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老头》:新时代养老观念变迁探析

    卜陶 胡凡

    【摘 要】作为养老行为的主体,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养老观念对一个国家养老制度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医疗服务不断进步,人们的养老观念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本文以电视剧《嘿!老头》为例,在阐述传统养老观念与新时代养老观念变迁的基础上,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社会养老事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嘿!老头》;养老观念;社会转型;变迁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編号:1007-0125(2020)02-0224-01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在完善社会保障方面已经展开了一系列尝试,力求通过政策扶持推进老龄事业的发展。然而,这之中部分制度举措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与忽视社会养老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养老观念的转变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见证了传统养老文化的历史传承[1]。本文围绕老人对养老的看法、养老责任及养老方式等观念内核,就传统养老观念及新时代养老观念的变迁进行简要梳理。

    一、传统养老观念

    (一)“子代养老”传统

    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形态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家庭和家族的观念传承千年,一直延续至今。早期的养老模式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即把“家”作为基础,以子女供养为主要形式的“子代养老”,并以此形成了独特的“孝道”文化。不同时代,经济社会条件各异,“子代养老”的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家”范畴的认定上,包括以“家族”为载体和以“家庭”为载体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是交替甚至同时存在的。

    (二)“安土重迁”思想

    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致使中国人潜移默化形成浓厚的“乡土情结”。这种情结一方面体现在空间上的不流动性,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人口迁移是受外力影响的(战乱、灾荒),主动迁移发生概率相对较低。体现在老年群体身上尤为明显。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之中便盛行“致仕”之风,所谓“状元及第,告老还乡。”另一方面,“乡土情节”还体现在“熟人社会”的生活模式上。传统社会中,熟悉的空间、熟悉的面孔可以带来“家”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才算达到年老时的理想状态。《嘿!老头》一剧也很好地展示了这一情节,剧中李雪健饰演的“刘二铁”享受习惯已久的胡同生活,当其离开胡同住进养老院,身边环境发生变化后,其第一反应是抵触和不解。

    二、新时代养老观念的变迁

    (一)“独立养老”盛行

    近年来,“独立养老”的观念在中国老年群体中逐渐流行开来。这样的养老方式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形成的。首先是国家意识形态发生转换,这一时期开始鼓励人们追求“独立自主”,呼吁公民实现“个体价值”[2]。其次,社会性人口流动愈加频繁,年轻群体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实现自我价值,开始走出家门,离开父母前往大城市发展。再次,养老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家庭养老的功能不断弱化。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及互助养老等社会化的养老方式快速发展。这既减轻了子女的照料负担,也使老年人独立生活成为可能[3]。《嘿!老头》一剧中,“刘二铁”最初便是独立生活的,若非患病,他可能还在过着独居生活。

    (二)精神需求激增

    物质资源普遍欠缺的年代里,吃饱穿暖是生活的第一要务,精神层面的追求往往容易被忽视。改革开放后,整个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精神赡养”成为人们更加关注、重视的社会问题。不同于过去子辈对父辈的“尊敬”,现代化的精神赡养是基于平等观念上的子辈对于父辈的理解、关心和体贴,意在使他们感到愉悦和开心[4]。在今天的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老年群体的生活状况,但老年人的情感需要逐渐沦为物质条件改善的牺牲品。一如《嘿!老头》剧中,“刘二铁”真正感到快乐的并非是钱财、物质的供给,而是儿子“铁皮”回到身边,陪伴他、关心他的每一个瞬间。当然,情感需要的满足还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呼唤的是子女在工作之余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伴父母。

    三、对当代中国人养老观念转变的思考

    时下国民养老观念的变化,既是传统养老文化适应时代变迁而进行的内生调整,也是国家战略发生改变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我国总体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由计划向市场倾斜,计划生育政策普遍推广,家庭结构核心化发展。城乡大量劳动力,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已不再遵循传统的就业模式,而是趋向于外出流动就业,传统家庭养老的“共居模式”开始发生改变[5]。在少子化、社群流动以及经济条件改善等外部条件变化的作用、影响下,中国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发生了由物质满足转向精神满足,由家庭供养转向“独立养老”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朱海龙,欧阳盼.中国人养老观念的转变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4(01):88-97.

    [2]周凤华.中国人贫穷救助观念的转变与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06):36-45.

    [3]王海燕.中西方养老文化差异及其启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37(01):100-102.

    [4]张航空.儿子、女儿与代际支持[J].人口与发展,2012,18(05):17-25.

    [5]邓高权.中国家庭结构变迁与养老对策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14,(04):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