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方法摭谈
毛剑勇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学习古诗词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初中课堂中,古诗词的教学方式较为机械枯燥,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背诵、默写的层面上。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深度。
一、兴趣驱动,助力古诗词学习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古诗词时间跨度较大、诗人较广、用典量逐渐增加,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理解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畏难心理,失去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除了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更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培养,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知识。在学习侧重写景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情景再现,打造一个声色俱佳的立体课堂,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例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多下功夫,找到能够描绘诗中情境的视频,并搭配有感情朗诵的音频。在课堂上,教师就避免了用单纯的板书,让学生仅凭想象力去理解诗词。“古道”“瘦马”“夕阳”等意象形象地出现在投影仪上,便于学生去感受词中营造的意境,进而去体会词人的思乡之情、羁旅之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背景知识,例如诗人生前的趣闻轶事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二、知人论世,注重背景知识讲解
古诗词的产生、作品风格、情感表达,往往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时代状况密切相关,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不甚了解。如果抛开背景知识单独去学古诗词,往往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很难形成体系。教师应该结合诗人的家庭背景、情感经历、仕途浮沉、志趣爱好以及大的时代背景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作品脚下坚实的土壤,明白文学作品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例如,在学习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先了解陆游,知道陆游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当时的南宋政权飘摇,饱受周边民族压迫,陆游有一身的本领和远大的抱负,一心想要收复失地,但是却得不到重用。在孤村陋舍中,陆游已然成为一位老人,却仍然渴望为国家效力,在狂风暴雨的夜晚里,梦见自己铁马戎装征战沙场。当知道这些背景知识后,学生对这首诗本身的意蕴与情感表达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刻,今后在学习陆游的其他作品时,也会更加自如。
三、强化朗诵,助力学生理解诗词
语言类学科的学习离不开阅读训练,古诗词的学习也是一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朗诵这一要求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注重古诗词的朗诵训练,有助于学生熟悉作品,进而理解字词,最终理解作品的写作特色与情感表达。朗诵与古詩词的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既让学生学到了古诗词的相关知识,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领读几遍,帮助学生解决字词问题,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有感情朗读,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朗诵。在相互合作交流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课下教师还可以开展诗词朗诵大赛等学习活动,
让学生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在课下得到延伸,鼓励学生克服害羞心理,争取人人能够“张开嘴”。
四、析句炼字,带学生品味诗中亮点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反映了古代诗人对遣词造句的重视程度,很多传世名作仅仅是因为某个字或者某句话而闻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亮点字词的赏析,让学生通过“诗眼”了解全诗情感表达,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例如,在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经典名句,让后世广为传唱。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去理解学习,“春风”与飞雪形成对比,将树上的树挂比作梨花开,都是该句的特色。教师要求学生用白话文表述出该句描绘的场景,在今后的写作学习中也可以进行引用。正因为这些优秀的名句让诗词充满了美感,让无数阅读者或惊艳或感动落泪,教师在赏析课上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爱上古诗词,进而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素养。
五、借助想象,体会作者情感表达
初中教材中选编的诗词比较重视语言的优美与情感的丰满,但是诗词的表达特点又要求它具有含蓄、典雅的美,在表情达意的时候会选择借助氛围来烘托或者借助景色来渲染。调动想象力还原诗中的景色与意境十分重要,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并不缺乏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
例如,在学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时,就需要学生运用想象力在脑海中形成一幅黄莺争巢、春燕筑窝的画面;在学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时候,要借助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征夫在酒醉后挑着灯摩挲自己宝剑的画面,了解诗人对征战沙场,收复失地,保家卫国的渴望;在学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时候,应该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悠然的田园画卷,进而体会到诗人轻功名重自由的志趣。
六、品味意境,加强诗词审美能力
意象是古诗词学习过程中一个绕不开的知识点,随着时间、文化的沉淀和情感表达的习惯,一些特定的事物被诗人赋予了约定俗成的意义,例如提到“月亮”人们就会想起“思念”“团聚”等情感;提起“菊花”就会想起“高洁”“不屈”,这些事物就被称为意象。在一篇古诗词之中,往往会涉及多个意象,并由此构成意境,这种意境或寂静悲凉或慷慨激昂,是诗人情感表达的良好载体。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意象、意境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意象”背后的情感意蕴,体会到诗词营造的意境,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时,就要抓住“草木”“花”“鸟”等关键意象,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杂草重生、山河破碎的画面,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氛围,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之情跃然纸上。强化学生对于诗词中关键意象的积累量,增强学生对诗词中意境的品味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在今后学习其他诗词时,也能够凭借着积累举一反三,不仅是学会某一首诗词,更要掌握学习诗词的技巧。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星河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古诗词有利于陶冶情操、增强文化底蕴。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和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古诗词,对于提升初中生的道德修养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宗旨来组织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古诗词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朗诵技巧、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启发学生感受诗词的思想情感,通过有效的策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分析古诗词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初级中学(2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