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途径新探

    内容摘要:图书馆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载体,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图书馆的运行模式、服务内涵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的硬件建设、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探索“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实现,是新時代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历史使命。高校图书馆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应从加强馆藏数字资源建设、提供智慧服务、构建网络育人环境、提升大学生的数据信息素养、加强标准规范建设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自身在“互联网+”时代发展中育人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图书馆 育人功能

    2012年11月14日,易观国际集团经理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博览会上发言时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理念。2015年3月5日,国务院召开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影响力逐步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可以说互联网正由工具型向要素型进行转变,对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的运用对于广大科研和教学机构也是很好的助力,高校首当其冲成为互联网+的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在高校发挥育人功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立德树人功能,是高校图书馆的时代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图书馆设置和传统有所不同。图书馆的模式从“固定”转变为“移动”。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图书馆是拥有实体结构,并具有大量纸质馆藏资源的重要学习文化场所。一所大学的图书馆往往是这所大学的形象代表,在校园建筑中具有独一无二的象征性和代表性。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的技术带来了许多新型图书馆模式,如应用“云计算”技术对数字化资源进行存贮、管理,提供基于云计算的知识、资源管理平台和信息素养平台,改变传统的图书馆业务流程而产生的云图书馆。读者通过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可以做到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使用图书的移动馆藏资源。这些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图书馆,是对传统图书馆内涵与价值的很好诠释和补充。

    从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来看,更多的服务从“线下”搬到了“线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过去读者要利用图书馆藏资源往往要亲自来实体图书馆,查阅、借阅相关资源,而如今读者只要利用网络或APP便可随时随地利用馆藏资源。这种需求模式的转对,对图书馆服务功能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如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服务,图书馆的智能检索系统能根据读者的过往需求,自动预测匹配其相关需求。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服务要从过去的“线下”,转变为更加精准、人性的“线上”服务,为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互联网+”时代给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时代给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带来很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主要可以从图书馆硬件建设、队伍建设以及体制建设等方面来分析。

    从图书馆硬件建设方面来看,“互联网+”实现了从单一工具性服务向融合协同型创新的转型,同时也开启了通信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的新时代。“互联网+图书馆”大大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育人载体和内涵,对于提升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馆藏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无论从政府宏观层面,还是高校自身层面,都要重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为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发挥育人功能,提供基础保障。然而,当前对“互联网+图书馆”的前瞻性布局不足、顶层设计依然欠缺,我国高校的图书馆对“互联网+”的内涵认识还不够深刻。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设施质量差异较大,这种差异既表现在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间信息化设施的建设水平上,也表现在同一类型高校图书馆间信息化设施的发展现状和规划目标之中。

    从图书馆队伍建设方面来看,“互联网+服务”为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增添了许多光彩,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重复性体力劳力,为图书馆队伍从事更高层次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助手。然而,部分图书馆员因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等因素,原有的图书工作理念、能力、素养已经跟不上与“互联网+”时代的需求,甚至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同高校中科研、教学的师资队伍相比,学校本身对于图书馆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其中的原因既有社会对高校评价的客观因素,也有高校自身追求“产出量”的“急功近利”思想,对图书馆隐性育人功能的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对各个领域的全面渗透,如果高校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并考虑对新时代图书馆队伍结构进行优化,那么势必会弱化图书馆的育人功能,进而影响学校立德树人功能的实现。

    从图书馆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来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数字馆藏资源的不断丰富,为传统图书馆提升各类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发挥育人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互联网+”时代呼唤开放共享新机制,也为新时代图书馆自身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提出更高要求。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图书馆已是“无围墙”的开放空间,面对的是多功能、多预期、多主体、多方位共同参与开发的社会一体化系统,迫切对传统的单一集中制进行改革,同时建立多元开放合作的建设模式。在“互联网+图书馆”方面,后台需要海量数据,对图书馆的数字馆藏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要求图书馆主动加强自身的数字资源建设,提升内涵存量,优化服务体系。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对“互联网+图书馆”的认识不够深刻,传统的体制机制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育人功能的良好发挥。

    三.“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实现路径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提到:图书馆对教育大众、启迪民智具有重要作用;他强调,要发展教育事业、培育天下之英才,办好图书馆是重中之重。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在模式与服务两方面都發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图书馆应主动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师生通过互联网利用图书馆藏资源的同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并转化为图书馆服务、育人的资源,是图书馆在新时代的新使命。师生在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时,产生的实时状态的数据都可以在数字世界里面进行实时的映射。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读者需求和服务模式进行预测,并通过建立图书馆界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来消除时间、地点、阅读方式与阅读内容对读者的束缚,保证读者可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推送式智慧阅读服务。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利用大数据的“智慧”功能,可根据师生的阅读习惯等个人数据,了解师生的学习情况、研究内容等,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文献,做到智慧服务,精准育人。

    (二)建设丰富而开放共享的数字资源库

    数字资源是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发挥信息服务职能的基础,也是实现育人功能的载体。高校应坚持购买数据库与自建数据库相结合,购买的数据库相对而言具有资源丰富、数据标准规范等优势,但购买数据库存在各高校重复购买、费用逐年增加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坚持开放共享原则,在一定区域范围构建基于共享的数据库,使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高校也应重视校本数据库的建设,如自身的校史数据库、学术/学位论文数据库等,为师生的进行校本研究提供更好的平台。

    (三)建设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

    互联网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图书资源的传播方式,也催生了作为客观存在形态的虚拟环境。网络成为了图书馆与师生接触的主要渠道和载体,网络成为了图书馆育人的“第二阵地”。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重视各类“互联网+”载体的建设,包括新媒体的建设,通过图书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各类网络服务载体,推进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一方面要强化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各类载体的交叉融合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继续发扬传统图书馆隐式育人的功能,让网络服务成为新时代图书馆喜闻乐见的重要育人载体。

    (四)加强对“互联网+图书馆”的标准规范建设

    “互联网+”进入图书馆行业必将带来相应的行业与领域创新,甚至可能为跟国家与地区现有政策、行业与领域的相关标准规范产生冲突。因此,高校一方面应加强宏观层面的研究,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决策咨询,推进政府或行业层面制订有利于“互联网+图书馆”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高校还应主动先行先试,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不断完善相关应用规范、服务协议等,为“互联网+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发挥提供实践经验。

    (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据信息素养

    2012年,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资助了“数据信息素养项目”,探索如何培养下一代科学家查找、组织、利用与共享数据的能力。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教育职能,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了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新的育人途径和信息载体,高校图书馆在服务高校人才培养中应重点发挥两项重要的育人任务:一是培养学生获取数据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的能力。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数据库应用等课程及各类专题活动,不断提供学生的数据信息素养。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未来的发展持续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履行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载体,要主动布局“互联网+图书馆”的发展,主动参与“互联网+”时代课题方面的研究,主动探索图书馆开放共享的育人格局。尽管当前“互联网+图书馆”的发展仍然处于探究阶段,面临着许多重任与挑战,但只要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不断探索,高校图书馆一定会在“互联网+”时代会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岱洲:“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应对策略.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年第5期:第101-103页.

    [2]孟祥保,李爱国: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年第3期:第11-16页.

    [3]张晨: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与数据素养教育.图书与情报.2014年第4期:第117-119页.

    [4]徐璟玮,魏春英,龚诗昆:刍议新媒体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构建.改革与开放,2016年第18期:第116-117,119页.

    (作者介绍:尹之奂,上海健康医学院图书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