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创”师资建设与发展研究
摘? ? 要: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引导者与指导者。教师的教育能力与水平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双创”师资建设,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双创”;师资;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12-0071-02
2015年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纷纷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创业赛事,培养和孵化学生团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实训,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双创”教育如火如荼,高校在创新培养模式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毋庸置疑,好的师资是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
一、高校“双创”师资的特殊性
当下,我国高校“双创”师资无论是相较于专业教育师资,还是创新创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师资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对“双创”师资教育能力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双创”师资起步较晚
美国高校早在70多年前就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商学院的 Myles Mace 教授为MBA 学生开设了“新创企业管理”,创业教育在美国高校生根发芽[1]。随着课程的建设,其积累了培育优质师资的重要经验,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教师资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成为世界上创业教育最早的国家,也是成效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我国高校对创业教育的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试点高校通过开设创业选修课进行尝试。2015年以后,高校普遍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双创”师资正式起步发展。
(二)“双创”师资“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1968 年,百森商学院在本科教育阶段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创业学专业。美国创业教育师资伴随着课程开发和学科建设成长起来。在随后的50多年中,他们不仅培养了大批具有创业学博士学位的师资,而且极力发展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高管等人才作为教学师资,美国师资队伍可谓实力雄厚。对比来看,我国“双创”师资的学科专业背景,一些教师具有经济、管理、教育、工程技术类等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相关的专业背景,一些教师没有相关专业背景;有的是专业教师,有的是从事学生工作和教务工作的行政人员,都没有创业学专业教育背景和经历,且缺乏创业实践经验。这一点与高校专业师资对比也具有明显差异。专业教师上岗必须具有扎实且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基础,或在专业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做出一定贡献的专业学者。而“双创”师资在专业性上明显缺失,缺乏专业训练与素养。不仅如此,“双创”师资数量明显不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至少有 41%的二本院校没有专职的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师资紧缺[2]。正因如此,教师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均受到影响,教育能力不足。
目前,高校主要采用内部师资转移的方式完成“双创”师资的配置,多数师资以“兼职”身份担任创业导师,专职师资占比较少。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暂时缓解“双创”师资缺乏的压力,但却不利于“双创”教育的长远发展。从高校人才战略布局的角度看,“双创”师资被重视的程度不够,教师积极性难以有效激发。此外,“双创”师资还不能得到其他学科专业教师的认同与支持。除了商学院、管理学院、工程学院等少部分应用性较强且与创业有着深厚渊源的学科之外,高校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还缺乏一定程度的认同,其对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支持也并非内源性的[3]。可见,“双创”师资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二、高校“双创”师资发展的困境
教师必须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能力,即教育能力[4]。“双创”教师的教育能力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以实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这一教育目标所具备的一些品质和能力。基于“双创”教育的特殊性,“双创”师资的教育能力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指导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从上述高校“双创”师资特殊性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双创”师资教育能力还存在一些较为集中和突出的问题。
(一)教师归属感缺失,职业规划能力不足
高校“双创”师资结构不合理,机制不健全,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专门的机构去实施和管理创新创业教育,而是由教务、学工或就业等部门兼理,行政职能部门的兼职师资缺乏归属感。具有创新创业相关专业背景的师资仍以自己的学科专业为主,不能全身心投入创业教育领域教书育人。专职师资占比较少,虽能从事专门的教育教学研究,但由于被专业教师认同与支持感较低,且学校缺乏专门针对“双创”师资的有效评价,使得教师职业规划信心不足。职业规划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内容涉及职业发展观念、职业方向选择、职业技能获取、职业评价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设计与构思。缺乏职业规划,教师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专业道路上难以走远,难以取得成绩。归属感、认同感的缺失都会让教师找不到职业发展的方向和信心,教育能力提升变得遥不可及。
(二)教师教学陈旧,教学能力不强
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教育能力,涉及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是教師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集中体现。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会对教师整体教学能力产生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上都与传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对传统教育成长下的教师提出了无限的挑战。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缺乏创新创业思维,在课程教学和指导实践的过程中难以有效启发和引导学生;受现实职业环境影响,教师缺少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内驱动力,教学方法陈旧,多数教师沿用传统讲授法“一讲到底”,案例教学内容不新、更新频率低、案例适用性差,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师专业性缺失,专业深耕有限
“双创”教师缺少专业而系统的教育和培训,缺乏创业实践经验,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都非常薄弱,这是我国高校“双创”师资的现实国情。专业性的缺失,教师在从事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研究中,视野狭窄,基础不牢,难以进行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中有效性低,针对性不足。教学、科研和创业实践指导提上高层次和高水平步履维艰。
(四)教师继续教育跟不上,能力提升障碍多
我国高校“双创”师资“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局面形成,很大程度上由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不健全所导致。虽然校外有很多关于创新、创业的学习和培训,但是,学校给予每个教师的有效培训并不多。一方面是因为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校资源有限;另一方面师资结构不合理,兼职师资占多数,教师自身精力和时间有限,必要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不到位。此外,校外的继续教育培训参差不齐,也存在一定的品质问题,对教育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和助益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高校“双创”师资建设与发展的策略
“双创”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看似是个人之事,实则是高校“双创”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切入点。提升教师教育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件既关乎个人成长又关乎高等教育创新改革的大事。
(一)改善教师成长环境,加强机制建设
环境是教师成长的土壤,成长环境落后是制约教师成长发展的根本因素。改善环境首先应该做到完善机制。目前,我国高校“双创”师资机制不健全,建设比较落后,从师资培养、师资选拔、师资培育、师资考核、师资评价到教师激励等都没有形成比较明确成型的制度和标准,缺乏对“双创”师资特殊性的考虑,还没有形成体系。这种成长环境对教师是不利的,高校应该重视双创师资建设问题,在充分考虑“双创”师资的特殊性的基础上与学校现有专业师资建设有效融合,建立适用于双创教师发展的师资建设标准和体系。机制协调、制度完善、环境优良,教师才能够健康愉悦地成长,教育能力才可能全面提升。
(二)调整师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实力
对于高校“双创”师资结构不合理,建议高校设置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和管理机构,对教师实行统一培育和管理,增强教师归属感。目前,高校“双创”师资结构是,专职师资少,任务繁重;校内兼职多,精力投入不够;社会企业人士名义兼职多,实际指导少。
改善师资结构,首先要增加专职师资数量。实施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的“双创”教育,需要较多数量的师资,教师要教授创新创业类课程,还要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生师比过低会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因此,小班额授课和提高生师比都要求增加“双创”师资的投入。另外,在提升校内专职师资比例的情况下,减少校内兼职,引入社会企业家、创业者、企业高管等兼职机制。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高校的闭门造车型教育,它需要社会和产业界的支持和参与,是开放式的。因此,高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眼光不能仅仅放在校内,还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5]。师资结构合理,才能够建设成实力强大的师资队伍,提高队伍实力。
(三)提高教师理论与技能水平,提升师资教育能力
事物发展,内因是根本动力。“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局面虽然是由很多因素所导致,但是即使后天给养充足,弥补先天不足还是要靠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所以,自主提高理论和技能水平,是“双创”师资建设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创新创业教育涵盖了经济、管理、教育、工程技术等诸多学科和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涉猎较为全面的学科知识,并且对知识更新的速度和信息获取量的要求较高。教师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并从中找出自己擅长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强化创新创业思维,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四)加强国内外师资交流,开阔教师视野
视野决定高度,也决定格局。加强国内外交流是开阔师资视野和提高其水平的有效途径,访问、项目合作、讲学等强化教师间沟通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校际合作,教师间还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郑远见.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与借鉴[J].黑龙江? ?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
[2]李国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析[J].黑龙江? ? 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4).
[3]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 ? 教育研究,2013,(12).
[4]孟育群.现代教师的教育能力结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 ? 1990,(3).
[5]梁迎娣,颜玄洲.高校創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 ? 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学,2016,(6).
收稿日期:2019-06-20
作者简介:郑远见(1979—),女,哈尔滨宾县人,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创业企业运营与管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基金项目:2019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黑龙江省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策略研究”(19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