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名著阅读摘抄本使用方法指导探究
侯建荣
七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名著进行“整本阅读”了,名著“整本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余党绪老师曾对初中生名著整本阅读做过这样的解释,“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是第一階段,绞尽脑汁地想是思考的开始,挖空心思地用是第三阶段,进而完成尝试性的‘转化。”结合《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加强摘抄本的指导,通过教学设计教会学生如何整本阅读名著,并配合摘抄本的使用,达到“读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阅读摘抄本的内容进行指导。
一、摘录具有赏析价值的优美语段
如何才能让学生辨析出有赏析价值的优美语段,这是语文教师应关注的问题。在学生展开阅读之前,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制定摘抄任务,设计“课前三分钟”展示,让学生在任务驱使下反向思考“什么样的语句具有赏析价值”,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点拨与指导。比如指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视角,仔细阅读人物描写中是否有细节描写及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时是否采取了侧面描写,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写法、词语等。在环境描写中,指导学生慢慢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妙处,让学生自己体会“什么样的写景语句能令你眼前一亮,或者读后使你脑中立刻浮现情景”。
比如《骆驼祥子》《西游记》等名著,既有写景,也有写情,人物描写也很细腻,学生阅读时,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摘抄其中具有赏析价值的优美语段。比如在阅读《骆驼祥子》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简单介绍,点明作者老舍善于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为学生设计任务“寻找写景来表现祥子喜悦、苦闷、无奈等情感的语段”,以及“祥子、虎妞等主要角色的人物描写语段”,让学生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边阅读,边摘抄,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悟,而且还能积累大量素材,提升学生描写能力。
二、摘录帮助故事情节记忆的语段
七年级阶段的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多集中于小说题材,学生摘抄故事情节相关的语段则有助于掌握文本核心思想,也有助于读后复述,提升学生语言表达与逻辑能力。具体教学指导时,语文教师可先向学生阐明,“关键故事情节的摘抄便于后期回味整理,并完成讲故事活动”。告诉学生,“当读到很吸引人的情节,或者能勾起阅读分享的情节,或能使自己兴奋、发散联想的情节时,不妨摘抄下来”。
比如七年级上册有《西游记》片段,因此可引导学生整本阅读《西游记》,并设计阶段性摘抄任务,即“把唐僧师徒四人与妖魔斗法的众多环节中较为精彩的摘抄下来”。比如当学生阅读到“三打白骨精”这一内容时,可指导学生将“白骨精三次变幻人形时的人物形态与语言”摘抄下来,将“唐僧师徒四人面对白骨精三次变幻人形时各自的表现”摘抄下来,然后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比较“唐僧师徒四人表现的异同,以及原因”。这种方式的摘抄指导,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十分有利,在后期当学生阅读到“孙悟空与红孩儿斗法”时,多数学生不用教师额外的指导,就能进行熟练的摘抄,并完成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且还积极的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阅读效果十分显著。
三、摘录触动人心的语段
阅读不仅仅是一个文字吸收的过程,还是知识转化的过程。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虽然每个学生的思考角度、情感思维、心理感受等存在个体差异,但其在阅读中必然会遇到触动心灵情感
的语句,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此时的摘抄内容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这个主观意识,推崇他们的个性认识,然后从摘抄技巧、注意事项、任务驱动等共性方面进行指导。
比如在阅读《朝花夕拾》中《五猖会》一文时,学生基本都能从中找到情感共鸣之处,这时教师需要有选择的指导,比如有学生不仅能够摘抄出触动人心的语段,还能进行解读分析,甚至转换到自己身上作对比,思考“当自己遇到类似事件时的心情”,这显然有了更高层次的思想升华。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可给予足够的鼓励,还可推荐一些类似的文本促使其对比阅读,甚至还可以指导学生换位思考、反向思考等,比如“如果你是父亲,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此外还有学生读到鲁迅在万分期待看五猖会的时候,被自己父亲强留下来背诵文章时,将“我”的行动、思考等语段摘抄下来。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同样需要给予肯定,然后可根据情况将任务分解,引导其进一步思考。
四、摘录暂时不理解的片段
七年级学生在名著阅读时,受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必然会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这时就需要指导学生将这些片段摘抄下来,并详细记录“哪些角度、内容不理解”,然后让其带着问题继续阅读,当读到后面关联内容或者通篇读完后,对不了解的内容有了新的理解后,可再回来阅读摘抄片段,并批注自己的理解。当然也可能有些地方,学生通篇阅读完成后依然不理解,这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其再回过头去理解。当然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初次阅读没必要一定要在当时理解透彻,可带着问题继续阅读”,如果一味“求解”,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摘录阅读活动的要点
仔细分析七年级的语文教材可知,在阅读名著板块,教材都给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阅读方法,比如七年级上册《西游记》片段后介绍了“精读”与“跳读”两种方法,七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片段后介绍了“快速阅读”的运用方法,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片段后介绍了“圈点”与“批注”两种阅读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名著阅读摘抄本使用及摘抄内容时,可向学生详细介绍这些阅读方法,并将这些阅读方法记录到摘抄本上,然后在后期的阅读中,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运用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教师需要教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记录在摘抄本的重要位置。比如在介绍“快速阅读”时,教师可给予学生四条建议,并让其记录在摘抄本上。一是阅读过程要专心致志,集中精力;二是阅读中尽可能不出声,以默读为主,且要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四百字等;三是要善于抓住主要线索、关键词句、重要信息等,同时还要有所取舍;四是要确保眼睛的视域要宽。
阅读摘抄本不仅仅是为了摘抄阅读文本的内容,还应将其视为辅助阅读理解的工具,内容可尽量丰富,比如摘抄文本语段、记录阅读方法与注意事项、批注思考与想象等。在阅读前,教师可指导学生掌握该篇文本阅读的要点,并在摘抄本上记录,进而在阅读过程中时刻检查自己的阅读是否得当,阅读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是否需要携带语文教材或工具书等。学生阅读之外的交流讨论、阅读活动中的收获等,也都可以记录在摘抄本上。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尝试,学生在摘抄本的辅助下,阅读理解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而且其阅读兴趣得到明显改善,学生阅读后的交流讨论更加顺畅,能够互相取长,而且围绕阅读摘抄本的其他阅读活动也开展得较为顺利。由此可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名著阅读摘抄本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语文也读教学的高水平开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中心学校(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