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享服务视角的财务管理创新探究
刘洪
摘 要:现代企业发展是需要依据一定的财务共享来进行的,在进行业财融合时,不断创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基础。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显著降低财务管理成本,同时实现对不同子公司的管控。本文阐述了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重要性,探讨了基于共享服务视角下创新财务管理的相关策略,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为企业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财务共享;财务管理;创新探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部分企业也进入到崭新的发展环境,财务管理模式也出现了新旧更替的革新阶段,财务共享服务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解决实际管理中的问题,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财务共享模式也逐渐普及,同时得到了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这是稳定企业市场地位的重要条件。
一、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重要性
财务共享服务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利用标准化财务管理,将企业内部分散的财务工作进行集中统一的流程化管理。企业应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方面,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不仅显著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利于集中处理企业基础性财务业务,便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还可以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大大减轻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量。同时利用集约化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大幅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投入。
另一方面,企业应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因为在财务共享管理中,相关工作需要专业的财会人员落实执行,不仅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工作模式,还有助于专业部门的建立及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及工作效率。另外,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核心业务的进一步扩大。通过建立完善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可以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做统一规划,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情况,保证企业在资源及精力充沛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核心业务。
二、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下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对企业财务共享理念进行不断完善
在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下,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财务共享服务理念,在财务管理的现有状态下进行积极创新。因为,大部分企业员工对旧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熟悉并认可,如果迅速更换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可能会因员工的个人因素等抵触新模式的顺利实施,阻碍财务共享服务理念的进一步落实。所以,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共享理念的认知。比如,某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构建实施中,不仅强化管理人员的观念认知,还大力宣传财务共享理念的相关知识,提升企业员工对财务共享服务理念的了解,还积极宣讲新共享模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后续财务共享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有利基础。还比如,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了稳定自身的市场地位,在积极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管理。并构建了完整的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同时为了保证财务共享功能的充分发挥,积极开展了内部宣传活动,并进行财务共享知识大比拼。在为公司员工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员工对财务共享的认知程度,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财务共享管理的积极性,为公司创新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后续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二)为企业建立完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
企业进行财务共享活动的前提是构建完整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通过分析财务共享的本质可以看出,财务共享管理的重点在于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基于此,企业管理人员及其他部门人员应加强对财务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的相关建设,不断提升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质量,进而加速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利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完善建立,企业可以有效整合内部的财务管理业务,保证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作用的充分发挥。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中,企业必须合理规划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保证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关信息能准确传送到对应系统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效率性。另外,进行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时,企业还要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应用科学技术,有效保证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运转的安全及可靠,进而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不断优化整合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时,要想保证服务价值和共享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不断改进并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并对财务制度的落实做严格把控,可以在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做细化调整,对管理细节实施深入规范,优化整合原有的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管理创新的执行效果。在优化整合进行中,企业要以具体的制度和流程为依据,进行合理的改进和优化,为优化后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稳定运作奠定基础。企业为了保证自身发展的持续性,需要不断考量财务共享服务的实际需求,提升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的合理性,在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
(四)提升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企业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但是,在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时,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及时优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以此来提升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比如,某企业制定了不同的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应对措施比较复杂,导致解决风险的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在面对突发风险时,企业人员综合处理能力较差,往往依靠风险过后的分析来制定补救措施。由此可见,财务共享服务管理的合理应用对企业稳定发展非常重要,可以使财务风险应对措施更加规范化、流程化、简单化,并且能够提升相关人员的应对风险的能力。但仍旧需要企业人员科学分析风险并制定合理的應对措施,进行严格的执行,否则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比如,某企业构建了完整的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平台,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制定了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内控措施并进行严格的监管,有效提升了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综合能力,进而保证该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五)全面提升企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要想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企业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为了提升财务管理质量,还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比如,某集团公司为了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针对公司内部综合素质较低的财务人员,增加了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的培训,并为这类人员设置专业教师的视频讲座。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大大提升了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并为他们进行最新财务知识的传授,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进而提升公司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的整体质量。同时,该公司还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对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全面了解财经制度的员工进行适度奖励,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使财务人员在财务实际需求下,充分了解公司不同部门的业务情况,有效提升该公司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为公司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有利基础。
(六)根据工作流程功能的不同实施分治管理
企业在进行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健全和完善共享中心的沟通机制,这是企业在应对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合理建设财务共享服务管理的必要措施。企业可以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治管理,具体有以下方面可以进行: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财务共享服务工作进行宏观管理,而其他管理人员则需要深入服务工作的具体流程中,针对共享服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还要做好类似问题的及时改善,同时,企业人员还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全面整理工作中的问题并做各种报告并及时提交,有力推动财务共享服务体系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进行多种经营的企业在开展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时,要依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相关系统,在保证系统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尽量简化操作流程,使工作流程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而提升财务共享服务的规模化效应。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建立专业的技术部门,进行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和研究工作,这是财务共享服务实现优化的重要体现。
(七)对财务共享服务系统框架结构进行优化
企业要想保证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管理质量,不断改进和优化共享框架设计是必要的,这是保证财务共享服务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首先,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改变财务管理模式,以财务共享为依据,推动企业不同财务的分层管理,有效提高财务决策及业务价值的融合度;其次,企业需要根据自身规模扩张的实际情况,有效推进内部管理实现标准化,保证企业财务制度运行的规范性,进而提升财务人员服务质量和工作能力,为企业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八)大力推进财务共享服务运营制度的建立
为了保证财务共享系统运营的稳定性,企业要以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创新,以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顺利变革,并认真分析财务共享潜在的各种风险。另外,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及财务核算的具体情况进行财务共享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所有工作人员职责分明及工作的规范性,进而保证财务共享服务优势的充分发挥。另外,还应加强各工作岗位的监管力度,保证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同时,针对业财基层工作情况,鼓励相关人员坚守岗位,并制定合理的奖励措施,激发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及时优化并解决,保证共享服务中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总之,基于共享视角下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探究,需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财务共享系统建设,不断优化共享服务的组织架构,保证财务共享优势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保证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刘孝琴.基于共享服务视角的财务管理创新探究[J].時代经贸,2019(04):12-13.
[2]钟邦秀.基于共享服务理念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创新探讨[J].商业会计,2012(19):15-16.