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损理论探讨糖尿病合并失眠的病机
郎青春 陈曦
【摘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及生活,失眠作为并发症之一,无论是在血糖的控制方面还是在其他并发症的治疗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失眠的现状,虚损的概念及成因,虚损与糖尿病和失眠的关系以及对失眠的治疗等方面论述糖尿病合并失眠的病机。
【关键词】虚损;糖尿病;失眠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0..02
近年来,不良的饮食起居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这些不良习惯带来的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包括糖尿病。因血糖管控欠佳而出现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正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失眠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发病率高达52.5%[1]。有研究表明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睡眠量密切相关,睡眠欠佳,使血糖波动过大,胰岛素抵抗增强,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的发病风险[2]。目前根据糖尿病失眠的发病特点,改善睡眠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糖尿病和失眠从生理上看分属于不同的系统,糖尿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失眠既可以是一种疾病,也可以作为一种症状出现在其他疾病当中。但是不管从中医的病因病机还是西医的发病机制来看,这两种疾病可由同一病因控制。我们根据临床观察,认为控制这两种疾病的因素是周围循环障碍。循环障碍轻者仅表现焦虑、失眠、抑郁等精神情志疾病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器质性损害,包括脏器损伤,肌肉筋骨的损伤,比如慢性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坏疽等。
何谓“虚损”?有人认为虚损是指脏腑亏损,元气虚衰所引起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也称为虚劳[3]。有人认为此虚损又不同于一般的虚症,它有两层含义,一者为虚弱,一者为损坏,损坏为虚弱的进一步发展[4]。《金匮翼·虚劳统论》记载:“虚劳,一曰虚损,积虚成弱,积弱成损也;虚者,空虚之谓。损者,破损之谓。”《医宗金鉴·虚损》中,将虚损的“虚”和“损”做了明确的的区分:虚者,气血阴阳、营卫精神、津液骨髓的不足。损者,皮肉、筋骨、血脉损为外,肝、心、脾、肺、肾损为内。吴澄在《不居集》中将虚损分为内损和外损,内损即在人体虚弱之时受内生五邪的损伤出现的脏腑虚损。外损即在虚劳基础上复感外邪引起的损伤,类似于瓜果之类,欲渍则自内外达,一层层渐渐烂及于皮,有似内损之症;若郁闭器中,或感冰麝酒器,则自外及内,不过一宿,则皮肉俱腐矣,有似外损之症。慢性虚弱性疾病成为虚损的病因基础,虚为损之因,损为虚之渐。我们根据经验提出用虚损理论解释糖尿病的进展以及失眠的发生原因。
1 虚损的成因
糖尿病本为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程日久耗伤人体气阴。气属阳,液属阴,两者虽在本质上不同,但均源于水谷精微。津液对气有承载作用,津伤则气耗,病程迁延不愈终致气阴两虚。消渴病气阴两虚的特点成为虚损的发病基础。虚损的成因除气血阴阳虚衰外,还受病理产物“痰”、“瘀”的影响。痰淤导致的虚损一方面为脾胃运化功能失常,糖尿病患者嗜食肥甘厚味,多食少动,久之伤脾。《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可以看出脾胃有散布水谷精微之用,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得输布而生痰,痰浊聚于胸中扰乱心神,故而不寐或寐而不酣或多梦易醒。血液的运行需要气的推动和津液的濡养,气虚无以推动血液,血行无力而瘀滞。阴虚血少,无以充养脉道,脏腑虚衰,气血阴阳失调,脉道枯涩,滞而为瘀。痰浊阻血行,血凝痰易生,痰瘀交阻,变证百出,虚损尽显。另一方面痰瘀搏结损伤脾胃,脾胃损而饮食不归血气,故在脾胃功能失常基础上又变生痰瘀,加重了脾胃功能的损伤。痰者,黏腻难除,瘀者,阻碍气血,痰瘀互结,又进一步促进了病情的进展,恶性循环,久病渐衰。
2 虚损与糖尿病的关系
糖尿病的病机是虚损的原因,糖尿病并发症是虚损的表现,糖尿病的发展可以理解为因虚致损的过程。《难经·十四难》中已列出虚损的种种行坏表现: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发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收驰;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糖尿病患者津液消耗,口中燥渴,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心液暗耗,心神损伤,发为失眠、焦虑、抑郁等,血脉虚少,无以充养四肢,故觉四肢逆冷,皮色变暗。脾胃损伤,水谷精微不归血气,无以荣养肌肉而日渐消瘦。日久筋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血行瘀滞,不通则痛。血脉淤塞,经脉失养,阳气不足,不能充养下肢末端,瘀血化热自发溃烂,不能起于床。仝小林教授在糖尿病的治疗上也打破常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了糖尿病的发展分为郁、热、虚、损四个阶段,其中“损”的阶段,与《难经》中所述的行坏不谋而合。
3 虚损与失眠的关系
失眠的病因多种多样,有胃型、胆型、血瘀型、营卫阴阳失调型、精神情志失常型等。吴澄《不居集》载:“虚损多由积痰、留血之病……此痰挟瘀,凝滞阻塞道路,以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以清乎痰四物汤加桃仁、诃子、青皮、竹沥之类”。肝气郁结,土壅木郁化火是为酿痰之源,脾胃升降失其常度,则湿聚成痰。气犹水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痦时气则通,寐时气无力。《内经》云:“左右,阴阳之道路也”。痰浊瘀血凝滞阻塞道路,左为肝,多兼瘀血,右为肺,多兼痰浊。所以虚损之人,不眠之时,左右气血阴阳的道路是相通的,眠时道路是阻塞的,故而不眠。《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的精、气、血、津液藏于五脏,五脏内守,各司其职,可抵御外界邪气的侵扰而身体康健。若五脏虚损,全身的气血津液输布失常,气机运行不畅,郁而化火向下则腑气不通,大便不畅,向上则扰乱心神,发为失眠。
4 用药经验
我们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基于“虚损”理论,在益气养阴基础上加用化瘀祛痰的药物,可标本兼顾。常用方剂包括生脉散、小陷胸汤、补阳还五汤、黄连温胆汤、酸枣仁汤等。对于失眠的治疗除中药外,针刺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关元、气海可培补人体的元气,中脘、下脘、足三里、天枢等可调畅脾胃气机,恢复脾胃运化功能。丰隆穴豁痰之力强,与健脾穴位相配可事半功倍。内关、安眠等穴可安神定志。
5 小 结
糖尿病合并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睡眠充足,休息得当,血糖、血压控制良好,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西医无明顯疗效的失眠,中医药可在治疗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我们在临床治疗中不断完善虚损理论,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提供更广泛的思路和空间,服务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 宋 静.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
[2] Hein M,Lanquart JP,Loas G,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type 2 diabetes in insomnia sufferers: a study on 1311 individuals referred for sleep examinations[J].Sleep Med.2018(46):37-45.
[3] 冷方南.中医内科学临床治疗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609.
[4] 邱世君,邓铁涛医案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