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策略探微

    摘? ? 要:坚持文化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的重要内容,培养与提升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居于核心地位,其自觉自律、慎独、至诚等修身之道影响着无数国人,但当代大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和践行急需提升和完善。基于此,文章意在探析将传统儒家修身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策略。

    关键词:儒家修身思想;大学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12-0082-02

    “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1]儒家思想包含许多内容,其中修身思想重视守静、自律、治心、慎独、主敬和至诚等。深入挖掘儒家修身思想中的重要内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对完善和规范当代大学生行为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一、儒家修身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个体的道德修养。在孔子的思想中,“仁”不仅是一种内在的品德,更是立足于社会的前提,修身则是获得这种品德的根本方法。首先,重自觉自律。在儒家学者看来,道德修养的前提是人能够自觉。只有在自觉的基础上,人才能积极主动地提高道德水平,自律地执行各种修身方法。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够得到“仁”,而不是依傍他人。所以,修身的前提是自觉端正个人态度,明确修身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能力。可见,儒家学者重视修身的主体性和自觉性,道德的完善在于自身的努力。其次,重慎独。“慎独”一词曾出现在《中庸》和《大学》等多部儒家经典中。朱熹认为“独”是指“人所不知,己所独知之地”。《中庸》所言“慎独”侧重于“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大学》所言“慎独”侧重于“诚于中,行于外”。个人行为的前提是内在的“诚”,起心动念和行为方式都要符合“诚”的要求。虽然不同的学者和著作从不同角度释义“慎独”,但要谨慎对待“本我”的核心内涵具有一致性。最后,重至诚。《中庸》言“至诚无息”,“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可见,至诚的力量恒久不息,只有天下至诚,才能够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孟子言“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在孟子看来,反躬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快乐。在传统儒家思想中,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就能够做到,不必思索就能够做到。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即为圣人。可见,儒家育人是希望人们能够通达人情世事,对他人真诚,有恒心和毅力,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并能够及时反省自己的言行,最终成为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

    二、儒家修身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现实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谈及文化自信问题。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培养和提升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引领中国文化几千年,在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传统儒家修身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首先,在认知层面。当代大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网络媒体和影视剧作等途径对传统儒家修身思想存在一定认知。但是,学校教育无法系统地诠释其内涵。网络媒体,特别是微媒体内容较短,无法全面地展现其当代价值。影视剧作等制作团队良莠不齐,架空的历史和歪曲的觀点可能对大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其次,在实践层面。大学生对传统儒家修身思想的践行情况也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学习上的不自觉,生活上的不自律,懒惰拖沓等。最后,在知和行层面。存在“知先行后”“知易行难”“知行不一”等问题。分析此类“知行不一”情况的原因,从根本上看在于大学生并没有真正认同传统儒家修身思想。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即理论教育和日常生活教育,两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其中理论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优点在于难易结合,体系完整。但是过分侧重理论容易导致脱离实际。在理论灌输过程中,如不接地气,理论空洞,难以引起学生共鸣,甚至遭到学生排斥。日常生活教育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和高校教师、辅导员管理完成。优点在于贴近大学生生活,更易于引导学生思想和被学生接受。但是出身层次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通过家庭教育达到的效果无法保证。高校教师可通过师德师风等个人魅力影响学生,辅导员可通过管理日常事务感召学生。由于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压力较大,辅导员事务烦琐,容易忽视德育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这些情况均对大学生教育造成巨大影响,从而导致许多乱象的发生,如价值观扭曲、荣辱观淡漠,推崇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基于此,无论是理论教育还是日常生活教育,想要发挥效用,必须立足于大学生自身。只有大学生内在认同传统儒家修身思想,才能在细微之处下功夫,自觉自愿地学习和践行。这就需要将理论自身的魅力和培养方法相结合,促成传统儒家修身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

    三、儒家修身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实现路径

    日常生活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儒家修身思想认同的根基,后者又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起到批判和引领作用。《资本论》中指出,人的意识发生与改变和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关系的变化密不可分。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某一思想或方法的认同不仅是思辨后的结果,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接受和形成的,并随之而发生改变的。中国传统儒家修身思想若要被当代大学生认同和践行,需要将这一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和高校教育中。只有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具体的人,经历具体的事件,才会有真切的感悟,进而自觉践行,实现知行一致。

    如何完成用中国传统儒家修身思想指导当代大学生的目标,需要从“生活化”和“化生活”两个方面着手。首先,“生活化”的重点是高校教师和辅导员开展传统儒家修身思想教育的方法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这种融入并非简单地粘贴横幅和标语,亦非单纯地空喊口号,而是在遵循当代大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在细节之处借力。其一,借力于网络媒体的引导。通过网络媒体交换信息,普及思想更易于被大学生接受。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可在完善传统宣传方式,即校报、校园广播和橱窗板报的基础上,借助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微媒体宣传中国传统儒家修身思想。从高覆盖、多元化和生动性等方面引导当代大学生。其二,借力于大学生日常礼仪活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将“礼”看作是一种行为规范准则,同时又看作是治国安邦的根本。礼仪活动能够教化民众,通过特定仪式传递思想意识,在细微之处传递中国传统儒家修身思想,是让当代大学生自觉接受该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思想,可以实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接受,实现“以礼养情”的最终目的。其三,借力于高校节日庆典活动。中国的节日庆典主要包括具有传统特色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以及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纪念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和“十一”等。这些节日既能够凝聚人民的情感,又承载着人民的精神,是维系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纽带。高校可借助不同节日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活动,节日与中国传统儒家修身思想相结合,深入挖掘其中的修身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拓展其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渠道和路径。

    其次,“化生活”意味着要充分挖掘高校党政干部、专职教师,甚至机关工作人员的导向作用,不再单纯依靠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将中国传统儒家修身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这既要求全体教职工的责任心,又要求他们的育德意识和能力。所以建构“系统结构”,即将散落在各个学科、各个环节和各个时间中的教育内容和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有计划地、系统地规范当代大学生行为方式,完成中国传统儒家修身思想的融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具体来讲,一方面,从顶层设计架构,对融入内容进行筛选。中国传统儒家修身思想内容较多,部分内容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有指导和借鉴价值,部分内容并不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各高校应首先对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筛查,结合各高校的办学方针和目的,将有价值的修身思想融入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从整体架构上完成其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要整体规划教育工作体系。大学生活多远离家乡的实际情况容易造成某种误区,即大学生的教育全部成为辅导员和教师的责任。从整体上规划教育工作体系就是要求輔导员、高校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学生父母(家庭),以及全社会协同合作,共创全面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作用。

    “系统结构”理念的完善和实施,要明确各高校办学方针和目的,以中国传统儒家修身思想为特色,各部门和全社会协同合作,有计划地从“整性”上完成教书育人的目的。要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儒家修身思想的真实性和价值,绝不是空洞过时的理论,更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口号。只有这种在细微之处点滴融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自觉认同和践行的方式,才是最牢固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 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2]金良年.大学·中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金良年.论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金良年.孟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收稿日期:2019-03-20

    作者简介:刘晶(1987—),黑龙江青冈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和道德文明研究。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儒家修身之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JSZ192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