不仅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读懂疫情书,而且提高了学生浏览文本,提取信息的能力。而制作洗手、戴口罩的小视频,则意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将学到的非连续性文本中的知识灵活运用、交流,方便同学们科学防疫。

    (二)书写中国情,提高多元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基于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学活动,自由表达。学生在思考、收集处理信息、分析总结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中,进行新知建构,可以随时发表见解和收获,能获取来自学习同伴在线关注、交流,来自老师的在线指导、鼓励。网络自主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创作出丰富的作品,提高多元表达能力,充分展现个性。

    笔者在班级群号召同学们:“特殊时期,少先队员们要有‘家国情怀,心中有国,处处为家。”大家每天关注国内外新闻,读新闻,摘抄新闻,播报新闻,还在班级群畅所欲言。同学们深知少年强则国强,中华好少年心系祖国:有的写出了对逆行者的美好祝愿;有的给逆行者美食助力;有的围绕少先队员如何从身边做起谈感想;还有的发现了外国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中国的高度评价……发自肺腑的文字有的警醒,有的感动,更有的充满希望,同学们感受到特殊时期的一份责任和担当。利用倡议书、美篇、绘画等形式表达出少先队员对武汉小朋友的安抚、健康宅家的建议,对逆行者的美好祝愿和敬意等等。相信中华儿女终将化解难题,迎来战“疫”的胜利!

    (三)宅家爱国行,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语文教学要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下,以注重学生的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为教育原则,构建体验探究的学习模式。语文教学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时,学生能够了解知识背后的文化情感与历史背景,才能逐渐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在悠长的假期中,同学们学会了自我管理,自主阅读、在线学习传统文化、宅家云过节日……

    1.吟学古诗品传统

    学生通过诗歌朗读,从音律入手体验古诗词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艺术氛围和情境,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掌握能力以及古典文化素养。同学们在班级群里线上以“花”“雨”“月”等关键字为题开展“飞花令”游戏。文字、视频的交流,笑脸盈盈,诗声琅琅,增长知识,丰厚积累。一首诗,一幅画,激发出同学们诵古诗、学古诗的兴趣,大家仿佛进入一场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班级群开展“古诗小达人”知识竞赛。根据图画猜出托物言志诗《竹石》《墨梅》,比赛默写速度,竞答诗人简介,根据老师提供的注释猜名句……同学们学习《寒食》《十五夜望月》等,还将自己的学诗心得感受绘制成内容丰富的思维导图、手抄报等。诵读古诗,内化积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线上自主学习、交流古诗,丰厚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2.特别元宵云赏灯

    正月十五,在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下,美好的节日华灯黯然。笔者鼓励学生自制花灯,虽然材料五花八门,但盏盏都充满着新意,班级群中开启了云赏灯模式。同学们有的吟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有的诵出“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还有的深情地表达出对武汉一线白衣天使的美好祝福:“愿春暖花开,英雄绽放最美丽的笑容凯旋……”特殊的元宵夜,热闹非凡的云闹花灯方式带来了欢声笑语,让学生在家中感受到节日氛围,体验传统文化,燃起无限的希望:再接再厉,战疫胜利,团团圆圆!

    特殊的线上传统文化教学中,师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了传统文化、网络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交叉与融合,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不断提升。

    二、让田间闪烁智慧的光芒——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

    (一)营造竞争赛场,激趣探索文本

    教师举办线上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胜负欲来提高阅读能力。对于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同学予以适当肯定和奖励,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通过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来提高自己能力。在线学习四大名著,我用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班级群平台碰撞出学生智慧的火花。猜三国人物谜语,再引导孩子们课后去看看感兴趣的人物故事,以游戏的形式为他们打开了探索三国人物奥秘的大门。根据图画猜一猜《西游记》故事名称,一幕幕经典故事画面在大家脑海里回放。猜金陵十二钗人物和判词,走进红楼,智慧的火花在闪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争胜心理的作用下,人的兴趣与智慧也会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智力竞赛、知识抢答赛就是最好的例证。线上教学我把竞赛这种形式嫁接到语文课堂,将课堂变成赛场,把交流活动演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竞答的活动,引起每位同学学习四大名著的兴趣,积极探索文本,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二)提供学习舞台,个性演绎文本

    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角色对话。学生很容易就能理顺文章的结构、情节的走向,在愉悦扮演角色过程中,阅读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都会逐步提升。宅家里,也可以让线上语文课堂灵动起来。笔者尝试让学生在视频中分角色表演课文《腊八粥》中的妈妈和八兒,学生惟妙惟肖地演绎出八儿看到腊八粥迫不及待、垂涎欲滴的样子。《那个星期天》中小作者盼望出去玩的心情也被学生表演得绘声绘色。学生品读文本,激发情感,个性演绎故事,使课本中的故事“动”起来,在生动的线上课堂,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班级视频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舞台,表演课本剧或文中的经典章节,能让学生“讲”起来,还可以让学生“动”起来。文学与表演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表演中,让学生体验人物情感,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搭建交流平台,深入解读文本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形式丰富的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题活动的开展能为学生实践提供更好的途径,可以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思维,逐渐完善核心素养的发展。班级绘制四大名著思维导图主题交流会开展得如火如荼:《红楼梦》关系图谱帮助同学清晰了解人物关系;图文并茂的《水浒传》导图带领大家了解人物绰号、性格……老师针对导图具体写出针对性评语,同学们就自己熟悉的故事、人物畅所欲言。

    无形的网络,有声的线上交流。班级群成了热闹的学社,大家品读四大名著的文化精髓,丰厚文化底蕴,感知名著反映出的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处事,品味人物的塑造。搭建交流平台,深入解读文本令同学受益良多。

    三、喜悦收获田间的芬芳——持续立体的评价方式

    《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习通里的“学堂优”

    学习通中笔者设计了检测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采用计分评价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当天的学习情况。笔者在班级QQ群会表扬提前完成并获得满分的同学,激发其他同学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教师针对当天小检测中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采用线上讲解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内容,再次完成练习。讨论区教师设计好话题,例如:学生围绕主题仿写,或者收集传统习俗写出自己的了解等。大家可以互相评论,对于精彩回答还可以点赞。运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激发起每位学生参与线上学习的热情,渴望自己的观点被大家认可、点赞。教师的评语会引导他们作深层次思考和判断,以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使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二)慧学网上的“部落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过程中得到的写作能力提高”,网络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作文评改有了更加广阔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创作文章发表在网络论坛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留言评论方式对学生文章优缺点进行评价,其他同学可以在公开论坛中点赞、评论,这些写作评改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是新颖有趣的,他们也可以在相互评论修改过程中,认识自身与他人之间的不足,推动写作能力得到更好提升。

    同学们可以利用“凤凰慧学网”提交作文。老师评价采用量化的“星级评价”与质化的“个性评语”相结合。“等级星+评语”的双重批阅方式,直观个性化肯定了学生的习作。根据学生在作文中反映的动态信息,运用评语进行适时点拨,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活动和生活实践打下“多向思维”的发展基础。在“慧学网”上学生也可以看到同伴的作文并给予评价,当自己的作文成为“部落优秀、学校优秀”时,学生的眼中闪烁出喜悦的光芒,为今后的习作增添无限的动力。

    (三)班级群里的“学员优”

    心理学家赫尔劳克说:“适时地运用评语进行评价激励,能够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明白缺失的缘由,不仅有利于学生成绩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每天班级群交流,笔者运用生动有趣的头像给予学生评价,贴近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对学生作业指导评价:有对思维导图制作方法的引导,有对环境描写作用指导,还有对阅读名著、品悟人物形象的引导……有目的指向性评语引领学生激发思维,探究文本奥秘,探寻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教师记录每日优秀学员,持续性累计分值,开学评选特殊假期线上优秀学员,培养学生锲而不舍钻研的精神。

    星级评价、分值评价、评语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纵横交错的多样评价方式不只是为了检查学生表现,更是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切实发展,学会更多学习策略,形成自我认识、反思、教育、进步的能力,使评价成为学习的动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四、教育反思

    (一)科学利用技术

    面对今天这样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学校将成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网上教学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辅助方式。老师要继续探索通过科学的架构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在线辅导,班级远程管理,学校在线考核的新的工作模式和教学流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抛弃满堂灌、压着做的教学思维,学习使用新技术,以任务为导向,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科学评价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5G网络及千兆宽带快速普及之后,老师及学生还可以尝试通过VR/AR技術高度还原线下课堂的授课场景,从而带来上课效率的提升。

    (二)合理借助外力

    要继续探索高效利用家长和学生常用的交流平台,合理地把家长组织起来,参与进来,让家长分担老师的一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要积极探索如何指导家长合理科学地配合老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管理,充分利用网络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如何培养班干部线上管理能力,等等,仍然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话题。

    2020年寒假,笔者开展有效线上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坚定爱国使命责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笔者努力耕耘,收获了田间的芬芳。今后的网络在线教学,她将继续深入探索如何巧妙而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以及线上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语文线上教学,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静.“综合同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2017(43).

    [2]黄振中,张晓蕾.自主学习能力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机制探究——兼论在线学习交互体验的中介作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8(3).

    [3]田甜. 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开展多元评价的行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4]马宁.新冠病毒疫情背景下的中小学在线教育路径优化[J].教育科学论坛,2020(19).

    作者简介:陈婷,女,1978年生,江苏南京人,本科,一级教师(中级职称),南京市秦淮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小班化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